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党献礼!南华高层次人才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多项研究成果!

党委宣传部 南华大学 2022-11-12



南华大学何卫民团队

在国际顶级期刊

连续发表多项研究成果


近日,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何卫民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Green Chemistry》上连续发表两篇研究论文,并将南华大学大门照片刊登在论文封面;同时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发表研究论文和综述论文各一篇。


《Green Chemistry》由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举办,是国际绿色可持续化学领域领军期刊,2020年度影响因子10.182。《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是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化学会主办,是催化及化学领域唯一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的学术期刊,2020年度影响因子8.271。


有机电化学合成技术利用电子在“电极/溶液”界面上相互传递来推动氧化还原反应,实现了电能与化学能相互转化和化学键的断裂与重组,以此代替传统的氧化还原剂的作用,避免了传统有机反应中化学氧化还原试剂的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副产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环境友好、简洁高效以及经济实用等优点。吡唑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和药理活性,例如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快速高效制备结构多样性的吡唑衍生物是研发吡唑类药物的重要途径。何卫民团队发展了以廉价易得的芳基肼、乙酰丙酮衍生物和二烃基二硒醚作为原料,在无过渡金属催化剂、无化学氧化剂的温和条件下,通过电催化三组份一锅反应制备4-硒醚化吡唑化合物的方法。


同行评审专家和期刊主编对该论文的原创性、实用性、绿色可持续做了非常高的评价,英国皇家学会不仅遴选该论文为首封面论文,还通过其官方媒体报道了该论文https://mp.weixin.qq.com/s/Q40w6vb4sNYRUR7oUPPyJQ。同时,该论文近期也将被《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以Highlight的形式全文报道推荐。


吡唑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和药理活性,例如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快速高效制备结构多样性的吡唑衍生物是研发吡唑类药物的重要途径。何卫民团队发展了一种廉价实用的4-硒醚化吡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以廉价易得的芳基肼、乙酰丙酮衍生物和二烃基二硒醚作为原料,在无过渡金属催化剂、无化学氧化剂的温和条件下,通过电催化三组份一锅反应制备4-硒醚化吡唑化合物的方法。


4-喹诺酮是一类重要的氮杂环化合物, 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硒醚化喹诺酮是一种高价值的喹啉酮衍生物, 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理活性和生物活性, 其高效构建对于开发喹诺酮类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何卫民团队研发了一种绿色可持续的3-硒醚化喹诺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在无金属、无化学氧化剂的条件下,碘化钾/二甲基亚砜反应体系中,电流促进4-喹诺酮与二硒醚发生脱氢交叉偶联反应高选择性的构建3-硒醚化喹诺酮。反应结束后加入纯水即可得高纯度的3-硒醚化喹诺酮产物,且反应体系可以多次循环,不仅大大降低了反应成本,也使反应具备非常优秀的绿色可持续性。


乙醇是一种优质的生物质溶剂,可由甜菜,甘蔗等糖质作物和玉米,土豆等淀粉质作物直接发酵,以及玉米秆,稻草等纤维质原料的水解-发酵大量制备。在化石资源日益紧张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双重压力下,使用生物质乙醇作为溶剂替代传统化石溶剂也将成为化学行业的必然选择。3-胺甲基咪唑并[1,2-α]吡啶是一种重要的咪唑并[1,2-α]吡啶衍生物,具有特殊的药理活性,是多种药物分子的核心骨架。何卫民团队开发了一种绿色高效的3-胺甲基咪唑并[1,2-α]吡啶合成方法,以廉价易得的2-氨基吡啶、α-溴代甲基酮、二氯甲烷和胺作为原料,乙醇作为溶剂,室温下简单搅拌即可高效率的合成3-胺甲基咪唑并[1,2-α]吡啶化合物的新方法。


何卫民


男,安徽安庆人,农工党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Top 1%高被引中国作者,中国化学快报优秀青年学者,化学化工学院学科拔尖人才。主要从事绿色有机合成及原料药新工艺研发。


发表通讯作者SCI论文85篇,其中近5年发表中科院一区论文41篇,他引3500余次,通讯作者H指数39。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项目,授权第一发明人发明专利12项;担任42种SCI期刊审稿人,Chin Chem Lett(中科院二区),Chin J Org Chem(三区)客座主编、青年编委,Chin J Cata(一区)客座主编,Green Synth Cata青年编委。


 论文信息:

1.https://doi.org/10.1039/D1GC00562F

2.https://doi.org/10.1016/S1872-2067(20)63750-0

3.https://doi.org/10.1039/D1GC01017D



南华大学谭庆杰教授

在国际权威期刊

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谭庆杰教授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Allosteric drug transport mechanism of multidrug transporter AcrB”。



在过去5年里,谭庆杰教授与团队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了上千个多重耐药型外排泵AcrB的晶体,并最终展示了13个AcrB结构域的构象重排晶体结构和药物与AcrB复合物晶体结构。与此同时,基于定位突变与药敏分析的结果表明了各类药物是通过其专属的AcrB转运通道(通道1-4)驱动转运至远端底物结合口袋,并最终通过与AcrA和TolC所组成的AcrAB-TolC三聚体结构里的一条中央排污通道,向胞外排放药物。AcrB在红霉素、利奈唑胺、苯唑西林和夫西地酸一同诱导下,形成了夫西地酸与AcrB跨膜层结构域复合物晶体结构。这个新的结合模式也证实了AcrB是通过变构作用触发跨膜层结构域中质子化状态的改变,以驱动底物转运。


谭庆杰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衡阳医学院青年优秀人才。谭教授长期从事多重耐药性致病菌的多重耐药性外排泵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耐旱性机理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1区论文5篇,IF>10的论文3篇。








往期回顾

亲爱的党,生日快乐!


省委副书记乌兰来南华大学调研并看望慰问丁德馨教授

云观南华!南华大学校园手绘版H5首发!


党委宣传部

来源:科研与学科建设部  人才工作办公室

编辑:周梓怡

封面:宋昕奇

审核:曾永艳 周梓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