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危岩教授和袁金颖教授:在聚合物诱导自组装过程中用含氟液晶调控的聚合组装体的形态演变

2017-10-20 高分子科技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近日,来自清华大学的危岩教授和袁金颖教授等人在近期的Macromolecule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Morphology Evolution of Polymeric Assemblies Regulated with Fluoro-Containing Mesogen in Polymerization-Induced Self- Assembly”的文章。


文章中详细介绍了运用聚合诱导自组装(PISA)研究ABC型软-硬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行为。作者首先通过PISA制备不同形貌的AB两嵌段共聚物组装体,随后以这些组装体为种子,分散聚合含氟液晶单体C,从而可以系统研究疏水作用、疏油作用以及液晶有序对组装体形貌演变的影响。组装体。基于此,PISA现已发展成为研究聚合物自组装行为的一个有力手段,尤其是利用PISA法来研究液晶核心的ABC型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清华大学博士生霍猛。


图1 相关聚合物的合成图示

a)PDMA-b-PBzMA-b-PFMA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路线;

b)液晶调节的PDMA-b-PBzMA-b-PFMA组装体在PISA过程中的形态演变的示意。


图2 各种组装体的透射电镜照片及相关表征

图中a-e分别为D33-B58,D33-B58-F19,D33-B58-F30,D33-B58-F62和D33-B58-F120组装体的透射电镜照片;f为D33-B58和D33-B58-Fy (y= 19, 30, 62, 120)组装体的动态光散射表征。其中D代表 PDMA,B代表PBzMA,F代表 PFMA;下标表示聚合度。


图3 相关组装体的冷冻电镜照片

a-d分别表示为D33-B58-F19,D33-B58-F30,D33-B58-F62和D33-B58-F120组装体的冷冻电镜照片。


图4 相关组装体的原子力显微镜照片

a-d分别为D33-B58-F19,D33-B58-F30,D33-B58-F62和D33-B58-F120组装体的原子力显微镜的相位图像;e-h为D33-B58-F19,D33-B58-F30,D33-B58-F62和D33-B58-F120组装体的原子力显微镜的高度图像;i-l为D33-B58-F19,D33-B58-F30,D33-B58-F62和D33-B58-F120组装体的原子力显微镜的高度剖面。


图5 室温真空干燥条件下相关组装体的小角X射线衍射图谱


图6 相关组装体的DSC曲线


图7 D33-B58-Fy (y=19, 30, 62, 120)组装体的形态演化的机理表征


图8 组装体形态演变的机理示意图

a-e分别为D33-B42,D33-B42-F12,D33-B42-F16,D33-B42-F25和D33-B42-F44组装体的透射电镜照片;f为D33-B42和D33-B42-Fy(y=12,16,25,44)组装体的动态光散射表征。


图9 D33-B42-F44柱状胶束的原子力显微镜相位图像(a),高度图像(b)和高度剖面(c)


图10 相关组装体的表征

a-e分别为D33-B106,D33-B106-F15,D33-B106-F33,D33-B106-F59和D33-B106-F145组装体的透射电镜照片;f为D33-B106和D33-B106-Fy(y=15,33,59,145)组装体的动态光散射表征。


图11 相关组装体的表征

a-e分别为 D33-B192,D33-B192-F23,D33-B192-F36,D33-B192-F72和D33-B106-F33,D33-B192-F23以及D33-B192-F72组装体的透射电镜照片;f为D33-B27-Fy(y = 0,8,16,28,45)组装体的动态光散射表征。


通过种子分散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法(使用PDMA-b-PBzMA胶束或囊泡作为种子),研究人员系统地研究了PDMA-b-PBzMA-b-PFMA组装体的形态演化。当使用胶束作为大分子链转移剂时,组装的形态由球形演化成椭球,微相分离的球体,微相分离的椭球,最后形成棒状胶束;与此同时,从PDMA-b-PBzMA囊泡中生长的三嵌段共聚物组装体则随着PFMA的链长增加而发生囊泡至圆柱形的转变。最后,基于棒状聚合物丰富的种类和功能,研究人员的这项研究将会为软-硬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提供新的途径。


论文链接:

http://pubs.acs.org/doi/10.1021/acs.macromol.7b01437


来源:材料人网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相关进展

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和清华大学危岩教授:用于控制释放和3D细胞培养的高效自愈合和双重响应性纤维素基水凝胶

北京大学沈志豪副教授:利用甲壳型液晶高分子在均聚物中构筑多层次自组装

广东工业大学谭剑波副教授与张力教授:通过可见光引发聚合诱导自组装设计稳定的功能化嵌段共聚物纳米材料

复旦朱亮亮课题组利用结晶自组装构建聚集诱导荧光-室温磷光双发射体系

复旦大学通过螺旋自组装实现单分子层面的荧光-磷光转换

复旦陈国颂-江明课题组发现一种刷状糖肽聚合物多级自组装的新机理

中国科大实现细胞内外智能自组装不同纳米纤维

高分子科技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