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理工大学王新平教授课题组关于高分子薄膜表界面效应传递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 2022-05-03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聚合物纳米材料物理性能与其尺度密切相关,表现出纳米受限效应。自1994年Keddie等首次发现聚合物薄膜玻璃化温度(Tg)偏离本体以来,高分子物理学家对受限低维空间高分子链运动行为表现出极大研究兴趣。然而,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纳米受限高分子薄膜分子运动偏离本体的机制并未弄清。基于课题组在表界面领域的研究特色和积淀,浙江理工大学王新平课题组提出从表/界面效应及其传递途径入手研究受限高分子超薄膜分子运动的机制,并试图发展新方法调控高分子薄膜物理性质,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


1. 阐明了自由表面与薄膜分子运动能力的直接关系

在课题组前期工作基础上(J. Chem. Phys. 2016, 144, 234902), 通过调节热处理方法制备了一种11 nm厚表面层处于结晶态,以下分子处于非晶态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两相”薄膜。由于结晶层的存在,表面分子运动能力受到抑制。通过研究这种“两相”PET薄膜的玻璃化温度直接考察了自由表面分子运动能力对薄膜Tg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高运动活性表面层是导致聚合物薄膜分子运动能力增强,Tg降低的最主要因素。该研究基本结束了国际上对于弱界面作用下聚合物薄膜Tg偏离本体主要原因的争论。该工作发表在Macromolecules 2017, 50, 2061–2068.


▲非晶态PET薄膜和“两相”PET薄膜玻璃化温度的厚度依赖性


2. 发展了一种直接测量基底效应传递深度方法

对于基底支撑纳米薄膜,基底将抑制聚合物分子运动,并被认为是影响薄膜分子运动的主要因素;改变基底表面性质可使薄膜Tg发生数十摄氏度偏离。基底效应具有长程作用深度被认为是导致基底对聚合物薄膜分子运动产生显著影响的关键。然而,由于表征方法限制,基底效应传递深度的研究还非常缺乏。


为了解决该问题,我们发展了一种基于分子标记的方法研究基底效应传递深度:通过制备下层为氟化端基标记聚合物,上层为未标记聚合物的双层薄膜;通过改变下层膜厚度,研究双层膜界面处含氟聚合物扩散到表面所需时间(t*)的变化可以获得基底效应传递的最远距离。研究发现,对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硅基底体系,基底效应可传递至基底以上9.5 Rg(Rg, 旋转半径)深度;并且该深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分子量及温度对基底效应传递深度的关系,为澄清基底效应影响薄膜分子运动的机理提供新方法和视点。该工作发表在Macromolecules 2017, 50, 5905–5913.


▲(左)基底效应传递深度的测量示例;(右)传递深度与分子量的关系示意图


 3. 获得了衡量界面效应影响聚合物薄膜分子运动行为的关键参数

如何理解基底效应的长程作用并衡量基底效应的影响程度?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可进一步推进我们对聚合物薄膜分子运动受限效应的本质认识。借助我们对PET薄膜表面结晶行为与其分子运动行为的深入理解(J. Chem. Phys. 2016, 144, 234902),课题组通过研究不同厚度PET薄膜表面冷结晶动力学研究了基底界面处分子运动能力的深度分布。研究发现,氧化硅表面PET薄膜传递深度与界面吸附层厚度(hads)与其分子尺寸比值(Rg)呈线性依赖关系(如下图)。该研究结果首次证实hads/Rg可以作为衡量界面影响聚合物薄膜分子运动能力的参数。同时,在对聚合物薄膜Tg的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关系。我们认为hads/Rg比值与界面吸附层结构相关,这一关系也间接说明吸附层分子链构象对界面效应传递深度的重要影响。这为深入理解基底影响薄膜分子运动的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调控界面效应提供了新方法。相关工作目前已被Macromolecules和Soft Matter接收(Macromolecules 2017, DOI: 10.1021/acs.macromol.7b00922;Soft matter 2016, 12, 8348-8358)。


基底效应传递的临界深度与hads/Rg的关系


论文链接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macromol.6b02740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macromol.7b01158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macromol.7b00922

http://aip.scitation.org/doi/abs/10.1063/1.4953852

http://pubs.rsc.org/-/content/articlehtml/2017/sm/c6sm02790c


王新平课题组介绍:


课题组成立于2003年,历经近十五年的发展,形成了以表界面基础理论问题为研究兴趣,以高分子材料界面结构与性能关系为核心,以高性能界面材料设计及制备为目的综合性的研究小组。涉及功能膜材料、界面粘接材料、含氟材料、复合材料、高分子纳米薄膜、高性能涂层等诸多领域。团队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一流学科(A)、浙江省重点学科等平台开展工作,研究条件优越,拥有和频振动光谱、原子力显微镜、椭圆偏振光谱仪等一批先进仪器设备。研究团队8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涉及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模拟与计算、功能材料等研究方向,人员梯队完整、互补性强,具有多学科交叉优势。团队成员已在Macromolecules、Nanoscale、Soft Matter、Langmuir、J. Phys. Chem. B/C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7项。团队与国内外诸多课题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在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到2017年为止,课题组已毕业硕士、博士研究生70余人,在读研究生30余人。


课题组网页: http://www.chem.zstu.edu.cn/gfz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相关进展

会爬行的高分子薄膜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副研究员杜学敏和华东师大研究员张利东合作研发出“不知疲倦”的仿生智能薄膜

俄罗斯研制出透气性良好的生化防护薄膜织物

北理工曲良体教授:垂直排列的石墨烯薄膜实现高效太阳能水蒸发

英国研发新型石墨烯氧化物薄膜可高效淡化海水

三星成功研发超疏水透明薄膜技术 可改善屏幕反光

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纳米薄膜有望开辟发电新路

科学家发现在阳光下能振动的聚合物薄膜

高分子科技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chemshow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