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络投票正式开启!快来Pick你心中的“最美大学生”~

党委宣传部 南华大学 2022-11-12



经评委初评,现有爱国报国、学术科研、公益服务、创新创业、自强不息、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孝老爱亲、团结拼搏9个类别25名候选人进入网络投票环节。

接下来就让我们为自己心目中的“最美大学生”网络评选投上宝贵一票!



01爱 国 报 国 类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心怀感恩,矢志军营,践行初心

黄程出生在浙江的一个农村家庭,家里并不富裕。2009年母亲的一场病,让家的情况更加窘迫。为了照顾母亲,他父亲在他初中时就把他送去了寄宿制学校。所以他从小就比同龄的孩子更加独立。2013年他考上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的宏志班,就是因为那个班级的学生可以受到社会的资助,可以让父亲不那么辛苦。16年高考后他怀着感恩的心,选择休学保留学籍毅然决然应征入伍,去为祖国放哨,为人民站岗,守护国家的安全。在两年部队生活中,他始终牢记自己为何而来,浓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让他从一名大学生,克服种种困难挫折,蜕变成一名合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二、勤学苦练就过硬本领争当模范标兵

在新兵连时期,刚进部队的黄程就展现出了大学生士兵的优势。无论是体能训练考核还是专业技能考核,他都是名列前茅。在基地领导来检查考核时,他积极报名加入标兵排。这意味着,在每天的基本训练结束后,他还要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加训。黄程说,让他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考核的前一周的魔鬼训练。每天晚上十一点,在大家都睡下的时候,他们标兵排被集合到四楼的俱乐部,为了不发出声音,就只练端腿和踢腿摆臂,寂静地楼里只有清脆的有力的摩擦声。一个简单的动作,无数次的重复练习,只为了把每一个人的踢腿摆臂的高度速度练到统一;为了练习战术,即使是大雨天,面对那泥泞的战术训练场和冰冷的铁丝网,他迅速跃进,卧倒,为了快那么零点几秒,就算是啃了一嘴泥也毫不犹豫……

“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黄程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名后勤机务兵而感到遗憾。虽然不能像别的战士一样,身背钢枪,腰栓手雷,每天锤炼自己的单兵作战能力。但是他始终坚信,部队安排他来到这里正是因为祖国需要。革命军人就是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夏天,深处于沙漠的机场,没有营房,没有热水,只能住着泡沫板房和帐篷。白天的温度高达四十多度,战机下来后,检查还没冷却的尾喷口,热浪扑面而来,皮肤就像被撕裂一样。密闭的进气道,进去检查一遍汗就会浸透全身。而这样的检查,一天就多达7次;冬夜,天山脚下的风犹如一把把尖刀,刺穿棉衣外套,直达肌肤。面对着漏油的战机,手已经被燃油浸泡得麻木,但是为了不影响明天的飞行任务,整个机组依旧坚持着,为了操作更加方便,甚至脱掉手套,用手拧着组件……正是这样不怕苦怕累的品质,让他的专业技术进步飞速,他的技能水平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17年雄鹰6中巴国际联合军事演训,他是他们专业唯一参训的义务兵。为了实现强军梦,强国梦,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一直默默地付出着他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英勇顽强,任劳任怨的黄程也得到了部队首长的肯定,获得“专业技术标兵”的称号。

三、退伍不褪色,红心跟党走,做新时代优秀大学生

18年复学后,他积极地发挥退伍士兵的特长,主动担任起学院征兵宣传的工作,为同学们应征入伍答疑解惑。他的室友蒋梧广同学正是在他的感染下于19年成功应征入伍。基于他的辛勤工作,计算机学院2019年征兵任务完成率达到了200%,被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同时他还担任国防宣传部部长,积极参加学校的军训工作,他把他在部队所学的优秀作风和部队的精气神,带到学校的训练场,过得硬的个人作风和科学的训练方法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在自己学院,他担任班长,班助,热情地服务于同学。无论同学遇到学习上地困难还是生活上的困难,都喜欢找他帮忙。大家觉得这位兵哥哥不但平易近人,而且十分可靠,总能给出好的建议。他用行动向大家展示着解放军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任职体育部部长期间,他大力组织发展学院的体育运动,积极动员组织同学参加学校比赛,学院先后荣获男子乙级排球赛冠军、男子乙级篮球赛亚军等成绩。军旅两年,铁血军营教给他的不仅仅是军人的血性,更多的是锤炼了他的意志,让他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他坚信只有学好专业本领,才能在以后回报社会,回报祖国。所以他用一颗炽热的心,来对待他的学习生活。经过他的努力,他的成绩排到了专业的第一名,获得陈琛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干部、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学金等荣誉。退伍不褪色,红心跟党走,复学后的他用另一种方式践行着爱国报国。

黄程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他用实际行动诠释这军人这两个字的内涵。虽然离开了军营,但是他依旧保留着在部队里的优良作风。雄关万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成绩属于过去,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他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把浓烈的爱国情怀付诸于实际行动,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地耕耘谱写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坚定信念,矢志军营,毅然踏上从军路

在大学里,他的专业成绩优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然而,在他的心中,始终激荡着一个保家卫国的绿色梦想。大一刚结束,他就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参军!家长和同学都非常不理解。同学劝他:你成绩不错,为啥跑去受那份罪,真搞不懂你!父母更是承受不了离别的伤痛,在他上车转身的一刹那,瞬间都哭成了泪人。

然而,这些都没有动摇他的抉择。他说,08年汶川地震我上小学,解放军们英勇无畏、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就深深镌刻在我的心底,穿上绿色的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手握钢枪,保家卫国成为了我最大的梦想。虽然后来机缘巧合我拿起了画笔,但是这梦想从未改变——“当兵可能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就这样,他穿上了橄榄绿的军装;就这样,他毅然踏上了驶向北国军营的列车;就这样,校园里少了一位文艺青年,军营里多了一个拿着画笔的青涩小战士。

二、赤胆忠心,顽强拼搏,钢铁锻造真战士

从军生涯是艰苦的,秉承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的意志,他积极投身到部队的各项训练中。因训练强度太大,他的膝关节和半月板不同程度受伤,甚至连部队的领导都命令他休整,但他却在请示书里写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军人必备的素质,现在的我,不再是大学生,而是一名战士,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美术生不是只会背画板!领导被他的精神感动,批准他重新加入了训练,在这次训练里,他一举刷新了综合体能项目的记录。

血汗终究不会白流,在新兵连里,每个训练项目他都名列三甲,多次打破连队记录……我们的“文艺青年”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战士,真正扛起了钢枪,也扛起了战士的责任。作为新兵,他被破例批准参加节假日“大唐不夜城”、西安大型国际安保等任务,坐在巡逻车上,他满心都是“保家卫国”的自豪和欣喜,却丝毫没注意到自己的脚趾已经冻得没有了知觉。

扛得起钢枪,他也没有撂下画笔。他充分发挥自己“文艺”特长,板报、宣传栏创作他是雷打不动的第一人选;参加部队条令条例竞赛,他蝉联连队第一,先后获得营级第一、支队第二,成为全支队唯一一个参与总队条令条例竞赛的新兵,并顺利晋级中部战区竞赛;绘画作品在新兵连一鸣惊人,获得新兵一团第一名和总队级书画摄影展第一名。

两年的砥砺前行,两年的血火淬炼,他摘取了累累硕果:登上了部队“龙虎榜”,多次被评为“训练标兵”和支队级“爱警习武好战士”,获得了“优秀义务兵”称号。

三、不忘初心,超越自我,重回校园续青春

两年的军营时光磨练了他的意志,丰富了他的人生。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他并没有迷失在部队取得的荣誉里,也没有沉浸在离开军营的失落里,而是超越自我,重新启航。他坚信,爱国报国有很多方式,扛起钢枪是保家卫国,回到校园一样可以发光发热。退伍后,他没有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践行退伍不褪色的精神,积极投身到校园的各项活动里,热情帮助同学,谁有困难了,他总能挺身而出,哪个同学需要帮助了,他也主动出手帮忙。由于他的年纪比大家大一些,大家都把他当成大哥哥。有一次参加室外考察课中,一位同学把脚给崴了,他二话不说,背起这个同学奔向了诊所,让同学得到了及时的医治。新冠病毒来袭,他主动请缨,成为社区志愿者,日夜把守进出通道,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防流动传染。有一天,他看到某区域为了封路,把道路破坏了,直接跑过去劝:路要留出来,不能以破坏道路的形式封路,不然万一有人生病,路不通会耽误救援时间的。疫情期间,他就这样坚守了几个月,获得了社区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这是他脱下军装后另一种爱国报国的形式。

学业上他深知,两年的军旅生活已经让专业能力有所退减,于是更加刻苦地学习专业知识;自己的年纪比同学大一截,又增加了他学习提高的紧迫感。按下学业的重启键,他用更加刻苦的努力和更优异的表现回报了老师和同学们,实现了从军营到校园的华丽转身,专业课成绩优异,先后荣获学校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生动展示了一个浴火重生的钢铁战士怎样重新拿起画笔,继续奋战在艺术的战场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凤凰涅槃又浴火重生,他怀抱着更崇高的使命感和更神圣的责任感踏上了了新的征程。他说,只要部队一声号令,我就扛起钢枪奔赴前线;只要生命还在,我就要用画笔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左手画笔右手枪,家国重任勇担当!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身穿红马甲,为同学服务

在大学的前两年,他本着“为同学服务”的初心,穿上红马甲积极投身到服务同学的行列中,先后担任了班级团支书、院青志队干事、校青志先锋工程服务队干事、院青志队副队长、校青志先锋工程服务队副队长。在课余的志愿服务中,他常常公而忘私,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先后参加和组织过爱心岗亭值班、“十二·五”志愿者日系列活动、“环保节”系列活动、“环保课堂”支教活动、敬老院服务活动等等。因为思想先进、工作突出,在大一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还获得了“优秀志愿者”、“明星志愿者”、“十佳青年志愿者干部”等荣誉称号。学习和奉献这两个词成为了他这两年最好的概括。

二、身穿戎装,镇守一方

同录取通知书一同寄到手上的征兵宣传广告唤醒了那个深藏他心底多年的英雄梦。但当他和父母说要去当兵的想法时,却没有得到同意,他们说既然考上了大学就没有必要参军了。他只好带着从军梦踏入了大学校门。一支身穿迷彩的教官队伍又点燃了他心中的小火苗,激荡着他的心,那支队伍就是南华大学民兵预备役。于是他定下一个小目标,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经过层层考核和选拔,最终加入了民兵预备役大队,自此他的青春开始染上了迷彩的颜色。后他又在2017级新生军训中担任教官,因所带连队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教官”。

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心中的那团火也越烧越旺,对军营愈加地向往,他更想把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伟大的祖国。于是他终于说服父母,响应国家的号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层去,于2018年9月投笔从戎,去到了中部战区陆军基层,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自古军旅多艰险,从来为伍少安闲”。初入军营,一切归零,大学生的光环也并不耀眼,每天都重复着一日生活制度,落差也比想象中的大,但他没有被平凡打败,而是看到了和其他战友的差距,于是更加积极的学习、表现。在新兵训练期间参加了“迎国庆、庆中秋”晚会的擒敌拳表演、侦查专业集训队演讲比赛,并在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在部队期间,他还铭记着自己是一名南华人,时刻不忘“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经过刻苦训练,顺利通过了狙击手定级考核,被定为狙击手三级,完成了从一名稚气未脱的地方大学生向合格的新时代军人的转变。他政治立场坚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刚下连,就向连队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即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2019年5月,他随单位赴高原进行战场适应性训练,因为作风较好、责任心强,被选派为机动途中的弹药押送员。在高原驻训期间,他战风沙、战暴雨冰雹、战严寒、战酷暑,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锻造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血性。从高原返回后,因为理想信念坚定、工作能力突出,被连队选派到连部担任连队文书一职兼任机枪手,多次顺利迎接上级检查,得到了连首长的肯定。2019年12月,因工作得力、表现突出,他被评为“优秀义务兵”,受旅嘉奖一次。在这青春最美好的两年里,他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到强军梦中,强军不必在他,但强军路上也曾有他。也是在这两年里,他不仅练就了过硬的打战本领,更是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更坚定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信仰。他怀揣着这个远大的目标于2020年9月,退出现役,回到地方。

