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发出一种三维交连聚合物海绵,可将锂电池使用寿命延长一倍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当地时间11月12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 State)在《Nature Energy》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更持久、充电速度更快以及更安全的锂金属电池是有可能实现的。该项研究由美国能源部(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提供资助,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三维交连聚合物海绵,可附着在电池阳极的金属镀层上。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机械工程教授兼该项目首席研究员王东海表示:“该项目旨在研发下一代锂金属电池。在电池中试用锂金属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但是有些基本问题阻碍了锂金属电池的发展。”


在附加应变下,如电动车辆需要采用快速充电法,锂离子电池(Li)易受枝晶生长(针状结构)影响,从而缩短电池循环寿命,并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等威胁安全的问题。王教授表示:“我们的方法是在锂金属界面上使用聚合物。该材料是一个多孔海绵,不仅可以让锂离子转移,还能抑制锂离子变质,即使在低温和快速充电的条件下,也可让金属镀层不生长枝晶。”


该项研究可让更强大、更稳定的金属电池技术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王教授表示:“用于电动汽车中,该金属电池可以增加其续航里程,其还可以为智能手机提供更长寿命的电池。”


未来,该研究小组将探索其在大型电池芯中的实际应用,以验证该技术的优势和可行性。王教授表示:“我们希望推动此类技术向前发展,通过该项研究,我们很肯定可以将锂金属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一倍。”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0-018-0276-z


来源:盖世汽车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相关进展中山大学孟跃中教授:锂硫电池中高分子的材料选择及结构设计综述
北理工黄佳琦特别研究员、中科院物理所李泓研究员和清华张强教授合作在电子/离子混合导体界面设计用以保护金属锂负极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成功制备柔性载硫体用于高性能锂硫电池
北理工黄佳琦特别研究员课题组在高安全性金属锂电池领域研究取得新进展
清华张强副研究员课题组提出用柔性复合固态电解质保护金属锂负极新方法
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成功制备柔性载硫体用于高性能锂硫电池
清华张强副研究员课题组提出用柔性复合固态电解质保护金属锂负极新方法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