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宛新华教授和川大傅强教授分别获得2017年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科学创新奖和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根据《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实施条例》和《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科学创新奖实施条例》,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组织了本年度两奖的评审工作。经评审决议,将以上两奖授予以下人员:


2017年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科学创新奖(邀请报告荣誉奖)

宛新华(北京大学)


2017年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

傅强(四川大学)


获奖人介绍

宛新华


2017年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科学创新奖(邀请报告荣誉奖)获奖人:宛新华(北京大学)

获奖项目:螺旋链大侧基聚苯乙烯衍生物 - 手性长程传递和自组装

专论刊登在《高分子学报》,2016(4):409-421


宛新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包括高分子可控合成、液晶高分子、光学活性高分子、近红外波段吸收/发光高分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刚柔嵌段共聚物/低聚物的多层次自组装以及具有控制结构、确定形状的高分子的合成及功能化等领域。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3)、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等荣誉,先后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名单,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至今发表SCI论文近200篇,撰写6本英文书的章节。现为Australian Journal of Chemistry、高分子学报副主编,Chirality、Chin. J. Polym. Sci.等多部期刊编委。


本次获奖项目为:螺旋链大侧基聚苯乙烯衍生物 - 手性长程传递和自组装。受甲壳型液晶高分子概念的启发,宛新华教授自2003年起逐渐发展了一类可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的螺旋链高分子新体系。获得了第一个具有手性记忆效应、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的光学活性螺旋链液晶高分子,证明采取螺旋构象至少是某些甲壳型液晶高分子形成有序结构的一个必要条件,加深了对甲壳型液晶高分子液晶相形成机理的认识。系统研究了大侧基乙烯基聚合物螺旋构象的形成机制和规律,发现高分子的旋光度大小和方向与单体分子上手性原子的构型及其距可聚合基团的距离有关,阐明了自由基聚合过程中决定主链旋向的驱动力。联用螺旋选择性自由基聚合与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实现了对共聚物组成、分子量和旋光性质的控制,获得系列由螺旋链光学活性高分子组成的刚柔、两亲嵌段共聚物;研究了其在本体、溶液中及空气/水界面上的自组装,观察到丰富的超分子结构,探讨了不同结构聚集体形成、稳定和转化的机理与规律,在某些体系实现了对不同层次有序结构的有效调控。


论文链接:

http://www.gfzxb.org/CN/Y2016/V0/I4/409


傅强


2017年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获奖人:傅强(四川大学)

获奖项目:不断向自然与金属冶金学习的高分子加工

专论刊登在《高分子学报》,2016,(7):843-849


傅强,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和聚合物共混改性与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迄今已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编写专著一部。担任Nanocomposites副主编,Polymer 和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多部期刊编委。2014-2016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材料类)。至今已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国家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冯新德优秀论文奖、中国石化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化学会高分子邀请报告荣誉奖和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多项奖励。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2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


本次获奖项目为:不断向自然与金属冶金学习的高分子加工。傅强教授总结了高分子材料加工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历程,并指出过去很多加工新技术的出现都得益于向自然现象及其他材料行业学习或获得很好的借鉴,如从蜘蛛吐丝发展出溶液纺丝成型、从玻璃吹制发展出吹塑成型、从金属锻造发展出压延成型及固相拉拔成型等; 随后针对生物基可生物降解的立构复合型聚乳酸难以采用传统熔融加工方法成型的问题,借鉴金属粉末冶金加工的思路,我们首次提出了一种通过低温烧结成型方法制备高性能、透明立构复合型聚乳酸制品的新方法。通过这种加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立构复合型聚乳酸在熔融加工过程中熔体稳定性差、易降解的问题,而且可以获得耐热性好、光学透明度高、耐水解降解性佳、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新一代聚乳酸工程塑料,具有十分广阔和重要的应用前景。


论文链接:

http://www.gfzxb.org/CN/Y2016/V0/I7/843


来源:中国化学会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高分子科技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chemshow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