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郑海荣研究员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刘斌教授合作:脑肿瘤近红外二区聚集诱导发光探针研究获进展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劳特伯医学成像中心分子影像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刘斌教授合作,构建了近红外二区(1000-1700 nm)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通过纳米共沉淀技术制备了RGD多肽靶向的AIE探针,实现了脑胶质瘤的近红外二区荧光/近红外一区光声双模态分子成像。研究成果Bright 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 Dots for Targeted Synergetic NIR‐II Fluorescence and NIR‐I Photoacoustic Imaging of Orthotopic Brain Tumors(明亮的聚焦诱导发光点用于原位脑肿瘤的近红外二区荧光/近红外一区光声协同靶向分子成像)在线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IF=19.791)杂志上。 


图 近红外二区AIE探针用于脑胶质瘤的荧光/光声双模态分子成像


近红外二区(NIR-II,1000~1700 nm)荧光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成像技术。与传统的可见光(400-700 nm)和近红外一区(NIR-I, 700-1000 nm)荧光成像相比,光子在 NIR-II表现出更高的穿透能力、更低的组织吸收和散射。利用 NIR-II 荧光成像技术可实现高灵敏(皮摩尔~纳摩尔)、高分辨(~微米级)、超快速(~毫秒级)的成像。


在科技部973项目“脑胶质瘤精准诊疗技术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的资助下,郑海荣、盛宗海和刘斌等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ACS Nano 2017, Materials Horizons 2017,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6, ACS Nano 2014),针对现有NIR-II荧光探针量子产率低(<1%),聚集诱导荧光淬灭的瓶颈问题,设计制备了高量子产率的(6.2%)NIR-II聚集诱导发光(AIE)探针,在小鼠原位脑胶质瘤模型上,实现了高分辨(38微米)、高信背比(S/N=4.4)的NIR-II荧光和穿颅骨的NIR-I光声协同靶向双模态分子成像,为成像引导脑胶质瘤精准手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和技术。 


该项目得到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磁共振成像与多模系统重点实验室等基金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1800766


来源:中科院深圳先进院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相关进展基于AIE的AIE™线粒体红色探针
南方医科大学刘瑞源副教授:聚集诱导发光活性近红外荧光有机纳米粒子用于长时间无创监测肿瘤生长取得新进展
北京化工大学和巴黎高科化学学院李敏慧教授课题组设计合成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聚碳酸酯囊泡并监测了囊泡的形成过程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唐本忠院士团队:使不见的可视化——原位监测四苯乙烯的RAFT聚合反应,其含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与华南理工大学王迎军院士、任力教授合作:聚集诱导发光探针用于抗菌肽的作用机制研究
只缘吡啶双飞翼,聚集发光各不同--香港科大教授唐本忠院士和浙大孙景志教授在聚集诱导发光(AIE)领域研究新进展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