三、重返校园,退伍不褪色

退伍复学后,他第一时间向学院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表决心,并时刻不忘理论学习。他也主动申请回到民兵预备役大队,继续着迷彩青春,并主动请缨担任2020级新生教官,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部队所学去影响新生,为新生们系好大学的“第一粒扣子”。最终在军训结束后,他再次荣获“优秀教官”称号。回到最初出发的地方,他有了更坚定的信念。他秉持着刚入学时“为同学服务”的初心,希望发挥自身所长为学院建设添砖加瓦,参加了学院团委副书记的竞选,也最终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成为了学院新一任团委副书记。四年来,变换的是身份、是外表,不变的是初心、是肩上的责任!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用心爱国,以“声”报国

作为一名播音员,每天早晨唤醒肖晨曦的,是前一天晚上的新闻联播。大学期间,为了更加精准地进行广播工作,肖晨曦每天都要进行早、中、晚训,在高强度训练的同时,肖晨曦还兼顾着学业,大一期间便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以及计算机二级考试。除了练习播音主持基本功,他还需要阅读大量的有关国家发展、党政建设的文字资料,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在这期间,肖晨曦的思想觉悟也得到了提升,他决定用声音去传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他与广播电台的成员一同将爱国主义思政教育融入到了广播电台的日常工作中,将专业与自己的声音优势结合,为意识形态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之际,肖晨曦便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使命,探寻长征精神”系列节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2020年9月18日当天的广播电台节目“音乐厅”,他将歌曲《平安中国》与一段慷慨激昂的朗读结合,激励听众“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在2019年度湖南省高校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选中,他所主办的广播节目将老一代核工业人的故事传播给了更多的人。而这个节目的灵感来源于他此前承办的一个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他需要采访我校老一辈核工业人,记录他们当年为了祖国核事业默默奉献、努力拼搏的故事。在王相武采矿途中与死神擦肩而过、赵忠民前往原子弹爆炸堆心取样的故事中,他体会到了前辈们为祖国核事业发展不怕死的初心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爱国情怀。于是他秉持着将这份精神传播出去的信念,圆满承办了“核”你一起听故事——重温激情岁月主题党日活动,并以此活动为原型,将其创作为广播节目参赛收获了更多的受众。

二、不负时代使命,诠释家国情怀

作为一名湖南永州人,肖晨曦的心里,始终牵挂着养育他的那一方水土。2019年暑期,他主动与永州市团委联系,在几日的沟通后将三下乡活动的地点定在了家乡的大皮口村。

在他看来,新时代的青年应该用火红的青春书写青年担当,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基层,要用足迹丈量祖国的每一寸河山。所以他决心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助力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他用实际行动贯彻了十九大中提出的加强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

在为期7天的实地调研中,为了不麻烦当地村民,肖晨曦及其团队成员共八个人挤在一间不足15平米的房间里,两三个同学共睡一张床。在这7天里,他们看“三古”建筑、听“三奇”故事,积极走访,与村民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诉求,结合当地的古村落建设,提出了开展乡村旅游文化经济的建议,为当地居民寻求合适的脱贫路线。调研结束后,除了进行调研论文书写、宣传视频制作,他还利用广播电台的优势,将大皮口村与电台节目《寰宇风光》结合在一起,切实地对当地文化进行了推广。

三、涓滴成河,彰显最美本色

从大一起,他就热爱在舞台上将真善美传递给身边的人。从“立德修身,诚信为本”演讲比赛,讲述诚信的意义;到主持研究生辩论赛将“恪守公正”四个字诠释;再到两次作为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的演讲”,坚定“四个自信”;又或者是他代表衡阳市代表南华大学参加“湖南省科普讲解大赛”,将核技术在抗疫期间的应用告诉大众,让群众不再“惧”核,他始终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除此之外,禁毒、反电诈活动,国粹京剧艺术鉴赏等等活动中,都能寻觅到他的身影。他是“光盘行动”的践行者;是校园里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是一直关注着学弟学妹成长的奉献者;是每当国旗冉冉升起时,边行注目礼、边高声歌唱国歌的热血爱国者。涓滴成河,他将爱国报国融入到了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成就了他最美的风采。

拿起话筒,他是爱国教育、思政宣传的主力军;背上书包,他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青年。他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他勇担宣传思想工作重任,争做爱国报国时代新人的新时代最美大学生风采。



02学 术 科 研 类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脚踏实地、砥砺前行,醉心于科研

唐女智同学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思维,对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小时候,她脑子里总会冒出许多新奇的点子:是否可以做一个自动升降的教室桌椅,这样能防止更多的学生成为近视眼,同时也可以改善驼背;是否可以发明一个教室自动熄灯的系统,这样就可以防止教室人走灯却依旧亮着的现象发生,同时还能节省资源等等...进入大学以后,她未曾忘记自己的爱好和初心,认真学习专业课知识,稳扎稳打,因为她知道,想要做科研,想要在科研领域有一定成果就必须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储备。

于是唐女智常泡在图书馆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逐渐扩宽自己的视野范围;同时,她还利用时间在各大网站查阅各种文献资料,从中找到自己的科研灵感。大二期间,她自学51单片机,成功加入南华大学创新创业团队“梦之队”。自此,她真正开启自己的科研之旅,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亲和力,创建项目团队,连续三个月待在实验室研究科研课题“针对中药配方颗粒的智能中药柜”。

可是,做科研就是这么一帆风顺吗?答案是否定的。在这三个月里面,她也遇到过瓶颈:项目组成员该如何调整才能发挥项目组最大的潜能?项目组成员出现懈怠松懈的时候该怎么好好和他们沟通?项目的某个设计方案出现问题时该如何去改进?等等...她迷茫过、苦恼过,但她却从未放弃。她和项目组的另外一个队长共同出谋划策,最终,迎来柳暗花明,他们团队在实验室共同做出了该项目的部分实物,并以第二负责人获得2020年国家级立项,并取得南华大学节能减排二等奖的好成绩。成功做好第一个项目后,满满的成就感并没有让她止步不前,她汲取上一个项目的经验,继续在科研路上拼搏前进。

唐女智是一位热爱并留心生活的人,她总能从生活细节中找到灵感。她常看见大街上年纪较大的环卫工人们使用简陋的清扫工具费力地清扫大街。几经思考,她脑子冒出:我想做一款针对环卫工人使用的扫地机,提高他们的清扫效率并减轻由于劳动量过大而引起的疾病问题。下定决心后,她创建另外一个团队,在衡阳蒸湘、石鼓区等几个街道进行了市场调查,经过几周的商定、方案设计,她担任项目“U&I环保扫地机”组长,鼓励并协调团队成员开展项目,最终,她以第一主持人获得该项目的省级立项,并以第二作者拥有该项目的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唐女智先后以第三负责人参与了《基于激光雷达SLAM的室内四旋翼飞行器自主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研究》国家级科研立项,第三负责人参与了另外一项国家级立项,以第二、第三负责人参与了两项省部级科研立项。

她曾查阅文献到凌晨三点,她经常跟随团队泡在实验室,学习别人如何构思论文,并虚心请教老师。在这样不断的积累下,唐女智在第二届电子工程与信息学术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Research o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 System》,该论文被EI 目录期刊《Journal of Physics》收录,已经检索。她以第二作者在2020年节能环保与土木建筑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SEPCE2020)上发表论文《Application research of municipal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chnology》,EI收录。先后她又在期刊《数码设计》发表论文《QAM调制解调的性能研究分析》和期刊《数字化用户》发表论文《信息安全与量子通信研究综述》以及其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她真正发扬了爱科研爱钻研的优良传统。

二、积极上进、勤奋努力,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在学业方面,唐女智一直勤奋努力,专业成绩连续三年稳居班级第一,年级名列前茅,顺利通过英语国家四、六级和计算机国家二级考试,多次荣获南华大学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标兵等称号,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至善德奖学金。

在课外活动方面,唐女智注重锻炼身体素质。她擅长中英文双语演讲,还喜欢健身、舞蹈等,她还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社团活动和支教志愿者活动。

在竞赛方面,唐女智获得南华大学第六届“创青春”挑战杯赛三等奖、南华大学第八届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南华大学第五届“互联网+”比赛品二等奖、三等奖、南华大学2020年数学建模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外研社杯英语阅读大赛三等奖等。

三、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积极宣传并传授经验

   唐女智担任电气工程学院创新创业部副部长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她辅助部长积极完成各类学术科研竞赛的宣传,也经常鼓励身边的朋友们积极参加科研竞赛,并营造了电气工程学院良好的科研竞赛氛围。在南华大学2018-2019年度的科研学术竞赛中,电气工程学院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排在学校科研前列。

她积极主动地给18、19、20级的学弟学妹们传授自己的学习和科研经验。作为班助,她所带班级的同学有一部分大一就开始加入学校的创新创业团队开启自己的科研之旅。每当有同学问她有关比赛和科研的经验,她都耐心指导、耐心分享。

科研路上,纵使有荆棘有坎坷有苦恼,可唐女智未曾忘记自己的初心,未曾放弃自己的梦想,她迎难而上,她坚信有付出就有回报,她坚信自己的努力会被看到,她坚信努力拼搏的人都将会是极其幸运的人!她忠心于科研,踏实、努力、肯干,并将自己的科研之光传承和发扬,希望自己的科研故事能够感染和鼓励更多热心于科研的同学们。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筑梦南华,点燃科研之火

作为一个出生在中国铀城——衡阳的00后,王鸿涛小时候就听长辈们讲过老一辈南华人为祖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做出的卓越贡献,那时候他从南华门口路过,看着高耸的南华楼与古朴的核学楼,觉得这是一所具有深厚底蕴与光荣历史的高校,所以高考后王鸿涛选择了南华大学作为第一志愿。“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始终指引着王鸿涛在科研之路上求索。

2017年,王鸿涛正式加入桂荣老师的团队,这也是他接触科研与竞赛的开始。借着一腔热血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激情,从大一上学期开始,学校组织的每个比赛几乎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但是似乎都铩羽而归,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他没有一次能跨出校赛的坎。“在学科竞赛中,科研是动力,技术是核心”这是桂荣老师在他多次失利后对他说的一句话,这让王鸿涛为之一振,他开始有目的、有规划的开展自己的学术科研之路。他暗自立下誓言:“要专心于科研,致志于竞赛,一定要走向更高的赛场,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南华学子的异彩”。但是科研之路谈何容易,在一开始面对“黑压压”的文献与“稀奇古怪”的各种实验器材时,刚入门的他显得手足无措,但是在桂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高屋建瓴的指导下,他定下了尾矿库安全与退役治理的研究方向,也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科研“审美观”。

二、潜精研思、守得赤心如初

常备不懈,值胸已有成竹时,定全力以赴!为了获得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资金支持,王鸿涛准备了2个月,详细阅读了百余篇的中外文献,实验方案一再变动,项目申报书反复讨论修改,最终获得成功。为了获取矿样与各类尾矿污染数据,他牺牲几乎所有的假期时间,在桂荣老师的指导下率“创梦”团队前往2省4市5区共15处尾矿库及矿山,采集分析矿样及水土样品2495份、发放调查问卷672份、深入调查263人,将分析调研结果整理为研究报告向有关部门反映,得到了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与衡阳市生态环境局的回信及高度肯定,同时也被湖南民生网、湖南新闻网、国际在线、湖南信息网等各大媒体广泛报导。

取得所有实验原材料后已经临近寒假,王鸿涛毅然决定留在学校继续自己的实验,寒冷的冬天,人们都背上行囊走向了归家的路,军工楼里面的人越来越少,最终整栋军工楼就只剩下了王鸿涛一个人,他除了晚上睡觉时间,全待在实验室。漆黑的走廊、淅沥的小雨、刺骨的冷风、寒冷的实验室、家人的电话,这些东西似乎都在告诉他“放弃吧!”,但是他坚守着微波反应器、守着马弗炉、守着恒温摇床、守着他心中的那一颗科研的种子。最终,他在农历28日那一天,成功制备了对铀酰离子具有选择吸附性的高性能活性炭,完成了他预定的实验计划。不仅如此,他在实验期间,还学会了撰写发明专利申报书,并将自己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转化科研问题,与朋友一同设计两个实用小装置,同时以第一作者身份成功申请2项实用新型专利。

三、博观约取,践行南华精神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暴发流行,他像大多数大学生一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居家抗疫。他将自己所有的实验数据和实验方案仔细整理,废寝忘食近一个月,撰写了2份国家发明专利申请书,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申请,皇天不负有心人,2项发明专利都成功申请,并达到了实质审查阶段,他的研究成果也在E3S 论文集上发表。

在整理实验数据之余,他还报名参加了被誉为“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的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大赛,但是之前组建的三人队伍中,有一位同学处于疫情重灾区-湖北黄冈,临近比赛,该队员一直联系不上,身为队长的王鸿涛临危不乱,鼓励另一位队员说“好事多磨,相信我们有这个实力”,豪言壮语振奋人心,但是到了真正比赛的时候那种困难只能他们独自面对,于线上交流不便,且工作量又极大,经过4天3夜的糜战,两人一共只睡了10小时,设计了完整的数学模型,完成了三个人的任务量。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宝!他们在这次比赛中获得Meritorious Winner,连他自己也很惊讶,他们创造了奇迹,时隔五年,南华学子再次登顶!

