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洋理工大学陈晓东教授与厦门大学吴云龙教授团队联合撰写综述: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聚合物非病毒基因递送系统

老酒高分子 高分子科技 2022-11-02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聚合非病毒载体具有免疫原性低、来源广泛、易功能化修饰等优点;相比于仅在体外可行的物理转染或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病毒载体,具有高基因负载能力的阳离子聚合物纳米颗粒或水凝胶可诱导更强、更持久的免疫细胞反应;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晓东教授团队和厦门大学吴云龙教授团队撰写了题为“Polymeric Non-viral Gene Delivery System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的综述性文章,总结了近几年报道的具有免疫细胞转染能力的聚合物非病毒载体及其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应用。该论文发表在Advanced Therapeutics期刊上(doi: 10.1002/adtp.201900213)。


图1 文章摘要图


与传统的手术切除、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不同,免疫疗法旨在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目前的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激活相关抗原释放、促进抗原吸收、激活免疫细胞、促进T细胞肿瘤浸润及抑制肿瘤生长。有趣的是,近期的许多研究表明具有高电荷密度,良好生物相容性及应激响应能力的聚合物非病毒基因载体设计,能够有效地将治疗性基因或基因疫苗递送至肿瘤相关的免疫细胞,并以有效且可控的方式增强癌症免疫治疗的疗效。


该综述主要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给介绍了五种不同类型的聚合物非病毒载体(例如聚赖氨酸、聚乙烯亚胺、聚β氨基酸酯、聚乳酸、树枝状聚合物等)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性能优势。第二部分主要针对肿瘤微环境中的不同免疫靶细胞类型,详细阐明聚合物非病毒基因递送系统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重要性以及具有最佳免疫响应的聚合物非病毒载体设计。


图2 针对树突状细胞的脂质复合物和聚合物纳米颗粒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图3 聚合物非病毒载体在T细胞免疫检查点调控中的应用。


图4 聚合物非病毒载体在CAR-T细胞体内原位改造及其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图5基于针对巨噬细胞的聚合非病毒载体设计及其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未来关于癌症免疫疗法的发展方向可能是聚合物非病毒载体的简化、新型细胞内运输途径的探索、可控或触发基因转染载体的设计、加速临床试验设计等。通过这些努力,期望聚合物非病毒载体转染技术可在免疫细胞工程化改造等方面能够切实用于临床实践,并为癌症免疫治疗开拓新思路。


该综述的共同第一作者为厦门大学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柯玲洁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蔡平强博士,通讯作者为陈晓东教授吴云龙教授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tp.201900213


相关进展

南洋理工大学陈晓东教授团队、浙大李德昌教授和新加坡A*STAR程渊高级研究员团队合作:基于导电蜘蛛丝制备了可用于假肢的超韧电肌腱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龙祎教授课题组和陈晓东教授课题组合作制备了一种高性能柔性离子导电水凝胶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晓东教授:具有可拉伸,抗撕裂和自我修复的四重氢键交联超分子聚合物薄膜电极材料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晓东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形状和拉伸性能可控的新型可编辑的柔性超级电容器

南洋理工大学陈晓东教授:研发了一种亲水型的丝胶蛋白粘结剂,可解决高压正极材料自放电问题并实现其快充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