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鲁兵安教授、中山大学王成新教授等在锂硫电池研究上获重要进展
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鲁兵安教授课题组博士生樊令在锂硫电池研究上获重要进展,为同时解决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和锂枝晶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相关成果以题为“Simultaneous Suppression of the Dendrite Formation and Shuttle Effect in a Lithium–Sulfur Battery by Bilateral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的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影响因子12.441)。樊令为第一作者,湖南大学鲁兵安教授、中山大学王成新教授、以及Clemson大学Apparao M. Rao为通讯作者。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能量密度,价格低廉等优势,使得其在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锂硫电池面临着两大挑战:锂金属负极的枝晶效应和硫正极的穿梭效应,严重限制了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阻碍了锂硫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应用。樊令提出了利用双边SEI膜(在硫正极和锂负极同时形成SEI膜)来尝试同时解决锂硫电池中硫正极的穿梭效应和锂负极的枝晶效应。通过将传统的酯基电解液和醚基电解液混合使用,利用硫化的聚丙烯晴作为正极,构建了锂硫电池正负极双边SEI膜,使得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显著提高。另外,组装的硫-石墨全电池和软包锂硫全电池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vs.201700934
来源:湖南大学新闻网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华盛顿州立大学仲伟虹教授课题组:空气净化启发下的蛋白质纳米过滤器用于高性能锂硫电池研究
武汉大学邓鹤翔教授和柯福生副教授团队:基于MOF的超大电流快速充放电锂硫电池
崔屹教授、陶新永教授:Li7La3Zr2O12 /碳泡沫和聚合物的复合材料固体锂硫电池在37℃下运行
北大周恒辉课题组在长寿命锂硫电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华理在高性能锂硫电池研发中取得新进展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