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在海洋航体表面超疏水减阻涂层及应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海洋生物如鲨鱼、海豚等可以在极低阻力下快速游动,且身体不被其他海洋生物、微生物所附着,其身体机能与自身结构将减阻与防污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海洋生物的游行阻力低主要由于以下几方面因素:身体具有流线型且表皮具有织构化结构;其自身分泌粘液驱赶附着生物,同时降低运动过程中水的剪切力。

在薛群基院士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洋航体表面设计与仿生减阻机理(51335010)”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与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在表面微结构、表面能对水阻的影响机制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利用3D打印技术获得了具有仿鲨鱼皮结构的平板试样,通过计算模拟、流场分析和微型水洞实验测试,发现水流在鲨鱼皮微结构中会形成微涡流;当微结构的宽度和深宽比达到一定值时,产生的微涡流能有效降低水流的摩擦阻力。根据理论和实验数据,提出了微涡流减阻机理;基于微涡流减阻机理,设计了具有微孔结构的亲水涂层,实现了10%左右的减阻效果(http://dx.doi.org/10.1016/j.surfcoat.2017.03.048)。另外,受海洋生物表皮粘液减阻的启发,实验室利用电沉积(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4, 6 (2): 1053–1060)和水热法,在网状金属表面制备亲油疏水微纳织构,并通过织构对半固态石蜡进行储存,获得的类粘液覆盖表层,其减阻效果可达到30%以上(Scientific Reports, doi:10.1038/srep40038)。


图1 类粘液覆盖鲨鱼皮结构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海洋环境材料团队设计了低阻力水上溢油回收装置,实现在水上高效的溢油回收(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5, 7 (47): 26184–26194;《中国科学报》2016-05-23,第6版);通过编织等技术设计的低表面能微织构蒙皮,正在快艇等装备上进行长时间现场测试。


图2 低阻力溢油回收装置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surfcoat.2017.03.04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rep40038


来源: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