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成果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日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医工所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中心(以下简称“转化中心”)秦岭教授、赖毓霄副研究员、张鹏研究员、王新峦副研究员团队(以下简称“团队”)研发的“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进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审查结果公示》(2018年第7号),这是深圳市在骨科领域第2个通过CFD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的产品,也是深圳市第1个获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的硬组织骨修复产品。该进展是转化中心技术向临床转化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预示着深圳先进院在3D打印骨修复材料方面的最新成果将进入临床转化快车道。相关公示已于6月27日结束。


深圳先进院3D打印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


CFDA施行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对于企业所申请产品的获批条件十分严格,重点强调产品主要工作原理/作用机理为国内首创,产品性能或者安全性与同类产品比较有根本性改进,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产品是深圳先进院转化中心团队历经8年潜心钻研,利用先进的低温3D打印技术,创新地将具有促成骨和成血管活性的金属镁,均匀复合入PLGA/TCP(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磷酸三钙)可降解多孔支架中,通过3D打印赋予此产品理想的促成骨仿生结构,孔隙之间具有很高的连通率,这种结构特征在组织学具有理想的骨传导作用,可提高骨细胞粘附,增殖和迁移,促进骨组织的生长。


深圳先进院医工所转化中心秦岭教授团队赖毓霄副研究员介绍,“常用的生物材料多会添加一些如生长因子、蛋白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但是存在剂量不好控制、不易保存、制备过程中容易失去活性等问题,而金属镁则不存在上述问题,镁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几乎参与人体内所有的新陈代谢过程且具有诱导骨生长的作用;金属镁植入物能积极有效的刺激新骨形成,这将有利于骨折、骨缺损的愈合和骨组织再生,团队针对相关技术已于2014年取得发明专利授权。”


骨骼在人体组织中如“硬汉”一般的存在,撑起人体的挺拔身姿,给脏器提供保护,和骨骼肌、肌腱、韧带、关节一起让身体动起来,此外人体的代谢、造血也都需要骨骼出一份力。但是,人的骨头虽然有再生能力,自体修复却极为有限,根据具体受伤部位的不同,小面积的骨缺损一般可以自行生长恢复,但若缺损较大就需要依靠辅助手段“牵线搭桥”。3D打印骨修复材料可以针对不同受损部位,结合医学影像技术,通过电脑软件,逆向设计出填补缺损的形状,使用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细胞相结合的材料,打印出人工骨修复填充物支架,放入缺损部位,来引导骨细胞的生长,实现个性化的修复。在体内外研究中,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具有与松质骨相匹配的力学强度和可显著提高植入部位新骨再生和血管生成的作用。通过3D打印技术,科研人员可以调控镁的浓度和分布,设计微观结构,让它最有利于骨组织再生;同时设计宏观结构,让打印出的支架和受损部位的形状、尺寸相吻合,同时,骨修复材料的降解速度也可以调控。


市面上非动物源性人工骨修复材料从组分上大致分为生物玻璃、磷酸钙、硫酸钙和羟基磷灰石等四大类,其成分与人体骨组织的无机成分相似,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但上述种类的产品存在降解性能及结构难调控的因素。团队开发的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通过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包裹磷酸三钙和金属镁颗粒,实现对产品整体降解的调控。“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产品利用3D打印调控产品的物理结构及磷酸三钙和金属镁在产品内部的有序分布,是一种可降解型多孔骨修复填充产品,产品力学强度与骨生长需要相匹配,适用于疾病、创伤造成的规则或不规则的骨缺损部位的填充,并促进缺损部位愈合及新骨再生。“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这是深圳先进院在3D打印生物材料领域所取得一个重要的突破性进展和技术落地应用的新里程碑。



目前,深圳先进院孵化的深圳中科精诚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已全面启动3D打印骨修复材料的CFDA产品注册流程,建立了产品的原材料采购及质检标准、产品技术标准、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及风险控制体系,即将进入临床试验,相应的千余平米标准万级GMP洁净车间及生产线已完成建造验收并投入使用。深圳先进院转化中心张鹏研究员介绍,含镁高分子可降解骨修复材料是转化医学中心创始之初就开始筹划运营的科技转化产品。团队很多成员参与,付出了诸多心血和努力,成果来之不易。


来源:中科院深圳先进院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