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湖大学迎来195名博士研究生新生,校长施一公对他们都说了啥?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从一颗种子萌芽、破土而出,到现在崭露头角,西湖大学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8月25日,该校迎来了“西湖三期”的195名博士研究生。据悉,这是迄今为止西湖大学最凸显国际化的一届学生,也是招生人数最多的一届,其中,男生104人,女生91人,年龄最小的竟是00后。新生的加盟,使得西湖大学在校博士生人数陡然增加了一倍以上。

25日上午,西湖大学召开2019级博士研究生开学典礼。今年,共195名学生被西湖大学录取。校长施一公在开学典礼上致辞。


图源:西湖大学WestlakeUniversity
据悉,2019级博士研究生是西湖大学最凸显国际化的一届学生。施一公介绍:“中间有19位同学来自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悉尼大学、柏林工大、米兰理工、匹兹堡大学、马里兰大学、马萨诸塞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南安普顿大学、哥本哈根大学、阿德莱德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目前西湖大学只招收博士研究生。在西湖三期加盟后,西湖大学在校博士生人数增加了一倍以上,成员总数增加了近百分之三十,已达到899人。
“三位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的同学可以在西湖大学重叙友情,两位来自爱丁堡大学的同学也可以在云栖校区回忆苏格兰求学生涯的点滴。西湖大家庭其他成员和我一样,都在期待着来自不同背景的你们进一步浸润西湖大学的多元文化。”看着年轻的学生们,施一公感慨、感动、感恩。

施一公寄语新生:实现小我的同时,要承担社会责任


“感慨的是时间,西湖大学从一颗种子萌芽、破土而出,到现在崭露头角,已然走过了四个年头,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们爬坡过坎,迈出的每一步都坚定而有意义,都值得被时间铭记;感动的是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有的海外求学多年,有的放弃令人羡慕的工作,有的克服了重重困难,大家相会在美丽的杭州,选择西湖大学作为人生重要的下一站;感恩你们的信任,毅然选择加盟初创阶段的西湖大学!请放心,我和西湖大学的所有老师一样,有十足的信心把你们培养成优秀的年轻科学家!你们将在这里,开启无限精彩的可能!
施一公告诉新生们:“他们来到西湖大学,背后承载了很多人的期望:不仅有父母家庭,父老乡亲,还有许许多多他们不知道名字的捐赠人,以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西湖大学的普通大众。
选择了西湖,放弃了在平坦大道上驱车前行,愿意走上披荆斩棘的创新创业之路,施一公表示,在他为之喝彩的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做好了充分准备。“创新、创业,从来都是充满艰辛的,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毅力,比起按部就班的人生要付出十倍百倍的辛苦。
“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是应时代之需,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而来。创立之初,科学精神和时代责任就已经成为西湖大学价值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一公期望:“每一位同学将科学精神培养成为一种本能。科学的探索,是人类最高尚的冒险,也是回报最丰厚的心智投入。未来的几年里,希望你们抓紧每一个时刻,用好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释放你们的潜能;不要知足常乐,不要安于平庸;做,就尽力做到极致,这才是西湖大学的学术品格和精神气度。你的努力将不仅帮助你获得一个值得一辈子珍藏的学位,更将引领你探索回肠荡气的人生。
“我希望你们更大胆一点,更异想天开一点,既要有创新的精神、独到的见解、勇为天下先,更要实事求是,敢于据理力争、挑战学术权威。西湖大学拥有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的学术氛围,让每一个人可以忠于学术原则、坚守学术道德,保护好灵光一现的科学火种。求知、探索、厚德、担当,体现在西湖大学每一位师生的身体力行之中。这,正是西湖大学的心跳所在!
“处于初创阶段的西湖大学,目前各方面条件也依然简陋:我们的云栖校园只有66亩,全校只有一个拥挤的健身房;我们既没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也没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更没有丰富的校友资源!但是,她有梦想、有目标、有斗志!因为年轻,她毫无负担,轻装前行;因为心怀远大,她一次次突破藩篱,大胆革新。
他举例说,耶鲁大学在创建之初没有校舍,最初的建校资本是牧师们拿出的40本藏书,后来收到威尔士商人伊莱休·耶鲁(Elihu Yale)捐赠的价值562英镑的货物、417本书籍才得以艰难起步。
“西湖大学来自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也完全属于社会。希望你们立大志、脚踏实地,在实现小我的同时,更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你们的今天,不仅仅是你们自我奋斗的收获,更是父母抚养、老师教育、社会支持、父老乡亲关爱的结果;如果没有幸福和谐的社会大家庭做后盾,也决不会有你们安心读书、憧憬未来的今日。就像你们对自己的父母终将担负赡养义务一样,你们对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也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现阶段你们的责任就是“整顿身心待世需”,兢兢业业夯实基础,踏踏实实做好科研,用行动为理想保驾护航。我们将毫无保留地为同学们传道、授业、解惑,和你们一起探索广袤无垠的未知世界。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深知科研之路虽然有做出突破之后的激动与喜悦,但更多的是如影随形的挫折与日复一日枯燥的重复。怎样才能坚持不懈、终有所成?一是不忘初心,二是学会享受失败。成功带来的喜悦毋庸赘言,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对失败的分析与反思本就是科研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思维能力提升的必经之路。所以,不要害怕挫折、不要向暂时的失败低头。


