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0后博导当上双一流高校副校长:还是杰青获得者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本文整理自长安街知事、北京理工大学官网、百度百科、募格学术


导读

两个月前,北理工迎来一名“80后”副校长。他1982年出生, 是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他就是北理工“80后”教授——王博。


北理工迎来“80后”副校长


2019年11月8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学召开干部教师会,宣布项昌乐同志任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魏一鸣同志任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同志任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王博是其中唯一一名“80后”副校长。他曾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放弃了美国绿卡和美国公司的股份,回国进入北理工任教,28岁时就成为北理工最年轻的教授、博导。


王博 图源:北理工官网


公开简历显示,王博出生于1982年10月,陕西扶风人。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此后,王博前往美国深造,2008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化学材料学博士学位。


王博长期从事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开放框架聚合物理论与设计及其在关键分离过程、环境防护以及能源气体生产与储能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他在Nature、Science等学术期刊上发表60余篇论文,论文SCI他引超过8000次,曾获美国授权专利6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3项,还获得过“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博期间,王博就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成果,他创造出的一种材料,被美国Wired杂志评为“十大绿色科学技术”。


毕业后,面对美国绿卡和美国公司的优厚待遇,王博毅然选择回国。


在他看来,科研工作与国家、社会发展应融为一体。



博士毕业选择北理工 

28岁成为教授、博导


2000年,高中毕业的王博被免试保送至北京大学就读化学专业;2004年,他放弃世界前100强企业的offer,毅然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诺贝尔化学奖提名人Omar M. Yaghi教授;2008年,他用两年半时间提前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毕业。

 

“博士毕业后,我开始寻找国内的科研平台,最终被我们北理工所吸引,它有着深厚的国防底蕴,雄厚的科研实力,优秀的科研成果,它广阔的科研平台、浓厚的学术氛围,尤其是纳贤人才的态度,成为我回国工作并扎根北理工的最主要原因”,王博说。


王博在读博期间便创造出一种材料,被美国Wired杂志评为“十大绿色科学技术”。“在国外工作时,我经常会想,如果自己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在国内进行转化应用,那对国家的发展会不会带来一些新鲜的血液呢?”王博这样想,也这样做了。


2011年,他回到中国,诞生于延安、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深深的吸引了这个盼望“回家”的陕西学子,让他更加看重的,是北理工人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踏实学风,不务虚声、不图虚名的务实精神。同年9月,在美国学习工作了8年的王博,放弃掉美国的绿卡,放弃掉美国公司的股份,放弃掉在美国的所有,毅然入职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开始了他创造人生的新起点。



科研工作中,王博始终坚持创新,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成果,自2011年入职以来,王博已作为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Chem. Sci.、Coord. Chem. Rev.、Chem. Commn.、J. Mater. Chem. A、Energ. Environ. Sci.、Chem. Commn.和Chem. Eur. J.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正是他勇于创新的精神,突出的科研成果,王博获得了“2015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这一奖项自1983年设立以来,每年从全国化学工作者中评选出不超过10人,也是北理工首次有教师获得该荣誉。


28岁时,王博入选“北京理工大学杰出中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博导。



希望我的学生能够想别人之不敢想

做别人之不敢做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科书。”这是王博一直以来的育人理念。他认为,学校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学习平台与环境,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以“学术为基,育人为本”作为第一价值追求,将教书育人作为第一职责,用科研工作反哺教学工作。



对于自己的工作,王博坦言自己十分热爱它。他悉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科研,全身心投入,工作至凌晨更是家常便饭。一次王博在办公室一直工作到十二点半,离开时发现自己被锁在了办公楼里,然而他却依然经常在工作中不经意的忘记了时间。


他常说:“做老师,如果能够对一名学生、一个家庭有所影响、有所帮助,这也是善莫大焉的事情。”王博的学生陈宜法博士这样评价他的老师:“遇到王老师是我的幸运,王老师对我们的指导不仅仅在于学业,更影响我们一生。曾经我的关注点仅仅在眼前的科研任务,而如今却已经开始学会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

 

 王博和学生


王博十分关注学生的发展与能力培养,他努力为学生们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开阔学生眼界,也积极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王博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同学们:“本科阶段在搞好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做一些科研对工作以后发展大有裨益,尤其是把学术作为追求的同学”。


他鼓励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自己写文章、修改文章,培养扎实的学术功底和良好的习惯,“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想别人之不敢想,做别人之不敢做”,王博说。


正基于此,他培养的多名学生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Chem. Sci.、Coord. Chem. Rev.、Chem. Commn.及J. Mater. Chem. A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科研成果。2012年,他被评为“北京理工大学十佳教师”。


据资料,北京理工大学(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全国重点大学,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