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伊利诺伊大学开发出可承受自身12000倍重量的人造肌肉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无论你锻炼到什么程度,人类肌肉的力量极限依然难以突破。好消息是,有关人造肌肉的研究,已经远远地将大自然抛在了身后。据悉,伊利诺伊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系(MechSE)的研究人员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种由碳纤维和橡胶制成的人造肌肉,且其能够承受12000倍于自身的质量。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MechSE团队只想着捣鼓出一种更强劲、更实用的新设计。


研究人员Caterina Lamuta和Sameh Tawfick


有鉴于此,他们从碳纤维开始着手,毕竟这是一种非常强韧、但质量极轻的材料。为了让它更易于发生形变,研究人员还将它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橡胶混合了一起,然后扭曲成螺旋状。


论文作者之一的Sameh Tawfick表示:卷曲的肌肉是最近用尼龙线发明来的,它们可以施加大动作。如果可以变得更强劲,就很适合在人类辅助设备上运用。在使用碳纤维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卷肌的收缩机理。在发现了该理论之后,我们知晓了如何将碳纤维转变成超强的肌肉。我们只是用合适的硅橡胶填充碳纤维,结果它们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正好达成了预期的目标。


放大后的“盘绕式人造肌肉”,其实际直径为0.4mm 。


通过在末端施加小电流,这种人造肌肉就会发生卷曲。这会将碳纤维分开,使人造肌肉的直径变粗、长度收缩,从而拉起附着在底部的负载。


这种长时间的收缩,也可以通过将液体己烷输送到卷曲的人造肌肉中实现。在测试中,团队发现,即便运用了轻微的输入电压,也可以产生非常强的效果。


以一根直径仅0.4mm 的人造肌肉束为例,它竟然能够将半加仑的水提升1.4英寸(3.6 CM),平均每厘米的输入电压仅0.172V 。


换算一下,这已经是其自重的12600倍,机械应力高达60兆帕、拉伸能力超过25%,单位做功758焦耳/千克。


研究团队还开发了一种数学模型,以描述人造肌肉在不同参数下的性能,未来可用于设计具备特定应用属性的人造肌肉。


另一位论文作者Caterina Lamuta表示: 这些低成本、轻量级人造肌肉的应用范围相当宽广,涉及机器人、假肢、矫正器、人类辅助设备等不同领域。


有关这项研究的详情,已经发表在今日出版的《智能材料和结构》(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期刊上。原标题为:《Theory of the tensile actuation of fiber reinforced coiled muscles》


论文链接:

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361-665X/aab52b


来源:cnBeta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相关进展中科院纳米所陈韦研究员、中科院化学所李玉良院士和香港理工大学陶肖明教授合作在仿生人工肌肉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人造肌肉的主流是基于共价键的聚合物,化学诺奖得主的人造肌肉有什么不同?
受折纸启发 哈佛和麻省理工联合研制出柔性人工肌肉
美哥伦比亚大学研发出史上最逼真人造肌肉
有了它可以让人工肌肉快速自愈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