四、勇登高峰,绽放南华色彩!

由于党和国家正确的领导,各地人民的不懈努力,新冠疫情得到了控制,南华大学正常开学返校。抵达朝思暮想的学校后,王鸿涛没有急着和许久未见的同学叙旧,他直奔桂荣老师的办公室,共同商议备战2020年第六届湖南省大学生“互联网+”双创大赛,在此之前,南华大学还未曾有团队在“互联网+”大赛中取得过国家级奖项,他们所做的事情完全没有经验可循,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摸索,7万字的作品说明书,从撰写到修改,细到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必须精准无误,答辩PPT更是经过无数次的推敲打磨,那段时间,他和桂荣老师每天都往返新校区进行答辩演练,在同样的环境里,重复同样的工作。宝剑锋从磨砺出!终于,他们不负众望,一举拿下湖南省金奖,并成为了南华大学唯一一个进入全国海选赛的作品。“国赛?面对的都是清北之类的顶尖团队,真的能赢吗?”他的心中有些动摇,但他又想起了自己的誓言“一定要走向更高的赛场,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南华学子的异彩”,他手握科学的利剑,带着学校和各位老师同学的期待,坚定的走向了国赛这个“战场”。最终,奇迹再一次出现,历经近1年的长征,从全国几百万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进入全国前600强,摘得国家级铜奖的喜人成绩,再一次创下了南华记录,让全国高校看到了南华学子绽放的绚丽光彩!

用汗水诠释追寻的快乐,用成绩演绎拼搏的大学生活,这就是00后南华人王鸿涛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创造突破或遇瓶颈,但他赤心如初,永不言弃。

王鸿涛将永不止步,在科研之路上彰显新时代南华人“勤勉务实 甘于奉献 刚健自强 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严于律己,勤奋好学

他进入大学以来,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给自己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采取灵活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关心时事,课外生活丰富健康。自大一起,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全年级第一,从校一等奖学金,到国家励志奖再到国家奖学金,他从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大三时,他加入专业老师的工作室,逐步开启了对设计的修行。积极参加各类赛事,不断提高作品质量,先后获得了“红烛杯”大学生艺术设计创意大赛金奖、CADA国际概念艺术设计大赛银奖、ITCD国际潮流文化设计大赛二等奖、第六届江苏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三等奖、湖南省第六届大学生公益广告大赛三等奖、第二届国际大学生艺术年度奖铜奖、2020国际先锋视觉艺术奖铜奖、国青杯艺术设计大赛二等奖,三等奖等诸多奖项,发表了与研究方向相关的7篇学术论文,在同学们中树立了勤勉好学的典范。

二、乐于助人,尽职尽责

他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同时也是班长,在班级的各项工作中,总是以身作则,善于团结班委为同学们做好服务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所在班级曾取得学院新生辩论赛“殿军”的荣誉,四六级通过率在学院中名列前茅,在三年的评优评先中班级同学排于年级前五名的人数最多,为学院的学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曾获得“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等荣誉。

他同时兼任松霖设计艺术学院创新创业部部长,认真负责,积极配合校级部门组织和宣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届科普知识竞赛“等20项活动,为部门的发展和学院的学生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作为优秀学生代表,他两次被邀请为新生进行经验交流,私下积极为学弟学妹们解疑答惑,热衷于把自己的经验与心得分享给身边的人,因为他知道有效的输出才是吸收的最好表现,输出的越多,自己学到的才会更多。

全面发展,开拓自我

他除了专业学习之外,同时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常常参与到各类文体活动中,包括校大运会,辩论赛等,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一起跑步,打篮球,曾在学院新生辩论赛中荣获优秀辩手,又为18级的学弟学妹作辩论赛指导,所指导班级在学院新生赛中获得冠军同时他个人也获得了“优秀指导”的荣誉,2019年代表学院参加南华大学校辩论赛。同时他还在不断的延伸自己的爱好,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国画,钢琴等,希望能体验更多种多样的生活,学习到更多的技能充实自己,其画作《桃花谷中的石涧溪流》获得省级竞赛三等奖。

空闲时刻,他喜欢参与各地的设计展览和博物馆,曾到苏州,杭州等地观摩顶尖设计作品,提升审美能力,与行业前辈进行交流学习感受设计的魅力,领略各具特色的艺术底蕴。

生活真谛在于创新,生活理想在于远大,生活艺术在于选择,生活步履在于踏实,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不断进步,挑战自我,是他人生的追求。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结缘化学,深种科研梦

从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到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学说,再到5G时代飞速发展,人类从未停止对未知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不拘泥于单个领域,为所热爱的一切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的“斜杠青年”便应势而出。宁锌檬便是这样一位把奇思妙想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斜杠追梦人”。

初中化学老师道:“宁锌檬,又是柠檬酸又是锌矿石,肯定与化学有着不解之缘!”她与化学的缘分不止于此。高一时独自搭建“石墨烯”模型在学校纸模大赛中拔得头筹;由于对化学与生物的热爱,除了课本知识还常常关注科研动态,当屠呦呦以“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时她振奋不已,便立志要成为像屠呦呦那样博学勤勉、胸怀天下的科学家。

每个理工科学生都有当科学家的梦想,大学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化学相关的专业。进入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犹如燃烧的铁进入纯氧中,分子与分子间剧烈碰撞,电光火石间释放巨大的能量。化学化工学院的科研环境让她的奇思妙想得以真正实现,她更加深入地了解科研创新,并且将自己的一些创新想法变成现实。通过学习一些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操作等专业知识技能,她利用环氧树脂、苯甲醇、聚醚胺等试剂仿制“琥珀”,将鲜花封存制作可立体观察的标本,留下鲜花最美的时刻。接触的专业知识越多,便对科研创新越着迷,中学时代无意中种下的科研种子,在大学慢慢生根、发芽……

二、披荆斩棘,热血献青春

宁锌檬沉浸在自己的科研思考之中,寒来暑往,日复一日。不论是泡在实验室做实验,还是在看论文到凌晨四点,她都甘之如饴,为自己所热爱的去努力的感觉最幸福。

在化工专业领域,她展现了独到的创新思维,通过对生产原料、工艺流程、产品结构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在石油化工中碳五烷烃产量高、附加值低,能源利用亟待优化转型。她带领团队积极创新,优化生产工艺,改良碳五烷烃产品结构,综合考虑生产价值、社会效益,耗时十个月提供了一份改良碳五烷烃生产工艺路线及生产的方案。

在基础学科方面,她对数学建模展现了极大的兴趣。数学建模是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量化后转化为数学模型,在求最优解、模拟预测等方面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暑假时,她选择了留校培训,系统地学习数学建模知识知识,衡阳七八月近40度的高温并没有劝退她,高强度的培训使她体重骤降,她乐呵呵地道:“就当减肥了”,沉迷于数学建模带来的乐趣,便一口气连续三年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她乐于去接受新的知识领域,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机器人创新设计研究,兴趣一下子被点燃了,去揭开了从前对于她来说很神秘的机器人创新研究的面纱,开始了学习机器人创新制作。专业知识的限制就像是一道壁垒把她隔在了门外,可她偏偏要入这个门。熬夜甚至通宵看教程,尝试自己编写代码,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下来,机器人终于可以在她的控制下完成指令动作时,她欢呼雀跃,这种幸福是无可比拟的,一切都值得。兴趣爱好是何其可贵,坚持去做才能看到希望。

在掌握了自动化编程控制及化工专业知识之后,宁锌檬终于可以去做她一直想完成的事:改进种植方式,让种植变得轻松无人化。她结合水培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动化水培装置,利用现代技术去解决耕地与食品健康的问题。项目参加了湖南省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获得了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在中国知网发表一篇论文。她不断地去改进创新装置结构调整方案,搭建模型优化换代,终于在第五代方案被采用,提前进行结题。创新要勇于去想常人不敢想,跳出固定思维,比技术更重要的是独特的创新性。

科研并不是一帆风顺,坚持下去,披荆斩棘,迎难而上,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三、筑梦未来,“斜杠”不斜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她从最开始对学术科研仅有懵懂的概念,凭借个人兴趣爱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历练,到思维成熟、独当一面。这一路她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心智更加成熟坚毅,科研思维更加完整丰富。“斜杠”追梦,却总难离对科研的热爱。

在今年疫情期间,从早期开始大批南华“战士”相继奔赴抗疫一线,不问生死,不论成败,始终奉行“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这带给她身为一个南华人深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疫情期间能够有效治疗病情的药物需要在最短的时间研发出来,她迫切希望能够通过自己所学的化学专业知识进行相关研发。昨日由前辈守护,今日、明日换她来守护。因此她在推免至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之后,她选择了药物研发方向,进行深层次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希望能够在药物研发方面做出突破,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尽一份力量。

青年当有上青天、揽明月的逸致,也应有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意气,更该有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毅力。青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年轻一代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决定了国家向上发展的潜力与希望。身处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青年人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肩负着科技兴国的光荣使命。加油!斜杠追梦人!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他带着梦想来到南华,立誓绝不虚度三载。自2018年入校以来,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顺利通过英语六级;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一区SCI论文1篇(IF=5.861,TOP期刊);中科院四区SCI论文1篇(IF=1.386);参与发表中科院三区SCI论文1篇(IF=1.416);主持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省重点);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次,学业奖学金3次,并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二、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从进入导师李小华教授课题组那天伊始,陌生的学习环境,全新的研究领域,未曾接触的理论知识,都让他不禁迷茫,满满的不适感涌上心头。幸运的是,导师悉心的指导,课题组师兄们热心的帮助使他逐渐走出阴霾,重拾自信!从此,他办公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听课、读文献、编程序充实每一天。他始终铭记导师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只要去努力,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导师与师兄们的帮助令他充满动力,不断前行。

三、梦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他会因程序调试成功而欣喜,他会因读不懂文献而沉闷,他会为赶进度熬夜写论文。科研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次的论文拒稿曾让他几度怀疑自己是否适合搞科研。但心中梦想似沙漠中的绿洲,它给绝望带来生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面对拒稿,他重新理清思路,继续修稿。对他而言,不畏困难,这才是真正的走向成熟。

2019年11月18日,对他而言是终身难忘的一天,他的第一篇SCI被接收了。也许他的导师从不知晓,电话那头的他已经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因为这一天他已经等了太久。此后,他矢志不移,2020年5月,第一作者撰写的学术论文被国际顶级期刊接收。7月,申请的湖南省研究生重点科研创新项目审批通过。8月,他撰写的第三篇学术论文投稿,目前在二审。10月,他写完了个人的第四篇论文,目前正在组内修稿,预计11月上旬投稿。面对已取得的成绩,他说:创新的道路上是永无止境的,未来,依然不忘初心,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只争朝夕!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勤奋好学,求知若渴

她始终相信知识就是力量,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正如名言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她热爱阅读,课余时间会读一些名家著作和励志名作,仔细吸收作家和书籍带来的智慧和知识。俗话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多读书,可以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寂静角落,沉下心来,思考人生,让浮躁的心灵归于纯净……高楼大厦之所以很牢固,是因为地基打的好,学习正是如此。想要在学习的路上走的远就得脚踏实地的学习基础知识,就要不断的巩固自己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

二、医见钟情,潜精研思

她在本科阶段就成功申报了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项目名称为Tfh细胞与乙肝疫苗接种后应答程度的关系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她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并对科研产生了懵懂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在本科毕业时,她的毕业论文《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和耐药机制研究》被湖南医药学院检验医学院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在研究生期间,她更系统的了解科研的全貌,参加了一项由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C)资助的有关尼古丁成瘾机制的研究项目,还系统学习了科学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技巧,已经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了两篇英文综述。刚开始写综述是很困难,无从下笔,但是万事开头难,她硬着头皮写完初稿,发给老师和师兄师姐她们,请他们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一篇综述在投稿之前需要反反复复,认认真真修改,她的综述反复修改了不下20次,如此繁琐的事需要耐心和坚持。她坚持了下来,已在Reviews in the neurosciences 公开发表两篇SCI综述,影响因子共计6.7分,另有一篇SCI综述在审稿中。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作读书报告,在应用解剖与生殖研究所里主讲读书报告4次。通过阅读文献和读书报告,了解了本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其他研究发现的新进展或者热点。在2020年4月28日,她顺利完成开题,开题报告的题目是BDNF-TrkB信号通路在尼古丁成瘾记忆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她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尽最大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妥善处理好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全面发展,做一个优秀的研究生。

