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华大学张耀鹏教授团队:低功耗、性能可调的丝素蛋白基生物忆阻器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忆阻器全称是记忆电阻器(Memristor),名字是记忆Memory和电阻Resistor两个英文单词合成。同常规元器件不同的是,忆阻器的最有趣特征是它可以记忆流经它的电荷数量,相当于一种有记忆功能的非线性电阻。通过控制电流的变化可改变其阻值,如果把高阻值定义为"1",低阻值定义为"0",则这种电阻就可以实现存储数据的功能。因此,忆阻器在逻辑运算、非易失性存储和仿生神经突触等领域彰显出巨大的潜力,甚至有望作为人工大脑的关键部件。迄今为止,具备忆阻功能的材料主要有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与生物材料等,然而制备出一种兼具低功耗、稳定性、柔性、可降解、可植入的忆阻器仍是一个待克服的难题,因而亟需提高生物忆阻器的性能。

图1 采用蚕丝制备的仿生神经突触示意图


近日,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张耀鹏、范苏娜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丝素蛋白(SF)的低工作电流、低功耗生物阻器。通过掺杂银离子及乙醇后处理,促进SF微晶的形成,诱导载流子沿相对固定的较短路径进行传输,实现器件运行功耗、工作电流有效降低的同时,提高器件的忆阻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Low Power and Tunable Performance Bio-memristor Based on Silk Fibroin"发表于ACS Bio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论文第一作者为东华大学博士生张艺共同通讯作者为东华大学张耀鹏教授范苏娜博士韩芳教授为共同作者。

图2 低功耗丝素蛋白忆阻器的工作示意图


图3 丝素蛋白基忆阻器的制备过程与分子结构

(a)SF基忆阻器的制造过程示意图;(b) 器件照片;(c)乙醇处理前后SF/Ag复合膜的一维(1D)WAXD图案和(d)结晶度统计。


研究者发现掺杂硝酸银及乙醇后处理均会诱导SF由无规卷曲向β折叠结构转变,形成微晶,获得较高的结晶度。所得忆阻器件的稳定性显著提升,启动电压明显减小;且随硝酸银掺杂含量的增加,器件的稳定性与耐久性进一步增加,开关窗口逐渐减小。证实了忆阻器的稳定性和功耗与SF的凝聚态结构密切相关,且可通过后处理与掺杂金属离子进行调控。

图4 丝素蛋白基忆阻器的忆阻特性

(a)后处理前后SF基忆阻器的I-V曲线;(b, c)SF基忆阻器在10-6A限制电流下的I-V特性曲线(b)及耐久性(c);(d) SF基忆阻器的时间保持特性;(e) SF基忆阻器在 10–5 A(左)和 10–6 A(右)限制电流下的启动电压分布;(f) 不同忆阻器的启动功耗和工作电流的比较。


当掺杂硝酸银的浓度为2.5 mM/L时,器件启动电压约为0.7 V,开关窗口约为103,启动功耗约为0.7 μW。在10-6 A的限制电流下,器件的阻态仍可稳定切换100次以上,且启动电压的分布更加集中。本研究报道的SF忆阻器的工作电流(1 μA)与启动功耗(0.7 μW)与WS2、Bi:SnO2等低功耗的无机忆阻器相当,并优于部分文献报道的SF基忆阻器。通过对I-V特性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并结合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KPFM)的电势分析,表明SF/Ag忆阻功能层对电子具有较强的捕获及保留能力,其忆阻性能与载流子俘获/释放有关,符合空间电荷限制传导 (SCLC) 机制。
上述基于丝素蛋白生物忆阻器不仅工作电流低、功耗低,而且具有非线性的传输功能,显示了其在人工神经突触、有机生物电子等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

图5 丝素蛋白基忆阻器的工作机制

高(a)低(b)阻态的双对数I-V曲线


此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项目等项目的资助。特别感谢岛津公司刘仁威博士在 AFM、KPFM 和 XPS 表征方面提供的帮助。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biomaterials.1c00513


来源:东华生物质材料成型与加工课题组


相关进展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张耀鹏教授:3D打印高强度低收缩齿科杂化修复材料

东华大学张耀鹏、范苏娜团队《JMCA》: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东华大学张耀鹏团队:丝素蛋白纤维及功能化材料的设计与构筑

东华大学张耀鹏教授团队:蜘蛛仿生芯片制备CNF强韧化再生蚕丝

东华大学张耀鹏教授、吴荣亮副教授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Benjamin S. Hsiao教授:迄今最薄的“纳米丝带”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