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川大学傅强/吴凯《AFM》:基于蒸腾驱动的动电效应制备可编织的绿色自供能纤维

FQ课题组陈靖雨 高分子科技
2024-09-08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日前,四川大学傅强教授/吴凯副研究员团队受启发于自然界中的植物蒸腾过程,报道了一种基于动电效应的可编织的持续自供能绿色智能纤维。研究团队采用绿色的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亲水且导电的再生纤维素/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基于生物液体的蒸腾作用(如汗液)和动电效应,复合纤维能够输出连续巨大的电能(输出电压160.4 mV,输出电流171.8 nA,体积功率密度0.4 mW cm-3),体积功率密度比大多数传统的纤维湿电纳米发电机高出一个数量级108根纤维通过串联或并联编织进柔软的织物,只需10分钟的充电时间就能提供1.2 V的最大电源,足以驱动一台电子计算器。本工作制备了一种具有可编织性且可设计性的自供能纤维,其具有优异的美学和舒适性,有利于纤维湿电纳米发电机的实际应用,为清洁能源的使用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概念和有效的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材料领域优秀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图1 再生纤维素/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制备

 

近年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是因为当今社会人们都离不开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穿戴让人们的生活更便捷、更舒适、更高效。然而迄今为止,大部分智能可穿戴设备仍然是由传统的笨重和刚性电池供电。湿电纳米发电机基于动电效应,可以直接从周围环境水(例如:汗液、雨水等)中获得清洁能量,无需外部能量输入。因此,绿色环保的便携式的小型湿电纳米发电机成为了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一种很有前景的电源形式。目前湿电纳米发电机有薄膜、块体、纤维/织物等形式,如果要做成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话,其中薄膜块体透气性差、难以集成到日常穿戴的衣物上,而纤维和织物柔性好、轻质、透气,适合用作可穿戴设备但是与织物相比的话,纤维作为织物的基本单位,可以集成到织物中,也可以进行编织,并且还可以进行图案化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衣物美学和舒适的追求,更利于湿纳米发电机的实际应用,因此纤维湿纳米发电机有望解决传统移动电源存在的问题。但是纤维湿电纳米发电机发展还不成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器件中的载流子有限,纤维湿电纳米发电机仍然存在间歇性能量收集模式或直流电源供应受限的难题。并且在目前的研究中,这种自供能方式需要固定在含有大量水源的地方,受到了地点的限制,因此不利于其实际应用。


图2 单根20 mm长的再生纤维素/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发电性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自然界中学习。植物的蒸腾过程是一种过程持续、随处可见的现象,它主要分为3个过程,首先是根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水,然后通过树干水发生了传输,最后通过叶片水得到了蒸发。由此看来,蒸腾过程可以为植物提供大量的持续不断的水流,因此,受到该自然现象的启发,他们制备亲水导电的复合纤维,通过模拟植物的蒸腾过程来解决纤维湿纳米发电机直流电能供应和地点均受到限制的难题。 


图3 碳纳米管表面改性对纤维发电性能的影响

 

本工作制备了具有柔性的亲水导电的再生纤维素/碳纳米管复合纤维,通过仿照植物的蒸腾过程,得到了汗液蒸腾驱动的湿纳米发电机当汗液滴落在纤维一侧时,纤维前端吸收水分,在蒸腾作用下水沿着纤维传输,随后在纤维末端蒸发,从而产生持续流动的水流,诱导动电效应产生了持续的电能。通过改变碳纳米管的含量以及表面官能团种类,得到了发电能力最佳的纤维湿纳米发电机,此时输出电压160.4 mV,输出电流171.8 nA,体积功率密度0.4 mW cm-3体积功率密度比大多数传统的纤维湿电纳米发电机高出一个数量级 


图4 纤维湿电纳米发电机的应用

 

最后,将108根纤维通过串联或并联编织进柔软的织物,只需10分钟的充电时间就能提供1.2 V的最大电源,足以驱动一台电子计算器。受启发于自然界中植物的蒸腾过程和动电效应,本工作制备了一种具有可编织性且可设计性的自供能纤维,并且具有优异的美学和舒适性,有利于纤维湿电纳米发电机的实际应用,为清洁能源的使用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概念和有效的途径,并为可穿戴领域的传统电池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替代方案。

 

相关成果以“Knittable Composite Fiber Allows Constant and Tremendous Self-Powering Based on the Transpiration-Driven Electrokinetic Effect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 Funct. Mater., 2022, 2203666. DOI: 10.1002/adfm.202203666)上。通讯作者为四川大学的吴凯副研究员傅强教授。四川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陈靖雨为本文的第一作者。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No. 52103091)、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 BK20200501)对本工作的经费支持!感谢东南大学巩峰老师的建议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203666


来源:FQ课题组


相关进展

四川大学傅强/吴凯《Mater. Horiz.》:动态可逆粘附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助力长期稳定的跨界面热传导

四川大学吴凯/南京理工大学傅佳骏Mater. Horiz.: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室温自修复能力的导热软物质

川大傅强教授课题组Prog. Polym. Sci. 综述:贻贝仿生的多糖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四川大学傅强教授/吴凯副研究员《Adv. Funct. Mater.》:全有机纤维定构的新型相变储热材料

川大傅强教授/吴凯副研究员《Adv. Mater. 》综述:受自然界垂直结构的启发,定构加工架起聚合物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间的桥梁

四川大学傅强教授课题组:通过添加气相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提高聚乳酸/乙烯-醋酸乙烯酯共混物的冲击韧性

南理工傅佳骏教授、川大傅强教授/吴凯副研究员《Matter》:模仿蜻蜓翅膀的微结构,打造强而韧的可修复材料

四川大学傅强教授和韩迪博士团队AFM:基于POSS的超低介电常数材料——笼子大小的影响

川大傅强教授/吴凯副研究员《Adv. Sci.》:具有金属级导热系数和可控导热路径的全有机聚合物块状材料

四川大学傅强教授/吴凯副研究员ACS Nano:聚光相变储热技术的可控热管理

川大傅强教授/吴凯副研究员团队和郑大魏柳荷教授团队:基于“应变诱导结晶”策略制备高强度、高韧性的室温自修复功能聚氨酯

川大傅强教授团队和南理工吴凯博士AM:基于1D芳纶纳米纤维/2D氮化硼纳米片的高温热管理薄膜 | 刚性棒状ANF的桥梁作用

四川大学傅强教授课题组特约论文:镍/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导电网络在拉伸中的演变

四川大学傅强教授: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烧结制品的链缠结调控及其对性能影响

四川大学傅强教授:振荡剪切对聚乳酸熔体分子链解缠结的研究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分子科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