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理工王博教授、冯霄特别研究员团队在有机多孔骨架领域取得研究新进展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有机多孔材料包括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OFs)、共轭微孔聚合物(CMPs)、多孔芳香骨架材料(PAFs)等,是一类新型的具有高比表面积、丰富孔内环境的多孔高分子材料。这类材料在气体吸附与贮存、催化等领域表现出优异的应用前景。王博教授、冯霄特别研究员在这一领域开展系列研究,并于近期取得以下研究成果。

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通过光催化反应对污染物进行高级氧化降解有望成为一种更加高效、节能的污染物处理方法。王博教授、冯霄特别研究员团队通过三键聚合反应构筑了系列基于二茂铁基元的共轭微孔聚合物(Fc-CMPs)用于有毒有害物质降解研究。Fc-CMPs具有较大的孔径和比表面积,使得污染物容易进入孔道进行预富集并可充分接近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内表面,同时Fc-CMPs合适的分子轨道能级使得这类材料可高效产生活性氧物种。在可见光和模拟太阳光下,Fc-CMPs光催化降解亚甲蓝的能力均优于二氧化钛 (P25),并且能够将化学战剂芥子气模拟物(2-氯乙基乙基硫醚)完全转化为无毒产物。该研究工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Angew. Chem. Int. Ed. , 2019, DOI: 10.1002/anie.201813598),文章第一作者为博士生马丽,通讯作者为王博教授、冯霄特别研究员。



在前期工作中( 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 16313,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张媛媛,通讯作者为冯霄特别研究员),该团队曾成功开发出基于环糊精的三维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D-COFs),该系列COFs为首次利用柔性基元构筑的具有 rra 拓扑学结构并通过离子型硼元素连接的三维COFs材料。其中,CD-COF-LiÉLiPF6-EC-DMC的室温锂离子电导率可以达到2.7 mS cm-1。然而,其中残留的微量电解液可能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团队将低分子量聚乙二醇(PEG)装载入COF孔道中加速锂离子传导,制备出没有溶剂残留的全固态电解质,并系统性研究了COF骨架电荷对于锂离子传导行为的影响,实现大于0.6的锂离子迁移数以及120 °C 下1.8  mS cm-1的离子传导速率。这一简单的通过担载PEG加速离子传导并提高工作温度范围的策略为将多孔材料进一步应用于全固态电池领域提供了可能。该研究工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J. Am. Chem. Soc. , 2019, 141, 1923),文章第一作者为硕士生郭振彬和博士生张媛媛,通讯作者为王博教授、冯霄特别研究员。



有机多孔材料大多不溶不熔,为其进一步器件化等实际应用带来了巨大挑战。该团队在前期大量成膜化研究基础上,成功利用液液界面成膜法开发了具有不同长度烷氧基链修饰的系列COF薄膜材料,并对其介电常数等相关性质进行了研究。该系列柔性的COF膜具有接近于空气的介电常数值(在105 Hz下, κ = 1.19 ± 0.04),可媲美目前已报道的无机多孔材料,并且这类COF薄膜材料表现出较好的机械性能、低介电损耗、高击穿电压、低漏电流、高抗湿度和抗弯折能力。低介电常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器件中的绝缘层,用于减少信号延迟、串扰噪声和能量耗散。除此之外,高介电常数材料可以应用于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和电容器当中,该团队还利用COF薄膜装载小分子极性化合物,可将其介电常数提升43倍。该研究工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Angew. Chem. Int. Ed. , 2018, 57, 16501),文章第一作者为博士生邵鹏鹏、李婕,通讯作者为王博教授、冯霄特别研究员。



相关文章链接如下: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813598

https://pubs.acs.org.ccindex.cn/doi/10.1021/jacs.8b1355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nie.201710633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nie.201811250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


相关进展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王瑞虎研究员课题组发表多孔有机聚合物锂硫电池应用研究综述

华中科技大学谭必恩教授:将超支化聚合物与多孔有机聚合物的概念相结合制备可溶POPs

中国科大在多孔有机聚合物离子膜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复旦高分子系汪长春课题组在有机多孔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发表多孔有机分子骨架材料研究综述

日本科学家研究出稳定的晶态多孔共价有机骨架材料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