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弹性体(LCE)材料能够在外界热、光或磁场等刺激下发生大可逆变形并输出大做功,且有可远程无线操控的优势,已经被人工肌肉、软体机器人、柔性可穿戴电子等领域广泛关注。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宏观结构或准周期简单微结构的成形和应用。微纳尺度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相对复杂的微结构,但制造的三维微细结构对非接触式刺激进行响应实现复杂可控变形依旧是一个挑战。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王莉副教授团队 开发一种熔融电流体3D打印技术,用于液晶弹性体从微米尺度到厘米及以上尺度的软执行器,如图1所示。研究人员制造了对热刺激响应的各种宏微跨尺度结构软执行器,并首次将LCE材料应用于温度场检测领域,开发出一种集成了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模型的环境温度场传感器。相关研究成果以 “Melt electrowriting enabled 3D liquid crystal elastomer structures for cross-scale actuators and temperature field sensors ”为题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 Science Advances 》上,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冯学明 为论文第一作者,王莉 副教授是共同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熔融电流体3D打印技术通过施加在金属针头末端的直流高压电场作用形成锥射流并沉积到基底上。结合基底的三轴移动层层堆叠射流成型宏微跨尺度结构。由于泰勒锥处的强大剪切力,介晶在结构内部发生可编程取向排列。打印的 LCE 微纤维直径可以从最小 4.5μm 到 70μm 之间可控变化,热致应变从 10% 到 55% 变化,最大做功密度高达 160J/Kg 。此外,研究人员采用高达 15Hz 的热气流刺激纤维执行器并负载超过自重 3500 被的滑块重物,纤维执行器依旧能上下提升重物并做功,响应时间低于 33ms 。
图 2 熔融电流体3D打印的纤维执行器形貌及热致动性能测试
3D打印具有梯度变化的尺寸和热致应变性能的单元微结构
熔融电流体 3D 打印能够沿着指定的路径精确沉积不同直径的 LCE 微纤维,从而实现热致应变性能的单元微结构。如下图所示, LCE 微纤维层层堆叠在一起形成高度精确可控的大高宽比薄壁单元结构,且内部纤维层间紧密粘结没有明显的阶梯效应。其最大高宽比可达 100 ,而常规电流体 3D 打印的薄壁结构高宽比通常低于 60 ,其最大应变能到 50% 。基于此,研究人员设计并打印了多种薄壁单元结构,并测试了从室温加热至 120℃ 前后的热致变形。
图3 3D打印具有梯度变化的尺寸和热致应变性能的单元微结构
捕蝇草在受到刺激下能够自动闭合两瓣叶子,在亚秒内捕获昆虫。受此启发,研究人员设计了并制造了由两个在零点处交汇的正弦曲线薄壁墙结构组成的微抓手,如图 3 所示。由于零点位置处的正弦曲线薄壁墙结构在受热收缩时受力平衡而保持位置不变,可实现开 / 合夹取 / 释放物体。本文采用一个超过微抓手自重的 3 3倍贴片电感作为负载测试其抓取能力。结果表面,打印的微抓手在循环加热 / 冷却刺激下可以轻松抓取 / 释放微电感器件。
熔融电流体 3D 打印成形结构的尺寸取决于制造基台的运动幅面,这使得高分辨率微结构的大规模、低成本制造成为可能。如图 4I 所示,研究人员采用熔融电流体 3D 打印了正方形、三角形和正弦曲线形三种大面积晶格阵列,并测试了它们的热致收缩变形。受到这种网格结果热致收缩的启发,研究人员用它实现了环境温度场传感检测,如下图 5 所示。
图5 基于熔融电流体打印网格结构与集成深度学习模型的环境温度场传感器
研究人员采用熔融电流体 3D 打印制造了 LCE 网格,当环境温度场发生变化,高温区域的 LCE 网格受热收缩变小,而低温区域的网格被拉长变大。采用机器视觉结合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得到环境温度场的高精度、实时监测。检测区间从 2 5℃到 110 ℃,平均精度 94.79% ,响应时间低于 43ms 。有望替代传统的热电偶或光纤式分布传感器。
可编程液晶弹性体三维微结构的高精度制造始终是一个难题,熔融电流体 3D 打印技术为此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大规模、高分辨率制造工艺。西安交大王莉副教授团队长期从事电流体 3D 打印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电流体 3D 打印装备、工艺和材料体系。对电流体打印剪切取向排列微纳尺度一维材料(包括银纳米线、碳纳米管和液晶高分子长链等)具有长期的研究经验(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Doi.org/10.1021/acsami.2c09672 )。本项目的研究有可能为 LCE 微尺度软执行器提供一种可行的制造手段,在微机电系统、半导体、生物技术等领域微尺度操作场景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在前期电流体 3D 打印研究工作中通过电场设计引导液滴沉积开发了一种新型电雾化水刻蚀法可以进行微纳米级准周期孔状结构的图案化( Nano Energy,DOI:10.1016/j.nanoen.2020.104974 )。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k3854
通讯作者简介
王莉老师课题组工作于中国3D打印之父卢秉恒院士领导下的西安交通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其研究围绕微流体行为调控的增材制造及应用开展,涉及的3D打印工艺有:微喷3D打印、EHD打印、快速无层面曝光打印等。研究范围包括: 基于深度学习的3D打印、微纳制造、软体机器人及柔性可穿戴电子与光电子器件制造、3D打印结构功能创新设计等,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省部级重大专项等项目。欢迎各界合作交流。主页:https://gr.xjtu.edu.cn/en/web/wanglime
相关进展
复旦大学俞燕蕾教授团队AFM :面向混合现实的液晶软执行器与机器人
巴黎高科化学学院李敏慧教授与合作者 Small: 电刺激双功能液晶弹性体执行器
暨大刘明贤教授团队:基于非对称PVA/C/PE双层膜的光驱动柔性执行器和多功能传感器
西湖大学吕久安团队《Sci. Adv.》:自由度可调、多模式变形的仿生管状三维柔性执行器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 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 专项交流群 ,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 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 ,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