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华南理工“分子聚集发光”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通过现场考察

2017-10-30 高分子科技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考察会现场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姚建年院士,专家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张希院士等一行对华南理工大学“分子聚集发光”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以下简称“科学中心”)进行现场考察。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校长王迎军,党委副书记余其俊,副校长吴业春,中国科学院院士曹镛教授出席现场考察会。


王迎军校长讲话


王迎军对基金委多年来对学校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机遇下,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的建设情况。她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工作,将用改革和创新的人才引进政策全力支持科学中心项目的实施,并提供更加科学的体制和机制支撑,保障科学中心项目的顺利实施。


姚建年副主任介绍考察目的


姚建年指出,该科学中心项目整合国内优势科研资源,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具有深厚的学科基础、扎实的研究积累和优良的团队创新文化,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强调,科学中心项目开展的工作一定要具有“先进性、变革性、主流性、战略性”,他希望科学中心团队要有源头突破和带动性技术突破,能够针对新反应、新概念、新途径、新技术和新手段产出重大成果。


唐本忠院士作汇报


基金委及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唐本忠院士的中心汇报并进行了讨论,与学术带头人、研究骨干和相关部门管理人员进行了分组访谈,实地考察了超净间、超快光谱室、核磁室、小角X射线衍射室、质谱室等科学中心依托实验条件。专家组高度肯定了项目的实施基础以及学校的保障支撑条件,一致认为,该项目符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础科学研究中心项目的定位和要求,建议启动。


专家组考察相关实验室


据悉,科学中心项目2016年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试点建设,旨在瞄准国际科学前沿,抢占国际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资助周期采取5+5模式。实施5年后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再滚动支持5年,10年资助经费可达4亿元左右,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迄今为止资助力度最大的项目。目前全国仅有3家单位获批该项目,2017年有4家单位进入现场考察,在这7家单位中仅有清华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两家高校牵头承担,充分彰显了华南理工大学在重大基础研究方面的雄厚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


附:“分子聚集发光”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简介


“分子聚集发光”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牵头,联合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共同承担,在项目负责人唐本忠院士带领下,立足于“聚集诱导发光(AIE)”原创性概念,以分子聚集发光新现象、新理论、新材料和新技术为研究方向。项目汇聚了包括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4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位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等一批从事AIE研究工作的杰出科研人员。这些骨干成员共发表论文3700余篇,他引总次数超过10万次,相关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高分子科技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