三、积极进取,恪尽职守

在醉心科研之余,她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论坛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2018年长沙湖南省解剖科学学会,2019年娄底湖南省解剖科学学会,2019年南华大学湖南省暑期学校,2020年长沙中国情感障碍大会。积极申报研究生助教,担任了四个学期《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助教,考核均为优秀。作为衡阳医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宣传委员,在支部党员责任区、示范岗等各项工作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党支部活动,撰写新闻稿,并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各项活动,如2019年校级排球比赛等。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辈子的事,科研也是一辈子的事,她将继续求学,终身努力,刻苦钻研,做一个优秀的医学科研工作者。



03公 益 服 务 类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往直前不负韶华,书写辉煌

在大学期间,夏昊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比赛,曾获得“南华大学第三届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大赛”建模三等奖,第六届“互联网+”机械工程学院优胜奖等。他既有着令人诚服的工作能力,也有着神采奕奕的身体实力;他不仅能在擅长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也能在陌生的领域闪耀其中,正如章学诚所说:“文辞犹金石也,志识炉锤也”,他能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朝着心中的目标,无畏艰辛,努力为之奋斗。

“疫”不容辞志愿投身,不惧战疫

智者在于行,行者在于智。2020年腊月三十疫情爆发,湖北武汉全面封城,看着往日门庭若市的市景门楼,与之今日萧条无声之状,作为一名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做点什么,经过一夜的思索,最后决定正月初八开始在湖北孝感社区做社区志愿者。他无暇顾及父母的阻拦,只身前往;他不畏病毒的“威胁”,义无反顾。他知道他不能像医生、科研人员和抗疫一线的人们一样能发挥巨大作用,但他只想为这个社会做出些贡献,尽自己一份力。

夏昊曾回忆那段接近一个月的抗疫志愿活动,在疫情全面爆发后,社区里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人愿意休息,他们显然已经忘记了假期,即使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也都在坚守岗位。在那段日子里,你会看到清晨浓雾弥漫下的他们,奔走在每一个街头巷尾,穿梭在一个个小区,全力以赴地做着疫情防护工作,为居民们筑建保护屏障。在和社区姜阿姨一起走访居民家里进行入户排查时,夏昊认真的记录着每户每家的相关信息,体温、出入情况等。当 入户排查快结束时,他们却遇到了从武汉回来的大学生,夏昊面对这种特殊情况,还是坚持的为他们记录日常,而后跟着大部队进行其他排查。他后来回忆当时还是很紧张的,毕竟武汉人员在他人眼里都是潜在的传染源,但是他没有畏惧,还是勇敢的承担了排查工作。

他做志愿者这段时间里协助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做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从早上八点到天黑他拿着音响在街道巡逻播放宣传口号,在街道旁悬挂宣传标语,每天负责对各个路口进行巡视,确定路口封锁到位并且做好记录,当上级下发对每家每户进行彻底排查的任务时,也是积极跟随着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进行摸查排查。当援助的救援物资到位时,也是积极的参与物资的搬运和分发工作。在经历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志愿者活动中,他得到了社区和学校的肯定,这是一种认可,不仅是对他的一种认可,更是对社会像他一样的有志之士的认可。

志在必得志愿在心,行动不停

夏昊热心公益,积极投身于学校和学院的公益活动,在学校寒假的招生活动,他积极参与组织安排,作为学长,积极的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让他们更快的融入学校生活。在课余,还积极参加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组织的下乡支教活动,从城市去到小乡村,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努力的为他们解题答题,参加文明修身与、校内行人劝导工作志愿服务、出行校园值班志愿服务等等志愿服务,他也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积极响应学校身体素质提高培养。这些经历让他更加充实,更加有信心,更加相信自己,也将继续保持自己那颗积极向上的心,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资治通鉴里曾曰“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夏昊深谙这个道理。他勤奋踏实,无论是他所热衷的公益活动,还是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他都积极投身参与,他相信只有将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才有奔赴未来实现自己理想的底气。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同心战疫,逆流而上摆渡人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为响应国家号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担当精神和青年精神,身为南华大学学子,厉晓玉主动请缨加入抗疫工作。在保证课业认真完成的情况下,她秉着“以之所学,尽之所能”的理念,积极参与防控宣传、防控物资配送、群众体温测量等抗疫志愿服务,自愿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但求为援鄂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

2020年2月,厉晓玉开始参与到北京市房山区闫欣苑小区的抗疫志愿服务工作中,她坚持每天在小区门口值班查岗,对小区居民和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外来车辆进行车牌号登记和拦截。在保证课业高效完成的情况下,积极开展社区防疫知识宣传,卫生消毒,防疫物资搬运、发放等基础工作。此外,她在抗议防疫志愿工作还积极协助其他志愿者针对被检查人员进行情绪安抚,劝阻疏导。贯彻落实国家疫情防控方面有关政策,配合小区居委会的工作指导,为顺利开展防疫工作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因此,她被评为“社区优秀志愿者”,并推荐到北京市房山区,在区政府的组织带领下开始了系统的防疫工作。

二、肩团队责任,以网为媒应号召

疫情期间,厉晓玉号召与她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们组建了一支青年志愿者团队,有序开展了各种线上线下防疫工作。经过之前的抗疫基础工作,她意识到疫情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焦虑与恐慌,人们更需要精神上的正力量。为此,她与团队开始通过网络的力量,积极开展网络宣传工作。撰写抗疫英雄推文,普及防疫知识,制作宣传海报,大力传播正能量,以此来鼓励身边更多的人保持一份积极良好的心态去应对本次疫情。传播了:疫情并不可怕,只要应对得当,终能克服困难的核心观念与主张。不但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还受到了上级的支持与肯定。

此外为了落实“停课不停学”,厉晓玉还与伙伴们将公益团队升级改造为“云课堂”模式,每周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从疫情期间的心灵陪伴以及兴趣拓展等主题,传播正能量。与北京益微青年公益发展中心合作,为防疫健康课程的迭代优化不断建言献策,积极促成防疫项目的课程落地。她还组织本地大学生队伍前往房山区各小区、村庄、敬老院、福利院等,带去防疫物资和防疫课程。仅线下志愿工作的开展,厉晓玉的累计服务时长达82小时,总计防疫抗疫志愿工作时长三百余小时。有媒体曾想采访她,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自己做的事情很小,只想尽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做点小事。

三、承载祝愿,以物传爱

抗疫征途路漫漫,厉晓玉组织身边人为武汉地区捐献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为当地疫情防控工作准备了一份爱心物资,在武汉最需要各界人士帮助与支持之时,她首先站出来,奉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她的行为影响了许多爱心人士,也为武汉的物资驰援工作贡献力量。危难与艰险都是暂时的,物资虽然份量不重,但其中承载的期盼与鼓励却有目共睹。厉晓玉代表莘莘学子,发起表率为抗疫捐献物资,传递家国一心,众志成城的顽强后盾的力量。

厉晓玉表示作为大学生、“00后”、当代青年的我们已然长大,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大学期间形成的价值观和知识体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坚定了我参与抗疫的信念。我从未忘记习总书记深情寄语年轻一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值此关头,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四、弘美德之道,扬教育之帆

自18年开始厉晓玉累计向四川大凉山橙心支教组、西藏拉萨德吉孤儿院、甘肃柳岔小学捐赠26次,其中包括:衣物、书籍、生活用品等。并主动组织活动,号召家人朋友一起为贫困儿童捐赠学习所需书籍。她认为物质可以短暂的改变贫困地区物资匮乏的现状,但智慧却可以带动贫困地区的人民,持续发展,真正彻底摆脱贫困。孩子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同时厉晓玉希望贫穷地区的孩子们能够依靠读书和良好的教育真正的改变自己和家乡的命运!此外她还多次参加北京以及湖南当地的福利院公益活动,坚信小小的善意,可以汇聚成巨大的暖流。

尊老爱幼始终是炎黄子孙持之以恒的优秀美德,厉晓玉怀着饱满与热情的态度认真对待敬老院志愿活动。在敬老院中,她与她的小组成员耐心、仔细地帮助老人们洗脚、剪指甲。没有丝毫的抱怨与嫌弃。她在志愿中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她在那里尽可能多的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还帮助敬老院的职工打扫卫生。虽然满头大汗,但脸上藏不住的笑容是内心掩不住的高兴,因为她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关于实现小小的大同社会的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敬老院的爷爷奶奶都很喜欢她,她也在志愿活动中收获了别样的亲情。

五、志愿之心不曾改,志愿之路一往无前

厉晓玉的志愿之路广而长,她的身影还出现在其他各类公益志愿项目中。她曾担任第23届北京科技博览会工作人员并且申请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7次参与关爱流浪小动物公益活动、担任故宫讲解员、自满18周岁以来,坚持半年为期进行无偿献血,现已献血3次达1000ml、5次担任小学助教讲师、13次慰问福利院孤寡老人,8次为福利院送温暖、开展了3次社会实践调研等。学校里的她一样活跃,大大小小的学生活动和服务工作她都曾参与其中。入学以来便加入到校青志党队中,参与学校失物招领,研究生迎新,超市志愿惠民,校园清扫环卫,青年志愿者未来信,义卖报纸,入党积极分子值班等活动中都看见了她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成为了校园内、网络上颇有影响力的“志愿公益之星”。

虽然厉晓玉的总计志愿服务已达1000余小时,但她的志愿之心还在奔向更遥远的路上,志愿的热情也没有丝毫消退。她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作为她的八字箴言,以“四信”为目标,为“中国梦”的实现努力奋斗。坚信萤火之光虽不及皓月,但至少能照亮脚下站立的土地,不忘初心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有担当,品学兼优的新青年。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走家入户,不惧风雨做调研

为做好基层工作的准备,她不断学习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不停查阅最新新闻报道,跟工作队的老师了解申家村基本情况和工作内容。下乡的第一天就被寒风细雨给笼罩了,她跟随工作队开展涟源市第二轮排查,进行贫困户核查走访,宣讲最新的国家政策,了解申家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以及脱贫户的巩固脱贫情况,村民们说:“有了党和国家的支持,有了南华大学的对口帮扶,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质量了!”身为南华大学的一员,她感到非常自豪,有了人民的信任与期待,她感觉肩上的责任又重了一分。村民们都很喜欢跟她打交道,热心地帮助她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难题,她很快地融入了这种工作氛围和生活环境,慢慢地成为了一个申家人,也是大家口中经常提到的“小胡”。

她风雨无阻,跟随工作队进行日常调研,主动向工人们了解村里水库、水渠、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当起了村综合服务中心工程的“监工”,实地考察村合作社的富硒大米加工厂,密切关注经果林的黄桃等果树长势和稻田养鱼等产业发展情况,为申家更好地发展提出自己的点子。

在2019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评估中,她所在的驻村帮扶工作队获得了省43督察组和省、娄底、涟源三级驻村办以及涟源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被评为2019年度“涟源市优秀工作队”,成为2019年省委组织部和娄底市委组织部、涟源市委组织部“三个一批”中“宣传表彰一批、提拔重用一批”的重点对象。申家村也被湖南省选为娄底市唯一一个拍摄“扶贫印记”的贫困村、涟源市乡村振兴试点村、涟源市文明标兵村。 

二、立足爱好,宣传报道显身手

为了记录申家村脱贫致富的每一个美好瞬间,留下脱贫攻坚工作的每一帧宝贵记忆,她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工作队的“宣传委员”,积极策划各项党建活动,做好宣传报道。她全力协助工作队和村委会组织村民们开展全国扶贫日志愿者义务劳动,她看到村民们冒着大雨却干劲十足,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美丽申家而感慨万分,深刻体会到扶贫扶志与扶智精神的深刻内涵。同时,她也提前做好相应的活动准备,协助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大家购买门票时却被售票员误认为是“导游”,跟着大队伍出发时,她又一次感受到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家庭的温暖。

村委会也是她工作的地方,她主动帮助村里的秘书处理繁琐的资料,教他一些实用的电脑技能;协助村支书整理党建资料,起草了《申家村村规民约》并经过多次修改后开始使用,成了村民们口中的顺口溜。在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帮助下,小胡的工作做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她策划了申家村屋场会活动,感受到了大家对党和国家政策的拥护和支持,看到大家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和纷纷竖起的大拇指,她的心里也暖洋洋的,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决心也愈发坚定。

