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曲阜师大陈威/李楠、齐鲁工大吉兴香 CM:小面团玩出新花样 - 受非遗面塑启发的多功能离子面团

高分子科学前沿 高分子科技
2024-09-08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导电水凝胶由于导电性好、自修复效率高、可拉伸性强,为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应用提供了许多机遇。然而,大多数报道的导电水凝胶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极端温度适应性差、易失水且不可回收利用,不能满足长期稳定传感应用的需要。此外,大规模制备时成本高、对环境不友好。因此,使用可降解和可回收的原料制备具有多种功能特性的导电水凝胶仍然是一个挑战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面塑,是以小麦粉、糯米粉、水和甘油为主要原料,加入不同色彩,用简单工具就能捏塑成各种栩栩如生形象的手工技艺。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塑工艺品与时俱进,在新时代仍焕发出勃勃生机,具有防潮、耐存放、不易发霉、不易开裂、色彩艳丽、造型优美等特点。受面塑制作工艺的启发,针对传统电子材料不可循环利用的问题,曲阜师范大学陈威副教授李楠副教授研究生邱丽媛联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吉兴香教授,将传统面塑与前沿的科学研究相结合,以面粉、水和氯化胆碱/甘油 低共熔溶剂(ChCl/Glycerol DES)为原料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离子面团(Ionic Dough),所制得的离子面团具有高导电性(3.7 mS·cm−1)、良好的耐低温性、持久的保湿性(24天后重量仍保持80%)、可靠的自修复效率(95%)、优异的抗菌性和生物降解性(30天内可完全降解),为新一代绿色电子器件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本工作首先以氯化胆碱为氢键受体,甘油为氢键供体,制备了低共熔溶剂DES。再将DES、水、小麦粉和糯米粉通过混合、蒸制揉捏等传统面塑制备工艺,制备出了多功能的离子面团图1

 

图1 离子面团的设计及制备流程


研究团队评估了离子面团的抗冻与保水性能(图2)。通过DSC测试了不同低共熔溶剂含量的离子面团的冰点,证明了加入DES可以有效防止冰晶的形成,且随着DES含量的增加,离子面团的抗冻能力增强,在20 ℃下放置3天后,离子面团仍然保持柔软状态。此外,在室温下(20 ℃,50% RH)放置24天,传统面团由于水分流失裂成碎块,而离子面团仍可保留初始含水量的85%

 

图2 离子面团的抗冻性与保水性


图3展示了离子面团的自修复性能。由于分子间氢键的相互作用,离子面团在损伤后可以通过重组非共价氢键进行快速自修复。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离子面团自修复的过程,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情况下,离子面团在1小时可以完全修复。通过切割-修复过程中的实时电阻变化和连续阶跃应变测试验证了离子面团的自修复行为结果表明离子面团具有优异的自修复性能。

 

图3 离子面团的自修复性


通过使用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团队对离子面团的抗菌活性进行了评估(图4)。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面团,离子面团表现出显著的抗菌活性,能够抑制细菌生长。这主要是由于DES中的氯化胆碱作为一种季铵盐,能够破坏带负电荷的细菌外膜,使其内容物渗漏,从而导致细菌死亡。此外,将面团薄片埋在湿润的土壤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该面团可以逐渐降解,并于30天后完全消失,证实了离子面团良好的可降解性能。

 

图4 离子面团的抗菌性与可降解性


基于优异的导电性,离子面团可作为导体来点亮LED灯泡,还可进一步应用于柔性Cu-Zn电池和电致发光器件。作者测量了含水量对离子面团的电导率的影响当水的含量从0增加到50 wt %时,离子面团的电阻从355 Ω降低到45 Ω,电导率从0.54 mS·cm−1增加到3.7 mS·cm−1。进一步研究了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当温度从40 ℃增加到100 ℃时,离子面团的电导率从2.8 mS·cm−1增加到4.4 mS·cm−1,表明了离子面团作为柔性电子器件在极端温度下应用的可行性(图5)。

 

图5 离子面团的导电性


者将离子面团组装成可穿戴式应变传感器监测人体活动(图6)。由于出色的灵敏度和持久稳定的特点,基于离子面团的可穿戴式应变传感器可以准确记录人体大应变信号以及小应变信号。即使是在极端温度下,也能正常工作。因此,本研究有望提供一种新的、环保和有前途的多功能电子和传感设备的制备策略。

 

图6 基于离子面团的应变传感器


这项研究以“Engineering Ionic Dough with a Deep Eutectic Solvent: From a Traditional Dough Figurine to Flexible Electronics”为题发表在国际高水平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北京科技大学王晓慧教授给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指导。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对本工作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chemmater.3c01761


相关进展

齐鲁工大吉兴香教授/北林马明国教授《Chem. Eng. J.》:MXene/纤维素复合材料 - 设计策略和多样化应用

广西大学林宝凤教授团队 CEJ:新型淀粉基乙醇凝胶用于切断细菌在公共场所的接触传播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杜学敏团队 AFM:仿含羞草的高灵敏、多重响应淀粉基智能驱动器

陕科大王学川教授/党旭岗副教授《Int. J. Biol. Macromol.》:新型淀粉基绿色抗菌材料制备新策略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分子科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