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科院化学所孙文华教授课题组设计合成系列可调控聚乙烯微观结构的吡啶并环二亚胺类铁/钴催化剂体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Research科学研究 Author Research编辑部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近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孙文华研究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吡啶并环类铁系催化剂用于乙烯聚合,其中研究发现不对称并环在调控乙烯聚合催化活性、所得聚乙烯产物分子量及分布方面具有特别影响,相关结果以“Fusing Carbocycles of Inequivalent Ring Size to a Bis(imino)pyridine-Iron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Distinctive Effects on Activity, PE Molecular Weight,and Dispersity”为题发表在Research上(Research, 2019, e9426063 DOI:10.34133/2019/9426063)。

聚烯烃树脂材料占据合成高分子材料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其生产技术制约着石化产业的发展,其中,催化剂是制备性能各异聚烯烃材料的关键。通过设计催化剂结构制备可调控催化活性、产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一直是化学家的研究热点。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孙文华教授团队通过二十年的研究,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后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在提高催化剂热稳定性、催化剂活性及可调控聚乙烯材料性能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Coord. Chem. Rev., 2017, 350, 68; 2018, 363, 92; 2018, 372, 101; 2019, 385, 208)。其中,在吡啶二亚胺铁/钴类催化剂的研究中,实现了通过改变配体框架或亚胺芳基的种类等方式来调控活性中心周围的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进而实现对聚合产物性质(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支化度)的控制,提高聚乙烯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图1)。其中的一个铁催化剂体系完成了五百吨乙烯齐聚的中试研究。


图1  不同结构配体框架或亚胺芳基铁/钴配合物的设计


近些年,研究团队对吡啶并环二亚胺类配合物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单边并六、七元环(A、B)或双边并七元环(C)结构(图2)的铁/钴配合物都显示出高的催化活性(107 g PE mol-1(M) h-1);催化产物均为聚合物, 可为高分子量聚乙烯或低分子量聚乙烯蜡,这说明对吡啶并环二亚胺类配体精细的调控可以有效控制相应的金属配合物催化得到具有不同微观结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等)的聚合物。


图2 不对称吡啶并环二亚胺配合物的设计


然而,双边并六元环(D)的铁/钴配合物得到的产物却是聚合物和齐聚物的混合物,这样的结果对化工产业意义不大。最新设计合成了一类不对称吡啶并环二亚胺类铁/钴配合物(E),用于催化乙烯聚合,钴系催化剂体系得到带端基乙烯基分子量分布窄的聚乙烯蜡产物;铁系催化剂体系得到分子量几千到几万的线性聚乙烯。结合组内已完成的具有吡啶并环二亚胺骨架的催化剂模型A,B,C,可以得出,通过改变吡啶并环二亚胺类配体的环张力,可实现对其相应金属配合物催化乙烯聚合活性的调控,进一步实现对聚乙烯产物微观结构的调控。


通过设计合成不同环大小的吡啶并环二亚胺类铁/钴配合物催化剂体系,特别是不对称并环体系的设计合成,可以用于催化乙烯聚合,实现微观结构可控的聚乙烯产物的制备(图3)。


图3  不同环大小的吡啶并环二亚胺铁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对所得聚乙烯产物微观


本研究成果,有望为其他类后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依据;有望通过催化剂结构设计,实现性能丰富品种齐全聚乙烯树脂材料的制备,以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国内对于高端聚乙烯树脂材料的市场需求。


论文链接:

https://spj.sciencemag.org/research/2019/9426063/


相关进展

中科院化学所孙文华研究员:新型聚烯烃弹性体催化剂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