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放大招!从初中生招起,8年时间培养到博士毕业!内卷也要加速了?
本文来源:募格学术、光明日报、百度百科、北京大学官网
无须高考、面向全球招生、初三学生也可入学,采取‘3+2’+3”培养模式,从本科连续培养至博士研究生阶段。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了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计划的目的只有一个,“从娃娃抓起”,培养顶尖数学家。
博士培养日渐加速,年轻博士越来越多,就业竞争下,传统博士该做何选择?这又是否是一种变相的教育内卷呢?
清华从初中生招起
一条龙培养到博士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的“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备受关注。
在国际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丘成桐看来,重视基础科学、从娃娃抓起、在本土培养出一流学者——这正是他发起此次计划的初心所在。
“中国科技发展了这么多年,很多方面还跟在别人后面跑。归根结底,忽视了基础科学。基础学问做不出来,应用科学也做不到第一流。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在任何一个科技水平顶尖的国家,数学都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中国培养出最顶尖的数学家。”丘成桐说。
丘成桐
根据《招生办法》显示,这次招收的学生,采用“‘3+2’+3”培养模式,从本科连续培养至博士研究生阶段。“3+2”阶段学习期间不得转入其他专业。
也就是说8年,就是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为这批将被精挑细选的孩子勾勒的一条顶尖数学家成长之路。
其中,丘成桐对这8年有着清晰的任务分解:“前3年数理基础课程学习,第4、5年科研训练;博士阶段‘3’,要进行职业科学家学习训练。”到了第8年博士毕业时,他希望这些孩子的博士论文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可以投稿到全世界最好的杂志去,做到‘引流’的研究。”
对比以往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这次清华的人才计划培养有三点特别特殊:
一是招生年龄前移,特别优秀的初三学生即可报考。
二是打破招生地域类别,统一标准、面向全球揽才。
三是跨越高考限制,直接组织招考,区别于以往学堂班在校内二次选拔招生的模式。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初三的孩子(一般都在15岁)被计划选中,那么他可以不参加高考,进入清华读书,并且于23岁的时候在清华博士毕业。
对于该项设计,也有网友提出疑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越小越好吗?
对于为什么要小孩子,丘成桐表示因为小孩没有一些先入为主的、墨守成规的观念。我发现不少大学生或者研究生,满脑子就是固定地跟着人家走,有一种瞻前顾后的心态:怕交不上卷子、完不成课题、毕不了业。相反,小孩子不会有这些杂念、顾虑,会更勇于在真问题上探索。”丘成桐坦言,把招生对象放宽到初三年级,除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较,是一门“早熟的学科”之外,这种“无所顾忌”也是他更为看重的学生素质。
据悉,这次的招生计划拟招收100名学生,入选数学领军计划,考生需要连闯初评、综合测试、专业测试、体质测试、入围认定、确认和预科培养七道关卡。其中,综合测评环节考察中英文阅读、数学和物理。专业测评环节考察中学数学全部内容、微积分、线性代数、群与群作用的基本概念,以及非固定形式的开放性内容。
目前,报名正在进行中。3月下旬,清华将公布入围认定结果;4月至6月,经过层层选拔的学生将接受预科培养和考察。
博士培养不停加速
传统博士竞争力会被“内卷”吗?
8年直通博士,意味着在20岁出头的年纪你就可以博士毕业,细心的人会发现,近几年来,不少一流高校都在有意无意的压缩博士的培养年限。
比如说北大物理学院的 6年本博连读火箭计划。
据悉,这个北大物院的火箭计划「3+X」培养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加速计划,本博共计 7 年;另一种是火箭计划,本博共计 6 年。
两个计划的共通之处便是本科缩短为 3 年,保研申请从大三结束的暑假提前至大二结束的暑假,区别在于火箭计划拿到博士学位只需要 3 年。
也就是说当一般人度过4年的本科,再度过3年的硕士生涯时,火箭计划的学生已经喜提博士学位了。
除了北大物理学院之外,北大生命科学学院也有类似的政策。
根据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世强介绍,「鹿鸣书院强基班」将打通本硕博 3 个教育阶段,通过「3+5 本博直通」项目探索我国自主培养生命科学人才的方案,虽然需要 8 年才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但是考虑到生科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8 年也算是一个很快的速度了。
除了北大清华,还有一些高校明文缩短了博士生的最长有效修业年限。
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就召开过研究生教育会议,公布了一系列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改革重大举措,其中就包括「推进博士生和专硕生基本学制改革」,具体而言,自 2021 级起,将博士生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 8 年改为 6 年。
以上种种都似乎向我们透露出了高校对于培养“年轻博士”的热衷性。
对于这些加速计划,有人觉得跟自己无关,但也有不少人隐约有危机感,和“年轻博士”相比,传统博士真的还有竞争力吗?
评价两极分化
对于上述的博士培养加速计划,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培养的学科大多集中在一些基础理论学科。
说到这里就要介绍下教育部新推出的“强基计划”。2020 年 1 月 15 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宣布自 2020 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启动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简称「强基计划」。
与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将招生专业局限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且探索本硕博连读,并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我们可以看到上述博士培养加速计划涉及的学科大多在强基计划里。这些学科本就属于冷门学科,出成果较难,找工作对口也难,并且这些学科的研究更需要沉得住气的人,所以这些培养计划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顶尖人才。
但大多数的人还是从这些加速计划里嗅到了一丝危机感,清华北大一直是我国教育界的风向标。
我们不能保证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高校加入到博士加速培养的计划中来,更不能保证这些培养计划只集中在基础学科领域。
但这样的加速培养,或许会催化我们教育的“早熟度”,因为20岁出头的博士就是比接近30岁才毕业的博士更具有竞争力。不论是一些年轻人才的项目申请上,还是一些高校的招聘启事里,都侧面透露出年轻就是金钱。
近几年来,年轻博士入职高校就成教授的例子也越来越多了。
我们经常能看到90后成为教授的新闻活跃在屏幕上。
随手一搜就能搜到一堆
按照传统的博士培养路程,4年本科加3年硕士是读博的必要条件,而这些异军突起的新路程,只用8年最快就能实现从初中生到博士生的跨越。
听起来,真的是太具有诱惑力了。
听起来,也真的是太“卷”了。
越快毕业就能比别人更先夺得先机,未来我们会不停的想方设法压缩自己的读博年限吗?
答案似乎呼之欲出。
加速计划虽“真香”
背后也有看不见的隐形问题待解决
其实对于学校来说,制定培养方案是他的职责,但是读本、攻博的还是学生本人,对于这样一个火箭般的培养计划,选择之前,也着实需要好好权衡一番。
毕竟,我们还要考虑的就是,计划虽然香,但是真的可以按时毕业吗?
8年乃至14年的传统博士培养压缩到6年或者8年完成,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也可想而知。
对于被选中的学生来说,天才少年也有“伤仲永”的可能性,万一读到中途读不下去了,该何去何从?又该收获怎样的学位?
对于普通博士来说,就业的压力摆在眼前,被迫的加速毕业会让我们拥有一个快乐(正常)的读博生涯吗?
正常毕业的我们又该怎样和年轻化博士竞争?
还在为毕业苦苦挣扎的诸位,你闻到内卷的气息了吗?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