在一年的工作期间,她在学习强国平台、娄底新闻网、娄底晚报、南华大学新闻网等主流媒体上发表了20余篇文章,协助湖南省“扶贫印记”等多家媒体来村开展拍摄工作。

三、带动消费,不忘初心助脱贫

消费扶贫是提高村民收入最直接的方式,她积极参与消费扶贫,带头购买当地特产金秋梨、村民们自家的走山鸡和黄牛肉,并发动亲朋好友们一起购买,共计近三千余元;协助工作队运送并分发消费扶贫的物资,每次都在岗位上坚守到最后一刻,即使在寒风凌冽的冬夜也不例外。

她积极配合工作队筹备学校领导的实地考察工作,认真完成入户走访安排表,共协助工作队精心组织完成7批次70余人次的领导入户走访贫困户,给52位贫困户们带去大米和油,超额完成省驻村办的走访要求。主动协助学校二级学院及各行政部门开展入户走访工作及各扶贫单位的实地调研工作。

她时刻谨记高山书记在出征仪式上的教诲:“志愿支教,首在志愿、贵在坚持,一定要坚持,深入农村、深入农民家庭,与当地村民交朋友,用心用情做好支教扶贫工作,展现当代南华学子的风采。”

在一年脱贫攻坚的工作期间,她结识了一群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基层干部,收获了申家村亲人们的一致好评,这一年的成绩和变化让她倍感骄傲。作为一名南华学子、一名青年党员,她将继续把自己的青春付诸于社会实践,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大山支教守初心

支教是她一直心心念念想做的事,在学院下发湖南省教育厅的支教文件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并暗自下定决心:不论前方等待我的是什么,我都不会动摇。当家人、朋友得知支教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时,都劝她:“咱们就不去了吧,在学校好好待着。”她笑着说:“我想把自己学的知识带给山区的孩子们,希望他们以后可以走出大山,有勇气追逐自己的梦想。”在家人的泪目、朋友的不舍下,她踏上了支教的征途。

古塘中心学校地处涟源市西北边陲的古塘乡,这里平均海拔686米,交通闭塞,冬天,大雪封山,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也出不去。学校教学物资匮乏,教室里仍是常年维修的窗户玻璃。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桌椅都是捐赠的,甚至还有很旧的木头桌椅。老师住的宿舍楼道间没有灯,墙壁粗糙没有粉刷,房内没有卫生间。

眼前的环境更加坚定了她扎根基层教育的决心,她牢记自己党员和南华学子的身份,在实践中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发扬南华学子“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精神,她做好了排除万难、一心支教的心理准备!

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激动与紧张她还记忆犹新:她在台下反复练习,第一次上课那天,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她快步走上讲台,紧张的情绪没有得到半分缓解,让她瞬间放松下来的是孩子们热烈的欢呼声和鼓掌声。

初为人师,她深知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她把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践行到教学实践中。她逐步进入备课、上课、听评课、改作业的教学正轨,形成了课前听写、课中抽查、课后督促巩固的教学模式。

二、大山支教坚使命

她用一课本、一粉笔、一黑板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既当教书先生,也当知心姐姐。

古塘乡学校师资紧缺,教师流动性大,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孩子们的知识基础薄弱。她第一次遇到上到初二还不会写拼音的学生,这让她既惊讶又忧心。在她的帮助下,这个学生的拼音有了明显进步,平时听写、考试中都没有再因拼音错误而丢分。像这样的学生,她帮了一个又一个。

古塘乡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陪伴使得他们“早当家”,家庭爱的缺失使得他们性格乖戾。家访过程中,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在家中独自和爷爷相伴的孩子,爷爷身体不是很好,这个孩子在学习的同时还要照顾爷爷。她心疼着这个孩子的懂事、独立。在批改作文时,她看到这个孩子写到自己的成长经历,私下找到这个孩子说了很多。办公室里,她和班主任交流学生情况,她明白了性格乖戾的孩子并非天生,而是成长环境,在学校,她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像这样的事情,她做了一件又一件。

“她尽心尽责,严格要求学生,更严格要求自己,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把知识带给他们,教他们怎么做人,课后经常找学生谈心。也时常看到她把学生叫到办公室,督促他们背诵课文、默写字词。”213班班主任这样说道。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各学校延迟开学,古塘中心学校启动停课不停学方案,远在家中的她在线上教学,备课、上课、改作业、写评语,她从不懈怠。4月初她返回古塘中心学校,此前做好了隔离、途中做好了防护。4月7日,她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迎接学生返校。复课后,她每日戴口罩给学生上课,并收集各班体温测量表。

三、大山支教师生缘

在古塘,她度过了四季,春天的田野最清香,夏天的蝉鸣最悦耳,秋天的果实最丰硕,冬天的暖阳最柔和。最美的风景当属这里的孩子们,响彻整个校园朗朗的读书声是最动听的音符;课堂上争相举手回答问题的他们是最美的画面。伴着上下课铃声,她和孩子们共度了无数个45分钟。时间的积累带给孩子们的是知识的增长,带给她的是无穷的快乐。

她是孩子们学习上的引路人,也是他们生活中的好伙伴。课后,她和孩子们下五子棋,他们在白纸上画好细细密密的方格,分别用黑色和红色的笔在“棋盘”上“落子”。她总下不赢她的课代表,每次课代表都得意地说:“我又赢了!”孩子们为生物课准备实验材料,在土里挖蚯蚓,他们有的挥着锄头,有的拿着瓶子等着装蚯蚓,她加入到孩子们中,拿起锄头,挥动锄柄,几条蚯蚓活蹦乱跳地映入眼帘,孩子们开心地撸起袖子就抓,她放下锄头,和孩子们一起抓起蚯蚓放进瓶子里,大家虽弄得满手是泥,但都笑得很甜。运动会上,孩子们有的奔跑,有的跳高,还有的跳远,她为孩子们加油打气,用相机拍下他们在赛场上最拼搏的一刻。

她是求源竟委的老师,也是对学生关怀备至的大姐姐。有一次,她碰见班上一个女生的衣服被水淋湿了,她心想:淋湿了怎么行呢?急忙说:“去我宿舍用吹风机吹干吧!”学生说:“没事儿,没有淋湿很多,夏天也干得快。”她说:“那可不行,万一感冒怎么办?”于是马上带着学生回到宿舍,边用吹风机吹衣服边告诉这个孩子:“以后走路注意点,不要走屋檐下。”在这个孩子的作文里,写到了她带自己回宿舍吹衣服的事情,她还写到:我已经把罗老师当成自己的姐姐了。

四、大山支教成果丰

一年的支教时光,带给她工作的历练和自我的成长,这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她是学生心目中有责任心和耐心的老师。离别之际,学生吐露心声:“罗老师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又给了我包容,让我体验到人间很温暖,让我感受到老师也是很好的,我开始喜欢上语文了。”

她是同事眼中严谨教学、谦虚好学的老师。古塘中心学校政教主

任评价道:“在这一年里,她的成长很快,现已经成长为一名业务能力很强、学识水平很高、合格且优秀的老师。”语文教研组长说道:“她工作认真负责,每堂课都充分准备,向45分钟要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她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关爱有加,在教学方面虚心求教,是一个难得的好老师,现在她要走了,我们都舍不得她。”语文退休教师如是说。

教学中,她实践“以真理教书、用真情育人”的教学理念,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积极参与编写古塘中学语文组编写的《春苗》第三十七期和第三十八期;耐心指导213班学生发表文章共七篇。213班学生获得语文单科竞赛一等奖、考试中取得语文单科最高分、班级名次进步到年级第二名等这些成绩都与她的辛勤付出分不开。她的教育教学获得当地政府、学校的一致认可,在2020年7月支教任务结束时,当地政府和学校共同给她颁发了“优秀支教队员”荣誉证书。

她将始终珍藏这份师生情谊、延续这份同事友谊。如今,57个孩子的名字是她一生难忘的记忆!这段支教经历是她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一笔,激励着她为教育事业不断奋斗!



04创 新 创 业 类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缘起文创 相逢竞赛

“缘起文创,厚积薄发。”这是宋宏霖在其文创工作日志扉页上的题词,彰显了这个从澧州丘乡走出来的青年所蕴含的青春力量。年幼时期父母的耳濡目染,让他比同龄人更早地完成了商业上的启蒙,也让他比一般人具备更敏锐的商业嗅觉、更成熟的商战心态与更宽广的商业格局。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老一辈湖湘儿女身上的果敢、倔强与守信,更让他懂得吃得苦、霸得蛮的硬道理。与多数的文创工作者总是讷于言表不同,这位草根创业者在聊起创业历程时总是能侃侃而谈。2017年年中,偶然间受赠一张书境文创的手绘明信片,光影虚化的塑造、构图线稿的搭配,让这位骨子里有着一种文艺气息的青年备受感染,于是一颗文创的树苗在其心中悄然种下。“敢想更要敢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宋宏霖一直秉持的人生规范。作为营销专业出身的学子,其调研了南华大学、重庆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数十所高校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归纳出文创纪念品在高校文化建设体系中大幅度缺失的特点,在南华大学成立了书境印象文创工作室。“书境”代表着产品的体系要以手绘为依托,与纪念品相结合,共同去渲染校园文化。而“印象”正如他所期待的那样,希望每一份产品脱离产品的本质,而是要在消费者心中去产生认知,增强影响。团队组建完成仅仅两个月,书境印象累计已设计制作文创产品十余种,涉猎钥匙扣、书签、明信片、剪纸画册等种类,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带着一份创业的热忱,宋宏霖深知知识文化水平在创业过程中的意义,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科技竞赛与创新创业竞赛,其所参与的《基于自抗扰控制(ADRC)的平衡车设计》获得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立项,《一种加装于普通家用窗户的逃生器》项目获得小挑战杯创青春创业大赛省赛铜奖,并获得南华大学“十佳创新创业先锋”及“自强之星”称号等二十余种校级奖项,入选年度湖南省科技厅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菁英培育计划。路漫漫其修远兮,磨砺促人成长,在不断的自我提升中,他渐渐意识到更应大步迈前。

二、挫折丛生 团学历练

“我相信古老的成功法则,每失败一次,就等于走上成功一次。”这是宋宏霖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2017年年末,书境印象文创工作室步入正轨之际,其实他身上只穷得只剩几十块钱了。文创纪念品不是轻资产,涉及根本的囤货成本,作为一名家境普通的人来说这份经济负担着实不易。在未了解股份架构、投资流程的情况下,经济的巨大压力便让他被动接受了一份不合理的投资协议合同,于是乎退股机制的惩罚让这位农村走出的孩子身心焦虑。“那段时间是我最难熬的日子,团队的分离、负债的压力、创业的迷茫等交织在我的生活中,我每天睡在店里的地板上,用一些桌布来当被子,冷了就用一些毕业季校服堆在身上,旁边的滞销品就像我们孩子一样牵动着我的心。”宋宏霖在谈起这段经历时如是说。“但创业的挫折从未消磨我对于生活的信心,正是这段团学工作的历练让我愈来愈强。”在2018、2019、2020年这段时间里,在一边维系店铺正常运营的同时,该同学先后担任了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副主席、校学生会副主席兼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校学生会主席等职务。他认为他与大家一样是一个脆弱的普通人,甚至还不具备一个创业者的全方面素质,但学生会和学社联能给予其一个管理团队的平台。于是积极进行大挑、节能减排大赛、互联网+大赛等一系列创新创业竞赛的筹备工作。此外积极协助各协会开展工作,顺利进行了MPACC案例大赛、国贸职业技能大赛、市场调研与分析大赛等一系列学术类竞赛工作的开展。2019-2020学年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以及学社联成员,在完成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扶持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发展,组织各类校级大型活动的展开。2020年至今担任校学生会执行主席,协调组织各类重大事务。团学的历练,让他愈发成长,明白作为一名创业者,自身应该做什么,怎么去管理好一个团队。

三、厚积薄发 全面发展

1寻寻觅觅 柳暗花明

目前宋宏霖所经营的项目蒸湘区书境印象中心-印象南华已成功入驻南华大学创业园,并于2018年作为南华大学创业园优秀项目迎接省领导检查和校友来访。与安徽大学、宁夏大学、东华大学、厦门大学等进行深度合作,人们总是说“一流做平台、二流做服务、三流做产品”,书境印象文创中心目前正在向三流往二流发展,提供成体系的纪念品服务方案,并在2020年负责衡阳市政府及衡阳市油茶产业协会所推出“雁城酥薄月”项目,产品亮相28届广州博览会。团队已累计生产设计文创案例60余类,并涵盖衡山手绘、南华大学手绘、衡阳师范手绘等各地风景设计图稿。在这个过程中的成果,离不开南华大学学工部及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老师的鼎力支持,可以说没有南华这片热土,就没有如今的书境印象文创中心。

