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大学Michael D. Guiver教授与尹燕副教授合作研发新型质子交换膜,有望大幅提高燃料电池使用效率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外籍教授迈克尔·盖佛(Michael D. Guiver音译)与尹燕副教授合作,成功制备出了一种新颖的取向型复合质子交换膜。该质子交换膜具有在膜的透过面方向定向排列的质子通道,极大地提高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功率输出。同时,这种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优异的化学和机械稳定性,可以在苛刻的电池运行条件下长期使用。相关成果以题为“Magnetic field alignment of stable proton-conducting channels in an electrolyte membrane”的论文,于2019年2月19日在 《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博士后刘鑫为第一作者,迈克尔·盖佛教授尹燕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和天津工业大学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合作单位。


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过程中,质子沿膜的厚度方向从阳极到达阴极参与反应。因此,电池性能受质子交换膜在透过面方向电导率的影响较大,而与膜的平行面方向电导率的关系较小。迈克尔·盖佛教授与尹燕副教授团队通过磁场辅助的溶液浇铸制膜法,利用铁氰配位聚合物和磷钨酸形成的顺磁性复合体,在质子交换膜的透过面方向构建了取向型短路径高效质子传输通道。可喜的是,通过铁氰配位聚合物和磷钨酸的复合,该制膜方法同时解决了水溶性的磷钨酸在聚合物基体中容易渗出的科学难题。


左图:通过磁场构建沿质子交换膜透过面方向排列的高效质子传输通道,磷钨酸系于配位聚合物分子链上。右图:沿膜透过面方向排列的质子通道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影像(标尺长度5纳米)。


此外,通过铁氰配位聚合物中铁氰基团的氧化还原循环,该质子交换膜能够在电池运行中不断消耗系统内的自由基,使得膜的应用耐久性得到提升。与现有的其他碳氢系质子交换膜和作为工业标准的Nafion- 212膜相比,这种取向型质子交换膜在质子电导率、燃料电池能量输出和使用寿命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和潜力。


原文链接:

http://dx.doi.org/10.1038/s41467-019-08622-2


来源:天津大学


相关进展

吉林大学孙俊奇教授课题组:自修复质子交换膜延长甲醇燃料电池使用寿命的研究取得新成果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