最后,施一公表达了对社会各界的感激之情。

  “我要特别感谢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我们亲密的合作伙伴,在科教报国、立德树人的道路上,我们并肩同行,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有力;感谢省市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西湖大学的关心支持!  “今天,部分捐赠人代表到场参加开学典礼。西湖大学作为一所社会力量举办的新型大学,她的创办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捐赠。如果没有你们的无私捐助,决不会有今天的西湖大学!在此,我要对所有的捐赠人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博大的家国情怀,始终关注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为教育和公益事业提供了最好的企业家样本!”

为什么选择西湖大学?新生这样说


图源:西湖大学WestlakeUniversity
西湖大学2019级化学工程专业博士生黄芊玥的硕士研究生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读。她告诉记者,出国前她在浙江大学读本科时就知道西湖大学,出国留学后一直关注西湖大学的发展,她觉得西湖大学的研究型定位最吸引自己。


“西湖大学的学术氛围和科研环境很棒,这里有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与我在海外高校读的专业十分契合,所以我来了。”朱璟熠是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生,本科和硕士曾分别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等高校。他的研究方向为蛋白质设计。他表示,自己很期待在西湖大学取得更高的学术成就。


西湖大学2019级临床与公共卫生营养学博士田韵仪,研究生在伦敦大学就读,她的本科也就读于海外。“我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从他口中我了解到西湖大学,前来就读也是他极力推荐的。我觉得西湖大学里的一位导师跟我的研究方向非常契合,所以我最终选择在这里读博士。


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西湖大学2019级博士生黄若诗,研究方向是鸟类生态学,自小就是爸爸的“小骄傲”。她家住在杭州市富阳区,开车到学校只要20多分钟,近水楼台的黄爸爸一早就来到了现场。


从加州到杭州,从离家上万公里到如今仅十几公里,这回女儿读博士算是读到了家门口。


有人问他,为什么把女儿送出国之后,又回国到西湖大学来念博士?他得意地一笑:“是我推荐的!我从2016年就开始关注西湖大学了,感觉学校的师资力量、学习环境跟国外念博士也没什么差别,所以就推荐女儿来试试。
据报道,来自海外高校的博士生大多从媒体、父母或是从研究方向追寻导师等渠道了解到西湖大学,选择西湖大学主要基于找到心仪的导师,自由的科研环境和灵活的教学机制等因素。

稳步前行的西湖大学,期待未来的发展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致辞


据介绍,西湖大学目前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体系,借助独立实验室制度锤炼与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目前,只招收博士研究生,近三年,西湖大学分别录取19名、120名、195名博士研究生。今年录取的195名新生,其中有19人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爱丁堡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悉尼大学、马萨诸塞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10多所国外高校。


“西湖大学希望培养的是卓越的领军人才。这不仅仅是要在学术、科研上成为顶尖人才,更要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只有这两点都做好了,才是我们预期的目标。”西湖大学副校长许田告诉记者,学校更注重教学、科研,对职务之类的没有太多的关注。比如在校内,师生叫校长施一公都叫“施老师”或是“一公”,这样更能拉近彼此距离。


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科学精神和时代责任是西湖大学价值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湖三期”的同学们,施一公怀有深深期待:“我希望每一位同学将科学精神培养成为一种本能。未来的几年里,希望大家抓紧每一个时刻,用好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释放大家的潜能。
不过,科研之路常常伴随挫折与枯燥的重复。对刚入学的新生,施一公也提出了一些实用建议:

“现阶段你们的责任就是‘整顿身心待世需’,兢兢业业夯实基础,踏踏实实做好科研,用行动为理想保驾护航。面对学术之路上的困难,要不忘初心,学会享受失败。对失败的分析与反思本是科研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思维能力提升的必经之路。所以,不要害怕挫折、不要向暂时的失败低头。”


本文来源:募格学术、浙江在线记者 记者 林辰辰、杭州网:记者 方秀芬  浙江在线杭州:记者 曾杨希、西湖大学WestlakeUniversity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