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研究发现:环境污染比战争,灾难,饥饿更危险

2017-10-25 高分子科技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环境污染,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每年杀死的人数比世界上所有的战争和暴力致死的人更多。环境污染的危害超过了吸烟,饥饿或自然灾害的危害。由于环境污染死亡的人数超过了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致病的人数。


近日,致力于清除国际范围内有毒污染物的 NGO(非政府组织)“Pure Earth”在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布了一项研究报告,报告总结出:2015 年每 6 例过早死亡个例中就有一例与污染问题直接有关。环境污染造成当年全球范围内 900 万人死亡,以及 4.6 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些数字近年来也在逐步攀升。



流行病学家菲利普·兰德里根说:“有很多污染方面的研究,但是从来没有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提升到艾滋病或气候变化同等的高度水平。污染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但人们看不到它的严重性。”


专家表示,900万的数字只是保守估计,一旦进行量化和细化,因为污染致死的人数无疑会更高。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甚至还没有建立空气污染监测系统。土壤污染受到很少关注。而且仍然有很多潜在的毒素仍然被忽视,自1950年以来,2000多种新化学物质被发现广泛存在于环境当中。


全球毒性监督机构Pure Earth的负责人理查德·富勒表示,西方世界,由于早就进入了汽油时代,因此在汽油的无铅化处理,河流水体的净化方面早早的走在了前列,因此,现在的重点是发展中国家。



对于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印度,该报告也做出了对污染致死案例的统计。2015 年在印度有 250 万因污染引起的过早死亡个例,占当年全部过早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是 180 万,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由于环境形势严峻,这两个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环保政策。对于大都市车辆密集而引发过度排放的问题,印度也采用了类似我国限号令的机制,并收到了成效。但同时,仍有很多污染源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印度对于垃圾和农作物焚烧、建筑工程尘埃、以及残次化石燃料的使用问题,还缺乏相应的控制措施。


负责撰写报告的研究组还利用了美国环境保护局用于检测土壤和水源含毒量的方法,在多个发展中及落后国家进行了检测,并发现往往国家或地区越落后,超标的现象越严重。报告给出的数字是,92% 的污染引起的死亡个例都来自欠发达国家。发达国家通常有一套完善的环境治理体系,而欠发达国家却往往由于过度追求经济上涨,而忽视环保这一大问题。


环境问题确实和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发布这篇报告组织“Pure Earth”的总负责人 Richard Fuller 就提出: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会造成身体上的不适或疾病,对于工作者而言这也恰恰影响了工作效率。从国家层面看,污染造成的生产力下降,以及连带的医疗保健支出,定会拖缓经济上行的步伐。因此,忽视环境因素的经济发展在长远上是行不通的。


报告同时也就改善环境的积极举措的影响做出了量化评估。美国投在 1970 年实行的空气净化法案(Clean Air Act)上的每 1 美元,至今已获得了价值 30 美元的回报。另外,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表的另一封研究报告,美国在 80 年代出台的大幅降低石油中铅含量的政策已为美国赢得了 6 万亿美元的回报。


当然,也有学者对报告中数字的准确性表达了质疑。未参与此报告撰写的杜克大学 Sanford 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 Marc Jeuland 就指出,减少某些源头的排放会直接导致生产力的下降,从而导致经济损失,而报告中并未将这点考虑进去。并且,报告中大量的计算基于与每种污染物相对应的死亡率,而并未考虑到几种污染源叠加而影响人身健康造成的情况,因此报告中对于针对某种特定污染物政策的积极影响的计算可能会出现偏差。


他还表示:“由分析美国积极政策的影响得出的数字,并不能用作分析其他国家情况的模板。因为各个国家及地区的政策以及实效通常有很大不同。”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篇报告包含了很多干货。它从数字角度评估了环境污染对生产力和社保支出的影响,以及公民对于提升个人健康保障的支付意愿。这些结论也可以作为未来政府和经济学家决策的参考工具。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高分子科技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