2、责任担当,回馈社会

南华大学高山书记曾在第十次学生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做好广大同学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回顾宋宏霖的创新创业生涯,也是在不断求索中为社会贡献。大一暑假,他作为志愿者参加学校举办的为期半个月的湖南省大学生暑期“情牵脱贫攻坚”实践活动,奔赴湖南省涟源市申家村开展脱贫攻坚-申家村旅游规划设计服务活动,将自身文创的种子播撒在申家村的乡间小道。而大二暑假,他跟随南华大学博士服务团一道共同展开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农村了解特定的风土民情,并慢慢将所思所想融入他自身的科研创新项目中-伍陆印象非遗文创项目。“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一名草根创业者、一名中共党员,他从未忘记其一路走来的初心和目的。课余时间他走进中小学,展开公益讲座,并自主设计制作各类文创小礼品送给当地学生,文创启蒙认知,认知改变人生。

3、逐梦南华,文创再出发

文创代表一种文化,而文化能感染人、能熏陶人,一份礼品,饱含的是一份热忱与期待,是一份传承与热爱。而在创新创业这条路上,正如他一直提到的“从未轻言放弃”,立足南华,发展南华,面向全国,走出湖南,这是他的目标,也是每一个文创工作者心中简简单单的文创理想。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他在每一次创业挫折中成长,在每一次竞赛困境中开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他就是南华大学最美大学生候选人-宋宏霖!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源于热爱,成于担当,奋做双创工作者

他的一切都源于他的工作,更是源于他对创新创业的热爱,入学初便有幸成为一名双创工作者、服务者。于2018-2019年间任职于校团委创新创业部,在此期间,时刻牢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认真完成我校各大赛事的承办工作。窦志晗同学讲到双创工作的初心,永远不是取得多大的成绩,而是工作后换来各位同学一句中肯的肯定,可能只是只言片语,但他想那定是所有双创工作者的荣誉感,正是保持着这样的一份热爱,他时刻不负重担,组织开展多次创新创业类讲座或活动。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他和他的团队组织的南华大学科普知识竞赛,从启动到结束全程持续一个半月,参与人数超2000人。对于首次举办大型活动的他及他的团队来讲,可谓困难重重,途中也是坎坎坷坷,在活动结束后他和他的团队对于一些小失误十分自责。可就在此时,群中刷起了一千多条消息“你们辛苦了!”,那一瞬他和他的团队只说了三个字“值得了!”。他事后说可能在你们眼里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是两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语,但在他们心中,那便是他们的力量,他就是这样一个将双创工作融入自我的人。

二、当仁不让,风帆起航,争做双创参与者

作为一名双创工作者,见证了太多团队的拼搏与奋斗,那种团队精神深深打动了他。他以此为契机,慢慢在创新创业的路上前行,于2019年加入“卓创”创新团队,开始着力于技术的提升,争做一位双创参与者。团队会上的科技前沿让他大开眼界,会下的实操让他自愧不如,尽管当时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小白”,但他还是一位不言放弃、勇于拼搏的人,自那之后,他开始在学习之余,学习51单片机等专业知识,并成功掌握部分电控技术。也正是以此,与团队其他三位同学组建了一支小队,用了半个月的日日夜夜,疯狂查阅文献,同时采取“每日一小会,每周一大会”的模式时刻跟进项目进展,终于在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荣获国家级立项。奋斗后的满足感、成就感促使我更加坚定的走在双创路上。2019年由他带队组建了一支“挑战杯小分队”,在疫情期间,面对各种技术难关,他们技术方面各自为战,提升实力,最后不负付出,成功夺得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这两次经历,让他继续走在创新创业的路上,并于2019-2020年度,共获国家级荣誉4项,省级荣誉4项,市级以及校级荣誉16项。

三、砥砺前行,增强实干,勇做双创践行者

两年的双创路令他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一位“双创人”,这也促使他想向前更进一步,勇做双创践行者。由此想法,他于2019年参与企业实习两次,时长达两个月,同时参加创新创业类活动及讲座。他慢慢发现创新带动创业这个方向,并积极践行,参加syb培训并成功获得结业证书,以此获得网店经营许可,不过仅仅一个月后网店就结束了经营。面对失败他没有放弃,慢慢的实践让他觉得作为当代大学生创业要懂得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要转化专业优势。在这个灵感的启发下,他开始在原有合作关系的创业园店铺中创建自己的小team,并主打技术合作,主要包括网页开发或CAD制图等技术部分设计与对接,也于2020年成功与几家企业和店家合作。可能当前的他只是双创践行者路上的一只蝼蚁,但他相信在他的拼搏下,双创路上定会有自己的桃李。



05自 强 不 息 类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勤勉务实,拼搏奋进

她来自湖南省一个贫困偏远的小山村,父母都是淳朴的农民。由于家庭贫困,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便外出打工,因此她从小就是留守儿童,由外公外婆抚养长大。她自小立志要走出小山村,相信自己能活出不一样的精彩。父母常教导她要吃苦耐劳,这也练就了她坚韧不拔、自立自强的性格。她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富足的生活条件,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自卑,因为她始终相信:只要不懈奋斗,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6年9月,经过自身努力,她考上了南华大学,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想。但高昂的学费让她更加感受到生活的不易,所幸有生源地助学贷款可以缓解一部分经济压力。她深知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大学五年来,她始终坚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她有着极强的自律意识,能按时按质完成学习任务,一直以来,她的专业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均排名专业第一,曾获得2次国家奖学金、1次国家励志奖学金、3次南华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她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来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回报国家和社会。

二、自强不息,攻坚克难

科研方面,她主持了2019年湖南省和南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课题各一项:省级课题“稀土有机框架材料(Ln-MOFs)的制备及其对铀酰离子的吸附和荧光识别研究”;校级课题“湖南省高校医学生实验室安全知识的知晓度调查研究”。

对于本科生来说,科研极其不易,但她努力攻坚克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二便开始申请学校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由于是第一次申请,在撰写项目计划书、开题报告,以及项目开题答辩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第一次申请项目则以失败告终。这对她来说是一场打击,但她并未气馁,接下来认真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为下一次的项目申请做准备。努力终有回报,大三时,她申请的2个项目成功获得立项。当然,这离不开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成员们的团结合作,对此,她很感谢他们!这些经历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不放弃,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机会是会眷顾有准备的人。

省级课题的实验结束后,她便整理好实验数据,查阅文献并以第一作者撰写论文《Ln-MOFs的制备及其对铀酰离子的吸附和检测》。经过反复修改,论文投递到了EI收录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在投稿过程中,她经历了两次退修,但她相信“从来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经过长达6个月的退修、修改再投递,她的论文终于在2020年5月被录用。

三、砥砺奋进,全面发展

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科研成绩突出,还围绕“成长成才”的目标,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奋进,每一步都踩出了深深的脚印,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服务同学,积极进取

大学一年级,她担任16级预防02班班长,组织班级同学参加院辩论赛,获得院第16届辩论赛决赛“冠军”。在她的带动下,经全班同学共同努力,班级被评为南华大学2016-2017学年“先进班集体”、南华大学2019-2020年度“十佳团支部”。大学二年级,担任院学生会女生部部长和班级学习委员,在班上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她组织成立班级学习帮扶小组,帮助大家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为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组织班级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班级被评为2017-2018学年“南华大学志愿者班集体”。作为女生部部长,参与组织2017级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获得校“二等奖”。大学三年级,担任院学生会副主席和学习委员,工作能力强,认真负责,组织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2018年大学生田径运动会,荣获“女子团体第五名”和“精神文明奖”;组织2018级新生军训大合唱,获得校“三等奖”。她始终秉持“奉献学院,服务同学,锻炼自己”的宗旨,真正做到为同学服务,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校园建设添砖加瓦。

(二)投身实践,勇担使命

大学一年级暑假,她作为志愿者参加学校举办的为期半个月的湖南省大学生暑期“情牵脱贫攻坚”实践活动,奔赴她的家乡——湖南省涟源市开展脱贫攻坚调研活动。当她顶着烈日,跟随带队老师和同伴们在乡间小路上走门串户时,她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因为她看到的是烈日炎炎却依然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的人们。对比之下她更发觉到,原来她读书的条件是多么的好。因此,她在心里默默决定,以后定当珍惜学习机会,更加认真地学习!

大学二年级暑假,作为学生领队组织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服务志愿队”再一次奔赴学校对口扶贫点——湖南省涟源市申家村开展“健康体检及慢性病疾病预防知识宣讲”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她和团队成员运用预防医学专业知识,为村民进行免费的血糖、血压测量等健康体检,并作为主讲人之一为村民普及慢性病预防知识,收效良好。她还负责策划活动主题与方案,筹备活动宣传物料,同时也负责宣传报道。在此期间,她积累了许多团队领导与合作的宝贵经验,还荣获“湖南省三下乡先进个人”称号。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透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她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她认为,社会实践是每个在校大学生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她在锻炼,在成长,跌跌撞撞似乎很平常。她认为,我们都还年轻,即使有再大的困难,我们都应该有勇气和耐心去战胜它。她在社会实践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社会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今年的新冠疫情让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度成为焦点,她作为一名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也深刻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在为自己的专业感到骄傲的同时,她觉得肩上也多了一份责任感与使命感。她非常感谢南华大学、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将铭记自己是南华人!是南华公卫人!要始终秉持“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刻苦锤炼技能本领,从而更好地报效国家,回报社会!

(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国旗下,她饱含深情、铿锵有力地对同学们进行演讲。2020年全国人民勠力同心抗击新冠疫情成果显著,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公共卫生领域存在的缺乏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所以学好预防医学专业知识和进一步学习深造赋予了她更深远的意义,也让她更加理解了“使命担当”的含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员,她要求自己一定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本领,将来贡献社会。

因为勤勉务实,自强不息,她战必胜、攻必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因为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她在继续努力、砥砺前行,决心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她就是李映梅,一位“勤勉务实、自强不息”的最美大学生候选人!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身处逆境  自立自强

她出生农村,4岁开始就寄居在外婆家,父母皆外出打工,12岁生日那天,母亲离家出走,并带走了家里的全部存款,这是她家的一大转折点,也是她人生的一大转折点,这个曾经混日子的小小少年成熟了好多好多,从小学成绩倒数且不招人喜欢的胆小鬼到初中用奖状贴满一面墙的蜕变,正是她在努力变强变大的最好证明。暑假她会带着妹妹去给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做饭,父亲起早贪黑地在工地上赚钱和被腰间盘突出折磨得直不起背的一幕幕都是她高中三年一直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她说曾经很羡慕高三还去网吧玩游戏然后被父母抓回来的同学,因为他们还可以像个孩子一样惹父母生气,而她却在担心自己成绩下降会不会让对自己寄予厚望的父亲受到打击……

在大学期间,她做过各种代理和兼职来赚零花钱,在大二,她很少问父亲要生活费,凭借奖学金她还给了父亲一笔钱缓解父亲的经济压力,报喜不报忧,喜欢给家人分享每一件喜事,却从不让家人担心,是家人眼里的乖孩子。

学习排在第一位,大一专业成绩年级第三,大二专业成绩年级第二。她上课坚持坐前排,认真听讲又积极回答问题,一般最早出寝室,最晚回寝室,尽可能让自己多学点知识,大一过CET-4、CET-6,同时也积极参加比赛。

二、迎难而上  自强不息

为了改变自己容易害羞和不自信的特点,她大一便加入外联部和自律部等部门,去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了拉赞助跑遍了市中心,被骂过被嫌弃过,也不曾畏惧不曾放弃,认真的做事态度,也使得她大二有机会留任外联副部。大二她还被选为了班级学委,是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桥梁,认真地辅助老师,又耐心地解答同学的疑问,积极了解同学的情况和想法,课内外也努力树立好榜样。大二也开始在党支部帮忙做事,做各种复杂的文件,现在是党支部的负责人。大量的工作使得她比其他同学少了很多时间,熬过很多夜,但她也不抱怨,而是告诉自己要更加提高效率,向优秀的学长学姐学习,平衡好工作和学习。曾获:2018-2019校优秀学生干部,2019-2020院优秀学生干部,各种院优秀干事和工作者等荣誉。

除了学习和工作,她也注重运动,大二她代表学院参加了大运会,一个人就参加了三项,并在女子三级跳和400米接力赛中取得了第八名的成绩,还被评为了校优秀运动员。

她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大一便当选为班级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并取得结业证书,大二成为了年级第一批发展对象,参加发展对象培训班顺利结业且被评为优秀学员,并于同年12月5日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疫情期间积极捐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2018年,他入学南华,在第一次班会上班助提到,对于船山学院英语专业而言,要拿到国家奖学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在那次班会后,他心中埋下了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种子——拿下国家奖学金!为这一目标,他一直努力前行着,认真学习,虚心求教,课余时间都会钻进图书馆、自习室。从专业教材到课外读物,他以求知若渴的态度汲取着知识。也因此,他自进入学校以来成绩一直位列上游,综测成绩连续两年均位列年级第一。

