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川大傅强教授课题组Prog. Polym. Sci. 综述:贻贝仿生的多糖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傅强课题组 高分子科技 2022-11-29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多糖作为一种天然的聚合物,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们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藻类和动物中,被认为是一种高价值的可再生材料。学术界和工业界对多糖的研究不仅将促进其在当前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将拓展其在新领域的应用。由于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再生性、生物降解性和无毒等优点,已成为生物医学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材料之一。然而,一些天然多糖的性能不能满足现代生物医学的需要,在该领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传统的改性方法主要有选择性氧化、羧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磺化、“点击”反应和聚合物接枝等。这些方法使多糖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溶胀性、敏感性、生物活性和吸附性。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各种新的应用对多糖的性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良好的粘附性和一定数量的活性位点对生物材料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策略来修饰天然多糖。

图1 贻贝仿生的多糖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贻贝是一种海洋生物,它通过贻贝足蛋白对各种表面具有突出的粘附性能。受贻贝的启发,Messersmith等人在2007年发现多巴胺经过自聚合可以在各种无机和有机材料的表面形成聚多巴胺(PDA)薄膜。从那时起,以贻贝为灵感的化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已成为一种通用和有效的材料改性策略。在过去几年中,已经报道了大量关于贻贝仿生化学的相关综述。许多研究人员也试图使用这种策略来修饰多糖,使其具有所需的性能。如图2所示,多巴胺及其衍生物(特别是单宁酸(TA))是多糖改性的主要试剂。这一过程包括多巴胺及其类似物的表面自聚合,以及儿茶酚或三酚基团与多糖的共价偶联。值得注意的是,贻贝仿生化学中的相互作用为制备各种贻贝仿生材料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平台(图3)。因此,贻贝仿生策略使多糖具有优异的粘附性能、抗氧化性能、抗菌性能、包覆能力、高反应活性、螯合和配位能力、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并为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多种杂化材料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极大地扩展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图2代表性的多巴胺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它们改性的多糖结构

 

图3贻贝仿生化学中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受贻贝启发的多糖材料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受贻贝启发的化学改性作为一种新颖、简单、高效的方法来修饰天然多糖,使其具有一些新的、独特的性质,拓宽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本文首先对多糖的常规改性方法进行了简要综述。然后,他们将重点介绍了受贻贝启发的策略在多糖改性中应用。最后,将强调从贻贝启发策略中获得的改性多糖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在本部分中,它们的生物医学应用包括组织工程、止血、伤口愈合、药物传递、抗菌、化学光热治疗、生物传感器和3D生物打印(图1)。本文对受贻贝启发的多糖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做了全面的叙述,有望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加入这一领域,并对受贻贝启发的多糖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关成果以“Mussel-Inspired Chemistry: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Natural Polysaccharidesin Biomedical Applications”为标题发表在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期刊上,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生刘芳菲为本文的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四川大学高分子学院的陈枫教授傅强教授。感谢傅强老师对本文写作的耐心指导。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No.51721091)和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No. 2018JY0022)对本工作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progpolymsci.2021.101472


来源:FQ课题组


相关进展

四川大学傅强教授/吴凯副研究员《Adv. Funct. Mater.》:全有机纤维定构的新型相变储热材料

川大傅强教授/吴凯副研究员《Adv. Mater. 》综述:受自然界垂直结构的启发,定构加工架起聚合物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间的桥梁

四川大学傅强教授课题组:通过添加气相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提高聚乳酸/乙烯-醋酸乙烯酯共混物的冲击韧性

南理工傅佳骏教授、川大傅强教授/吴凯副研究员《Matter》:模仿蜻蜓翅膀的微结构,打造强而韧的可修复材料

四川大学傅强教授和韩迪博士团队AFM:基于POSS的超低介电常数材料——笼子大小的影响

川大傅强教授/吴凯副研究员《Adv. Sci.》:具有金属级导热系数和可控导热路径的全有机聚合物块状材料

四川大学傅强教授/吴凯副研究员ACS Nano:聚光相变储热技术的可控热管理

川大傅强教授/吴凯副研究员团队和郑大魏柳荷教授团队:基于“应变诱导结晶”策略制备高强度、高韧性的室温自修复功能聚氨酯

川大傅强教授团队和南理工吴凯博士AM:基于1D芳纶纳米纤维/2D氮化硼纳米片的高温热管理薄膜 | 刚性棒状ANF的桥梁作用

四川大学傅强教授课题组特约论文:镍/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导电网络在拉伸中的演变

四川大学傅强教授: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烧结制品的链缠结调控及其对性能影响

四川大学傅强教授:振荡剪切对聚乳酸熔体分子链解缠结的研究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