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一秃就又强又聪明又成功?文末附脱发程度自测方法
来源:维基实验
作者:阿基米der
最近,“脱发”这个词条已经上过好几次热搜了,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有超过2.5 亿人正饱受脱发的困扰,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其中,大批90后也已经加入到脱发的阵营中。
据调查,全世界从事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至少一半以上的有脱发现象。在科研的江湖中,流传过这么一句话:岁月是把杀猪刀,知识是把剃头刀。随着知识储备的增加,头发却在悄悄的“离家出走”。
普朗克
朗道
科研人员的大脑长期高度紧张,容易缺血,所以头发脱落过快,此外,科研工作的环境一般比较干燥,也有一些工作环境具有放射性或化学物质,这些对头发都有很大影响。
这就导致这届科研青年早已经不好意思称呼自己是青年了,只能用脱发来比拼自己的科研“软实力”,科研人员头秃基本是默认的,秃头怪可不是白叫的。脑力活动多也会导致身体分泌雄性激素来维持大脑的活跃度,体内DHT会普遍偏高,容易脱发,作息不规律,生活压力大。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调侃(凑字数),秃其实与职业并无必然联系。
01
2020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一项针对中国人群体的研究表明,中年男性不良的睡眠习惯、过多食肉、食用垃圾食品、繁重的体力劳动、超重和烟酒都和雄激素性脱发有密切的相关性。其中不良的生活习惯就包括了熬夜、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低等情况。
这项研究还有几个非常神奇的结论:
一是含糖饮料对脱发有保护作用; 二是脑力劳动和脱发没有直接关系。
(感觉又找到了一个边做科研,边喝奶茶的理由呢!)
02
除了遗传和生活习惯之外,对秃头影响也很大的,还有精神压力,尤其是精神压力和脱发之间还会形成一个死循环。
当出现压力的时候,神经系统会加重体内的激素波动,从而导致脱发加重,但是脱发加重又会造成心理负担,简直是冤冤相报何时了...
还有一种和雄激素关系不大的脱发原因是营养。研究表明锌含量过多或者过少都可能导致脱发,此外维A、维D、叶酸与铁元素的缺乏可能都与脱发具有相关性。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头发都不怎么茂盛。但是通过补充营养,这种脱发是可逆转的。
03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5卷第6期《吉海旺教授治疗脱发经验》中也有指出脱发分为斑秃、脂溢性脱发和普脱三类。[1]
其中造成斑秃的原因:心情不畅,精神抑郁,或遇突然精神刺激,而见头发突然成片脱落,发根松动;普脱的原因是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平素压力过大,思虑过多所致。
文献也提出了改善方式:生活作息应规律,睡眠充足。要保持心情舒畅,减轻思想压力,使肝木条达。[2]
大家都在说别熬夜、要保证睡眠,但科研人,包括硕博生,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睡眠不足。
最近对2683名硕博生的一项研究给出了类似的平均每晚6.4小时的睡眠时间。几项研究都表明,他们都普遍缺乏充足的睡眠时间。没有一个普遍的作息,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搞研究的每天工作时间比较久(待在实验室的时间大于10小时)。
虽然我们决定不了自己的基因,但是改变睡眠和饮食习惯,多多少少也会对抑制脱发产生一些积极的作用,适度吃肉,少吃垃圾食品,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从而减少毛囊皮脂的产生,对于防止秃得更严重,还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呢,大家就安心搞科研吧,没了头发不能没了自信,如果变秃伴随的是变强了也挺不错,毕竟对科研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力与价值嘛。
附
脱发程度自测方法.
前提条件:三天不洗头测出来比较准!
方法就摆在这了,不过敢不敢试就看你们的了~
文章马上就要结束了,偏个题让大家开心一下(仅限科研boy):2012年有一项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阿尔伯特·依·曼尼斯,面向59名受试者进行的科学研究表明:秃头男更聪明、更成功、更有男子气概,似乎还更有吸引力。与那些头发黝黑浓密的男人相比,秃头男通常被认为更成功和更具有主导性,从而令秃头男对异性的吸引力增加。
所以各位科研boy,你有对象了吗?
参考文献:[1] 赵景芳.赵景芳·微调三号方[J].江苏中医药,2013,45 (3):18.[2] 衣蕾.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5(6).[3] 胡志奇, 苗勇. 中国人雄激素性脱发诊疗指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9.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