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大学田雷/朱才镇/徐坚团队 AM:高分子原位杂化交联策略构筑高性能固态聚合物电池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
2024-09-08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因其优异的加工性能和界面相容性,已成为固态电池产业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热点,但仍存在诸多缺陷,严重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如室温下离子电导率低(约 10-7 S cm-1)、与电极材料界面接触不良(界面阻抗增大)、稳定性差(热稳定性和界面稳定性)、机械强度低(难以抑制锂枝晶造成短路)等。鉴于上述限制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大规模应用的问题,固态电池“原位固化“制备策略应运而生。即在热学、光学或电学条件下,在电池内部对液态前驱体进行原位固化,实现超共形界面兼容,极大地解决了固/固界面接触问题。

围绕液固转变方法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包括热引发自由基聚合、环醚开环聚合和原位固化等。热引发自由基聚合是最常见的原位聚合方法之一,如碳酸乙烯酯、丙烯酸氰乙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等。虽然这些单体具有丰富的选择性和较强的设计性,但聚合工艺有待进一步改进,急需突破室温下的原位成型工艺。此外,用AlF3、LiPF6、钇稳定氧化锆(YSZ)、SnF2 和 Al(CF3SO3)3 引发 1,3-二氧戊环(DOL)的原位开环聚合,制备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该过程可在室温下进行,无需添加其他催化剂,大大改善了高温自由基聚合造成的缺陷。然而,制备的线性 PDOL 聚醚电解质的热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较差,与电解质的相容性一般,界面反应严重,导致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因此,通过分子设计构建的有机/无机杂化交联PDOL,将聚合物材料的良好加工性、界面接触性和电极兼容性等优点与无机材料的优异离子传输性、热稳定性、阻燃性等优点相结合,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图1. 原位固化杂化交联固聚合物电解质的设计


近日,深圳大学田雷/朱才镇/徐坚团队提出了一种有机/无机杂化交联聚合物电解质(HCPE)的策略,该策略以1,3-二氧戊环(DOL)为单体、缩水甘油醚氧丙基笼状聚倍半硅氧烷(PS)作为交联剂和杂化中心在电池内部原位固化,形成的杂化交联网络有利于电化学稳定性和Li+传输动力学,由此制备的HCPE在30℃时具有优异的离子电导率2.22×10-3 S cm−1,较高的Li+转移数(tLi+)为0.88,电化学稳定窗口宽为5.2 V。这些突出性能使得组装的锂对称电池能够在1mA cm-2电流密度下实现高度稳定的锂沉积/剥离超过1000小时。此外,组装的LFP| HCPE |Li电池在2C下具有123.3 mAh g-1的高可逆放电比容量,并且在600次循环后具有92.1%的优异容量保持率。由此提出的HCPE克服了聚醚电解质易分解和安全性差的挑战,使“原位固化”进一步走向实际应用。

 

2. 锂金属电池循环性能测试 a) LFP|HCPE|Li、LFP|LE|Li和LFP|PDOL|Li电池在1C,25℃时的循环性能。b) (a)中LFP|HCPE|Li电池前十圈充放电曲线。c) LFP|HCPE|Li电池的倍率性能。d) LFP|HCPE|Li电池在各倍率下第一圈充放电曲线。e) LFP|HCPE|Li和LFP|PDOL|Li电池在2C,25℃下的长循环性能。


以LFP为正极,对HCPE和DOL两种电解质的锂金属电池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进行了评估。充放电性能如图2a,b所示,其中前四个循环在0.1 C的低倍率下活化,使得电解质/电极界面处的SEI更加稳定和坚固。LFP|PDOL|Li在1C倍率下的初始放电容量为148.9 mAh g-1,循环300次后容量保持在132.4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88.9%。而杂化交联后的LFP|HCPE|Li电池的初始放电容量为152.1 mAh g-1,循环300次后容量达到144.4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94.9%,库仑效率为99.98%。图2a中HCPE前10次循环的充放电平台曲线如图2b所示。充放电平台之间的带隙仅为0.14 V,与使用LE的电池相当,这意味着HCPE具有非常小的极化,突出了优异的离子电导率和较小的界面阻抗。此外,本文研究了LFP|HCPE|Li电池在0.1C至2C不同倍率下的循环性能,相应的容量保持曲线和充放电平台曲线如图2c,d所示。初始放电容量在0.1C时为166 mAh g-1,2C倍率时为127.9 mAh g-1,再回到0.1C倍率时为160.3 mAh g-1,表现出很强的循环可逆性。


该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硕士生母可心为本文的第一作者,田雷助理教授和朱才镇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通讯单位为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通讯作者简介:


田雷,深圳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现任《高分子通报》编委。主要从事高性能及高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研究,包括高安全耐高压及宽温域固态聚合物电解质、高能量密度固态聚合物电池、高强高韧高分子及纤维材料等,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市重点项目等多项,在Advanced Materials、Angew. Chem. Int. Ed.、Macromolecule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团队长期招聘专职研究人员/博士后,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高分子合成与加工、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计算化学等,有意者请联系田老师: leitain@szu.edu.cn。


文献详情

Kexin Mu, Dai Wang, Weiliang Dong, Qiang Liu, Zhennuo Song, Weijian Xu, Pingping Yao, Yin’an Chen, Bo Yang, Cuihua Li, Lei Tian,* Caizhen Zhu,* Jian Xu, Hybrid crosslinked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via in-situ solidification enables high-performance 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dv. Mater. 2023, 202304686.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04686


相关进展

深圳大学田雷/朱才镇/徐坚团队 Angew:纤维素基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实现超长稳定循环

深圳大学田雷/朱才镇/徐坚团队 CEJ:超灵敏瞬态离子聚合物纤维

哈工大(深圳)郭兵/华农大宋智勇/深大徐坚《Adv. Drug Deliver. Rev.》:成像引导药物递送在抗菌治疗研究进展

深圳大学徐坚教授课题组在提高水凝胶保水性领域取得新进展

深圳大学徐坚教授:基于材料基因技术的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研究

中科院化学所赵宁研究员/徐坚研究员课题组:基于光热协同效应的仿生日间辐射降温皮肤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赵宁研究员/徐坚研究员课题组:基于碳囊泡结构的可涂覆超黑材料

中科院化学所赵宁研究员/徐坚研究员课题组:多功能形状记忆聚合物

中科院化学所赵宁研究员/徐坚研究员课题组:基于液体浸润气凝胶的双重可调控结构色

中科院化学所赵宁研究员和徐坚研究员课题组《Nat. Commun.》:创新研究促进聚合物材料的复用和回收

中科院化学所赵宁研究员和徐坚研究员课题组:动态聚合物网络及材料的超级拉伸性能

中科院化学所赵宁研究员和徐坚研究员课题组:阻燃聚苯并噁唑气凝胶组装极端条件下服役纳米摩擦发电机

中科院化学所赵宁研究员和徐坚研究员课题组:超轻超弹聚苯并恶唑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在耐火隔热中的应用

中科院化学所赵宁研究员和徐坚研究员课题组: 聚酰亚胺纳米纤维气凝胶制备及其PM2.5高效过滤

中科院化学所赵宁研究员、徐坚研究员与南方医科大学邵龙泉教授合作: 利用疏血特性减少伤口出血量60%的新概念界面材料

中科院化学所徐坚研究员课题组在微结构表面构筑共形功能涂层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分子科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