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山大学童叶翔教授、崔国峰副教授和暨南大学麦文杰教授合作在阳光驱动的可穿戴储能器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随着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轻便的便携式柔性可持续电源的需求日益凸显,可穿戴化的新型电源成为一种重要的思路和趋势。为此,人们开发出了许多可以收集能量的柔性器件或织物,用以收集光、风、人体运动等环境能量并转化为电能。

近日,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和暨南大学物理系合作开发出了一种可以收集并储存太阳能的“阳光驱动的可穿戴储能器件”,以“Stretchable Ni@NiCoP textile for wearable energy storage clothes”为题发表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Nano Energy (IF = 13.120) 上。


图1. 学术思想:阳光驱动的可穿戴新型电源的构建


他们在可拉伸的聚氨酯纤维布料上利用两步化学镀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方阻低至0.19 Ω sq-1)及良好的电化学储能性能(面积比电容877.6 mF cm-2,质量比电容713 F g-1)的Ni@NiCoP包覆的可拉伸织物。该可拉伸织物电极具备优异的力学及化学的稳定性,可以单独作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导线使用,也可以组装成非对称的可拉伸超级电容器进行储能。


图2. Ni@NiCoP可拉伸织物电极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通过与暨南大学物理系麦文杰教授合作,进一步将这种Ni@NiCoP可拉伸织物与柔性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构建成为阳光驱动的可穿戴电源器件,并缝制在衣物上,实现了阳光驱动的可穿戴新型电源的构建。该工作获得的可拉伸织物电极具备柔软舒适、稳定性高以及电学、电化学性能均十分优异等特点,可以进一步提高可穿戴智能衣物的舒适度与拓宽其多功能性。这种“阳光驱动的可穿戴新型电源”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充电供能方面的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图3. 基于Ni@NiCoP可拉伸织物电极的阳光驱动可穿戴自驱动系统的构建与展示


上述研究进展中山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化学学院博士生孙鹏和硕士生邱美佳同学为共同第一作者,童叶翔教授、崔国峰副教授和暨南大学物理系麦文杰教授为文章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本土创新团队项目、高校科研业务费的大力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18.10.067


来源:中山大学


相关进展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陈涛研究员课题组在非对称高分子二维复合薄膜制备及其可穿戴传感器应用方面取得进展

东华大学游正伟教授和俞昊教授团队:3D打印一体定制面向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摩擦纳米发电机

郑州大学毛彦超博士在可穿戴供电器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Nature 论文: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取得里程碑新突破

天津工业大学张兴祥教授团队在石墨烯智能可穿戴方面获新进展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张珽研究员团队在柔性可穿戴电子及其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

浙江工业大学叶长辉教授团队在可编织、可穿戴的柔性电致发光纤维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