但是,大二学年评选国家奖学金时,整个年级只有1个名额,由理科专业的学生夺得,他失败了。但他没有放弃心中的种子,他深知比他厉害的人比他还用功,因此他加倍付出,留在图书馆、自习室的时间更多,身影变得更加忙碌。通过努力,一年后,他以专业排名第一、综测排名第一的成绩成功拿下了国家奖学金,心中的种子最终萌芽生长。

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事实上,进入大学之前的他英语并不算拔尖,但出于对语言的热爱,他选择了英语专业。机缘巧合下,他在2019年10月现场观摩了湖南省第二十五届英语演讲比赛。在这次观摩中,他看到各个学校的精英选手们在演讲舞台上或风趣幽默,或激情昂扬,挥洒自如。他看到了自己与优秀选手之间的差距,这一次,他在心中又埋下了一颗种子——成为一名出色的英语公众演讲者。

回去之后,他坚持每天听英文广播模仿地道发音;抓住一切机会练口语,课堂上、英语角活动里随处可见他的身影;虚心求助于专业老师,平均每天学习英语八个小时。他还不放过寒暑假时间,利用假期参加口译集训,集训期间,白天八小时听课和练习,晚上十二点还在写翻译作业。

终于,厚积薄发,参加校英语演讲比赛连续两年拿到了第一名的成绩,随后作为演讲比赛种子选手接受训练,为省赛做准备。但指导老师明确告诉他:“郭俊龙,你知识储备不够、演讲逻辑不清晰、语言不够生动,不可能脱颖而出!”在短板面前他没有退缩,迎难而上,不断挑战自我,彰显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日复一日的训练,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历“敢讲、能讲、会讲”的阶段,让人望文生畏的即兴演讲他最终表现得游刃有余。在湖南省第二十六届普通高校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他以全省第六名的成绩获得二等奖。郭俊龙说他很感谢语院的导师们一路上的指导、陪伴与鼓励,正是老师们的“Sweet torture”,启迪了他的人生之路。

三、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

他一直不认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态度,在搞好学习的同时,他注重自身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在人际交往和团体协作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形成了较好的组织管理理念,具备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大一期间加入院团学分会、校英语协会、院大艺团主持人队等组织,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学习,并协同组织并参与了朗诵比赛、元旦晚会、毕业晚会英语角等多项活动。

大二期间创立了院学社联英语协会,每周四次组织带领同学们进行晚读活动。从音标到单词发音,从经典美文领读到趣味英语活动,他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坚持着自己的热爱。除此之外,他还组织了英语朗诵比赛等活动,在南华大学第二十届英语演讲备赛期间,对院里五位同学进行演讲训练,最终带领团队获得二等奖。

在学习与实践之间,他忙碌着、收获着。遇到困难不退缩,迎难而上,他用行动诠释着自强不息。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带着自信、责任和热情轻装上阵,去执着地追寻自己的梦想。而他内心的种子,也将持续萌芽,向阳而生。



06见 义 勇 为 类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心系家国,放飞梦想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旅程,有人潜心学习岁月静好;有人钻研学术放飞梦想;有人扛起责任负重前行;而他,注定是那个与众不同的热血少年。2018年9月,他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在爸妈为他畅想美好的大学生活时,他却做了一个令众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弃笔从戎,将自己的青春抛洒在祖国的疆域!

2018年的夏天,他带着梦想与憧憬开始了军旅生涯,但部队生活比他想象的还要残酷许多倍。新兵下连,他很“荣幸”地排在了360名新兵中的第350名,在巨大落差面前,他没有独自神伤,没有自我怀疑,他很快调整状态并找到了前进目标。他为了成功竞选新兵副班长,一个月顽强拼搏,三公里不行就负重跑,单杠不行就绑背包绳练,别人睡觉他在训练,别人还没起他已在操场迎接第一缕晨光……皇天不负苦心人,他如愿以偿地冲出重围成为副班长的不二人选,代表连队参加卫戍区新训干部骨干集训。鲜花掌声背后,没人知道他流过多少汗水忍下多少苦痛,这些都化为了精神信仰融入他的血液!

二、身着戎装,心系人民

2019年9月,长期的负重训练导致他双膝半月板损伤,在前往解放军总医院就诊期间,一起突发事件给了这个热血男儿报效国家守护人民的机会。那天就诊结束后,他前往附近餐馆就餐,突然餐馆内闯进几名不明身份人员手持棍棒对餐馆一顿打砸,他们的目标是前厅那台收款机。客人们匆忙逃窜,老板寸步不移地护住收款机,眼看歹徒就要对老板发动袭击,他奋勇向前生生吃下了凌厉棍棒,转头对老板坚毅地说道:“叔,到我身后安全地带报警,我帮您把这钱守护好您放心!”“今天我不倒下,你们就休想往前进一步!”他义正言辞地对歹徒说道。那时,他彷佛不再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小少年,而是浑身散发着光芒的人民正义保卫军!就在等待警察赶来的过程中歹徒趁其不备接连两棍抽在他的膝关节,顿时像按了播放键,所有凶器全朝他身上砸来,但是他好像感觉不到疼痛依然死死的护住收款机直到警察赶来。做完笔录回连队,有新兵战士问他:为什么要在可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还依然挺身而出?他淡淡说道:“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应该的,不需要为什么,不去做才要说为什么!”就是这样淡淡一句话,表现出他英勇无畏的决心和毅力,这正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必备的优良品质,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三、职责所在,英勇无畏

同样刺激惊险的故事还发生过一次。2020年8月,距离退伍离开军队还有不到30天,他还是一如往常地执勤放哨,站好临行前最后一班岗。天气炎热,加之朝阳地区敏感复杂,危险正悄悄袭来。三名地方人员朝他所在哨位走近,他连续三次警告但对方仍然没有要停下脚步离开的意思,他意识到情况异常,正准备向应急分队报告时,三人中的一人突然从背后抽出一把刀朝他砍来,他迅速转身三分钟不到将三人制服,争斗中鼻子挨了一刀。后来有人问他,都要退伍了有必要那么拼吗?他还是那样淡淡地回答道:“有必要,非常有必要,这是我该做的,也是每一名中国军人该做的!”不同的危机时刻,同样的临危不惧,这就是这个少年身上的光芒,他的信仰和使命装点着他,使他成为最优秀最有力量的退伍士兵大学生!

这样见义勇为的事件还有许多,一件一件都是他精神信仰的体现和践行。决心入伍那一天,他就把自己交给了国家和人民,他的灵魂和热血也为国家和人民涌动。他坚信青春不只有眼前的潇洒,还有心间的家国和边关。因为国家总需要有人去保卫,民族总需要有人去振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人生这条路上,田峥同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必将带着信仰和使命出发,摘取知识为食物,依仗科学为指路明灯,时时鞭策自己为了理想努力奋斗。青春激情昂扬,年华悄然成诗,天地有正气,仁勇在其心,最珍贵的年华,成就最优秀的自己!



07乐 于 助 人 类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一、心中有爱  眼中有光

严露出身农村,家风淳朴,她母亲从小就跟她说:“能帮一下别人就帮一下。”她一直将母亲的话记在心上,助人为乐也在心中埋下种子。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都以能帮助他人为快乐之本;进入大学她积极参加学校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坚持参加义务献血、志愿服务等活动。

2019年6月,严露在一次献血过程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的相关信息,于是“顺便”多抽了几毫升血样,录入中华骨髓库。她认为:“付出一点点小代价就能救人一命,挽救一个家庭,十分值得!”2020年7月,当严露收到配型成功的通知,在被问到救助意愿时,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并于8月份完成HLA高分、体检等捐献资格筛查。获得救助的是一名重度地中海贫血患者,这是一种由基因异常导致的疾病,基本上不能通过药物治愈。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该病最为成熟的治愈手段。然而,造血干细胞的配型十分不容易,人类非血缘关系的HLA相和率是1/400~1/10000,在较为罕见的HLA型别中,相和的几率只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

二、心中有爱  行中有责

2020年7月,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时,严露正在广东省东莞市打暑假工,刚开始以为是诈骗电话,家人朋友也叫她提高警惕,直到接到衡阳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后,严露才放松警惕。了解配型成功的事实后,严露当即同意捐献,并立马告诉父母捐献一事。起初她父母以为捐献要穿刺骨髓,是反对的;室友也很担心,还劝她慎重。她上网查找了很多资料,了解了一些相关案例,并向父母、室友解释说明这种捐献方式对身体是没有危害的,这才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在做好父母思想工作的同时她主动与湖南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中心取得联系,表示希望尽快捐献,让患者得到更早的救治。

三、心中有爱  自然坚强 

因为怕父母担心,去湘雅医院捐献干细胞时严露没有让父母陪同,一个人拖着行李箱就过去了。从10月10日办理手续入院,10月11日开始为期4天的皮下注射动员剂,10月15日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到10月17日出院,全程严露都是一个人。当记者询问原因时,严露说道:“如果妈妈跟过来,只能在外面眼巴巴地等着,肯定会担心着急,我在里面打针抽血也会担心她。”

生的种子已种下,希望的枝丫也在酝酿成长。10月15日下午2点,严露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结束,造血干细胞运送小组到达采集室,将这份珍贵的138毫升造血干细胞送往受捐献患者所在的医院。“严露同学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这种爱心善举、博爱无私的奉献,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湖南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中心主任张赞这样评价严露同学的这一举动。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2020年10月25日10:00,周煜中在医院北门对面农家小厨餐馆就餐时,突遇一老年男性意识丧失倒地,当时老人的家属不知所措,而其他的顾客都惊慌不已,这种情况下,他毫不犹豫的上前查看老人的具体情况,判断患者生命体征,边迅速安抚好家属及顾客的情绪,让餐馆老板协助开阔施救场地、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迅速询问患者家属其病史(得知该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脏支架植入病史),在判断该患者自主呼吸停止及大动脉搏动难以触及后,果断地对该病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并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在施救约10分钟后,老人恢复了自主呼吸和意识,为患者的进一步抢救赢得的宝贵的时间。救护车随即到达,将患者送入我院急诊科进一步抢救治疗。患者家属对周煜中的施救行为表示非常感激,给与高度评价。

周煜中同学跪地救人的画面被热心市民拍摄下来,在各大短视频应用中不断刷屏,他的事迹被红网、腾讯网、搜狐网、湖南24小时、掌上衡阳等主流媒体平台宣传报道,收获广泛好评,成为了一段佳话。周煜中同学救死扶伤、见义勇为的行为展现了南华学子的大爱与情怀,体现医者的担当与能力。周为广大青年树立榜样。周煜中同学平时表现优秀,为人和善,学习刻苦,踏实勤奋,老师、同学对其评价很高。符合南华大学“最美大学生”评选见义勇为类别要求,特推荐其评选第二届南华大学“最美大学生”。


08孝 老 爱 亲 类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突来巨变,励志图强

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11月,舅舅在云南突发脑干出血10ml紧急送入ICU,期间辗转各大医院进行治疗,而后虽病情稳定下来但家庭已无力继续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最终舅舅不得不回到家里继续康复治疗。后来,舅舅全身瘫痪。外公外婆年岁已高,表哥远在内蒙古当兵,母亲又要赚钱养家,放假期间她利用自己所学的护理专业知识积极为舅舅做康复锻炼,为其翻身擦背、修剪指甲。同时她尽力安抚家人情绪,即使自己内心万分难过也咬牙坚持。在校期间她参加勤工俭学,尽自己所能为家庭减轻负担,勤奋刻苦,努力学习,以自身优异成绩回报家人。

孝老爱亲,自立自强

在她一度以为生活有所好转时,外公又于2019年4月因急性胰腺炎住院,外婆因患糖尿病十余年走动不便,母亲在外打工,她在兼顾学业的同时照顾生病的外公外婆,买菜做饭,每天坚持步行去医院送饭。外公出院后,同年10月,外婆又突然中风偏瘫。作为一名护理学子,她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为家人提供照护。面对接二连三的家庭变故,她依然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每天笑对他人,自强不息,克服困难。但上天仿佛想要磨练她的心智,同年11月的一次夜里,她在校帮助老师整理党支部材料期间突发剧烈腹痛被送入急诊,查出卵巢旁有一个6cm的肿瘤急性蒂扭转,需立即行急诊手术。她在疼痛之余仍不忘瞒住家人,再三询问医生是否可以自行签字手术,但医生不允许,迫于无奈还是让老师给母亲打电话通知此事并授权老师代为签字。做完手术后,她明白如果不快点好起来只会让家人担心,于是术后6小时就下床康复,即使重心不稳仍坚持下床。住院的3天时间里,即使家人不在身边她也丝毫不怨,老师同学的关怀让她的心里倍感温暖。她下定决心更加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报答祖国、学校、老师和同学。

内外兼修,全面发展

面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家人的支持,她一直心存感激。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作为学生,她潜心求知,博学笃志;作为学生干部,她积极上进,甘于奉献,努力做到内外兼修,全面发展。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用自己的爱心、耐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09团 结 拼 搏 类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砥砺前行·弘扬奋斗精神

十年风雨,砥砺前行,不变的是初心,坚守的是情怀。“科学艺术一体 细节整体一身 博识知行勤勉 严细务实求精”是他们的队训;“科技创新,实践历练,格物致知,经世致用”是他们的宗旨。十个春夏秋冬,梦之队始终坚守在科技创新的第一线,始终坚守团结拼搏阵营。

2009年末,在崔爽和杨刚一等人的带领下,南华大学校园内,一支前所未有的团队组建成功。他,就是梦之队。

创建伊始,匮乏的资源使团队发展举步维艰。而他们的团队成员克服活动资金匮乏、工作场地受限等艰苦条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队初期,仅有5名队员,但他们拧成了一股绳。没有经费支持,他们就一起凑钱做项目赢得奖金,循环使用获奖项目的奖励资金。没有场地提供,他们则到处奔走租借、一同动手搭建场地。没有技术的传承与指导,他们也要不分昼夜地学习探索,通过不断深入的自学和团队探讨,他们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项目。   

在基本维持团队基础项目运行的前提下,他们依旧弘扬着共同奋斗的精神。他们还是共同担负着整个团队的未来,不畏艰辛也从不掉队!他们鼓励并指导队员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额外参加各种比赛,积累经验的同时也为团队回笼部分资金。经过一年多的管理和革新,团队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设置各个部门,明确分工,强化责任,科学管理,追求卓越,一个由起初的5个人发展成为由核科学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以及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等各个学院与年级的学生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

在发展的道路上,团队强化组织管理,完善相应制度,逐步与衡山Π机器人战队、智能小车协会、医学院解剖协会以及南华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积极关注参与各项科技创新赛事,从2010年至2020年10月,团队先后开展立项会议50余次,项目研讨会100余次,总结大会50次。2020年,团队项目以能源科学为中心,涉及核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机械设计、医学、化学、农学、经济学以及教育学等各个领域。

十年前,他来了,他是一个人、一粒籽。十年后,他们来了,他们是一群人、一片林。梦之队科技创新团队,十年如一日砥砺前行,团队同拼搏共付出,铺就了踏向梦想的道路。一路上,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玉汝于成,终而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薪火相传·谱写青春华章

属于青春的历史令人萦怀,充满朝气的精神催人奋进。过去的10年中,梦之队接力似的薪火传承,吸收并培养了一大批相当优秀的大学生,其中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就有120余人次,日常团队成员维持在15—35人之间,现有队员32人。

梦之队队员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为自己大学生活和未来之间画了一座“桥”。团队创始人崔爽(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2009级核技术专业和杨刚一(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2007级核技术专业)分别于2013年4月成功考取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核技术应用专业研究生,于2011年进入大亚湾核电站工作。

正是梦之队代代的技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才使得每一代的主题和使命站在新的高度上,才会在新的时代奋进新的征程。正是这代代薪火相传,梦之队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肩负着更光荣更艰巨的使命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梦之队2014级毕业生中,贺顺利保送到中国科学研究院,谢玲考研到深圳大学继续深造;梦之队2015级毕业生中,王惠保送西南交通大学,研究图像处理方向,孙淑琪考研到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电磁发射方向,金智伟选择出国到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深造,李扎根考研到扬州大学,崔文星到中核四〇四集团工作;梦之队2016级队员中,肖承兴保送到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方向,曾俊豪保送到湖南大学,研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方向。在南华大学2019届本科“百优”毕业设计(论文)中,梦之队队员肖乾康以《三轮智能小车直立与水平状态的姿态控制研究与设计》、李聪鹏以《Brokk机器人工具头自动换装技术研究》、王惠以《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接触网零部件检测》、金智伟以《六边形氧化钨纳米片的可控合成及气敏机理的研究》获得“百优”毕业设计(论文)。梦之队队员汤文靖、李聪鹏、王惠、金智伟获得“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二〇一九届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以每届人的心血浇灌,梦之队逐渐茁壮成长。多少次日以继夜地研究项目,多少次激荡人心的会议讨论,多少次汗泪掺杂、无声滴落,多少次感人肺腑的团结拼搏、才让这支团队薪火相传、众志成城、谱写出最动人的青春华章?这即使是用最精确的计数器也给不出答案!

众志创新·争做时代精英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那三个诸葛亮呢?他们众志成城,锐意创新,无数的头脑风暴让他们更加坚定地去成为一群时代的弄潮儿。

随着学校近年来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也是学校团委对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改革之际,梦之队从团队长期发展的角度结合团队内需,于2013年6月与南华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达成合作,旨在引导全校大学生关注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一定程度上推进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同时保留梦之队的独立性,和全校其它科技创新团队一起发展。在创新创业的思潮之下,梦之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的帮助下梦之队成功入住创新创业学院,并且得到场地和资金支持,队员们可以无所顾虑的做自己的事情,真正融入创新创业当中去。

梦之队的科技活动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极大地帮助了队员们拓宽眼界和加深兴趣。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重要课题立项,往往需要团队自学新的知识,通过设计电路、编写程序、建立数学模型等手段研发新的机械构造、控制理论、逻辑算法进而制作出实物模型等。对内组织成员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广泛参加包括互联网+、挑战杯、节能减排、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衡阳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在内的各种级别的大小赛事。

过去的几年梦之队硕果累累,赢得了老师学生的欢迎和支持。

荣誉,不单单是肯定,更是鞭策。荣誉属于过去,梦之队必将谨记“科技创新,实践历练,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的宗旨,不忘初心、团结拼搏,众志创新,争做时代精英!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时代背景之下,交叉学科、全能型人才、综合素质、学习能力越来越被社会重视和需求的时代,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智能机器人离我们越来越近甚至已经出现在身边。梦之队科技创新团队,他们能够充分利用团队优势,众志成城、共商创新创业,不断响应国家号召,提出新要求更高目标,为智能化、现代化建设献一份力。

团结拼搏·同心铸就辉煌

 纵观古今,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集体的团结力量。“人心齐,泰山移”,梦之队取得今天的成就不只是个人的努力,还有团体的协作。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砥砺前行、锐意创新,铸成了梦之队每位队员心中永恒的光。

 队员贺顺利:“我很感恩梦之队……离梦想更近一步,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对我的人生路上多多少少都产生了影响……”

 队员王惠:“……在梦之队这个大家庭里学到了很多,感谢梦之队这个平台开阔了我的视野,实现了我的创新梦……在梦之队里能够看见比书本更广阔的世界。”

队员孙淑琪:“……同时能为你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平台……无论多困难你一定要去做它。”

队员崔文星:“……回首大学四年的生活我觉得梦之队给我的感情是最深的……”

队员张耀元:“……收获了来自梦之队这个大家庭和各位小伙伴的温暖和启发……”

队员汤文靖:“……在梦之队能够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队员曾俊豪:“……本科的科研之路能跟团队里优秀的同学们一起度过、一起成长,是我这四年来最快乐最值得怀念的记忆……”

在困难面钱,他们从未低头,团结拼搏、勇于奋进。为了实现良好地控制,一遍又一遍地调试代码,队友坚定的眼神将他们从失望的深渊中拽回。在切割型材的电光火石间,伴随的不只是汗水,还有青春的光芒。

而今,他们绝不止步当下,团队仍将合力拼搏。他们以大国梦为团队梦,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团队发展的战略支撑,以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为源泉、团队技术创新能力与传承为渠道,团结一致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实现2035年的远景目标而增砖添瓦。梦之队立于梦之繁枝,倾全队之力,挑国之重责、担国之艰任以共铸辉煌!




 滑动下文查看更多事迹简介 

辩论社是一支纪律严明的社伍

16年,辩论社形成了一套具有土木辩论社特色的规章制度,也养成了铁一般的纪律原则。辩论社不断完善与发展训练制度、奖惩制度、请假制度、选拔制度以及其他活动制度。训练制度上,“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训”是辩论社训练的底线要求,“不松懈、不骄傲、不满足”是辩论社训练的基本态度,坚持“每日独练、每周集训”,确保训练常态化进行;奖惩制度上,坚持利用“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方法及时发现问题、查缺补漏,同时坚持“有功必奖、有过必究、功过不抵”的工作原则积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请假制度上,“一切为了社伍、为了社伍一切、课余活动为社的事务让行”是每一位社员都遵守的请假原则;选拔制度上,辩论社总结经验、摸索方法,形成了“院赛+面试”的选人机制以及“自我论述、面试答辩、无领导小组讨论”较为完善的面试流程,力争做到入社社员“来者即辩、辩者即优、优者即胜”。

辩论社是一个团结有爱的家庭

辩论社重视辩论技能提高的同时,重视社员感情培养与精神文明建设。辩论社有着严肃认真的社内训练的同时,又有着温馨惬意的集体活动。辩论社积极增进社员感情。组织集体旅游、定期聚餐等活动,“送女生回寝室”成为一种习惯,“给社员过生日”已成为一种传统,“毕业老社员回社”更是一种传承。比如,先后有曹旭东学长、周雷学长、陈果毅学长等一大批老社员毕业后利用工作之余回社指导,这充分体现了每位社员对辩论社的深厚感情。辩论社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辩论社通过举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喜迎十九大”等主题辩论赛,积极学习党的思想、政策,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十九大的重要精神,先后产生了陶玥琛、吴启槟等多名共产党员。

辩论社是一个热爱辩论的集体

辩论社利用“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积极投身辩论宣传工作。线上,辩论社利用学院官方微信“论辩生风”栏目积极推送辩论技巧、辩论方法,辩论社还创建自己的土木辩论社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如何打好辩论”系列文章和其他口语表达技巧的文章以提高同学语言表达能力与辩论能力,以及促进辩论爱好者的交流;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我院新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在大众面前积极发言,辩论社还于每年十月展开“土木新生辩论赛”的活动,其中评设冠、亚、季军,若干最佳辩手,并对团体失利但个人实力优秀的辩手继续提供辩论平台开设明星赛,赛后获评明星辩手,在比赛结束后,我社将从辩论赛中历练出来的,有了初步辩论经验的同学进行选拔,不仅为我院提高学生个人能力上出了一份力,更是为我社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在多年的发展后,我院现阶段的人员配置已经稳定,其中以大一辩论社员为代表的新生势力有六人,大二中坚力量七人,大三精英辩手七人,大四经验辩手四人,现工作为大一辩手锻炼实力,大二辩手为校赛准备,大三辩手负责全天候引导帮助与日常决策,大四辩手负责传授经验以及重大事件决策;另一方面,我院辩论社一辩五人,二辩及三辩十三人,四辩四人,保证了各个辩位的稳定。现辩论社社长为18级李嘉曦,负责辩论社日常训练与管理。在现阶段我院辩论社已经实现辩论常态化,大一辩手学习辩论的演绎以及技巧,大二辩手通过各种训练赛提高比赛经验与临场能力,大三大四负责陪练,在团社结构与职能上实现各级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老带新,保证了我院辩论社实力的稳定。

在唐素芝副书记及张孝磊老师的领导下,我院辩论社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实现为学院争光、为同学着想的基本目标。在未来,辩论社将努力建成覆盖全院、面向全校的“口才提升”社团,砥砺前行、不断超越,完成各项任务与指标,为学院增光、为学校添彩。




看了这么多优秀的个人和团队的相关介绍

谁是你心目中的“最美大学生”呢?

快来为TA投票吧~



投票




Tips


投票规则为每天可投票一次每次可给15人投票每次只能候选人投一票,不得刷票!本次投票结果占最终评选的30%为确保活动公正公平大家一起遵守投票规则否则会被取消本次评选资格投票截止时间为2020年11月12日24:00




END


精彩回顾

南音|立冬已至,虽寒犹暖

秋日南华,请君赏


 党委宣传部 

素材来源:学工部

封面:宋昕奇

制图:宋昕奇  莫嘉浩

编辑:邱佳佳  宋昕奇

审核:曾永艳  宋昕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