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国防科技大学准博士!
考入南华,从接触核物理
到逆袭众人成为科研“大佬”
3年时间
一作发表4篇核研究领域SCI论文
论文登上学术期刊封面文章
最终录取国防科技大学博士
他就是2020级核能科学与工程研究生
徐杨洋
在南华从研之路上
他一路感悟、一路成长
快来听听他的故事
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4篇SCI论文,其中有两篇被当做封面文章刊登;以第二、三作者的身份参与发表了五篇SCI论文。
两次参与或主持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原子核α衰变半衰期的系统研究》,参加由清华大学、世界核大学联合举办的“世界核大学清华周”并获二等奖。
2020年获校二奖学金,2021年校一奖学金,2022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奖学金,2023年获南华大学优秀研究生毕业生、湖南省优秀研究生毕业生、南华大学十佳研究生团员。
零基础起步,逆袭背后是夜以继日的努力
“当我硕士成功上岸南华大学时,内心除了喜悦可能更多的还是迷茫与焦虑。”徐杨洋的本科出身并不是核相关专业,而是电学。初入核相关领域即将从事科研的他,一没专业知识,二没科研经验,在南华核物理专业要想跟上周围同学的脚步、甚至做出一些成绩,对他来说无比艰难。但他并没有因为这些艰难望而却步,研一期间,徐杨洋不仅要求自己认真学习研一的课程,还逼自己每日挤出一些时间补习原子核物理和量子力学。
“假期别人都在玩,而我却不敢松懈。”最终实现弯道超车,研一结束后,专业知识储备已后来居上,达到能够参与科研项目的水平。
他是团队里做准备工作做得最充分的一个人。徐杨洋所在团队研究的课题是原子核alpha衰变和质子放射性,而书本中有关原子核带电粒子的放射性性质研究的内容只有寥寥几页,用作科研指导还远远不够。因此,科研工作总需要他花时间阅读国内外大量的参考文献。
徐杨洋读参考文献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对课题很有帮助的文章他总会多读几遍,第一遍克服外文文献语言和一些基础概念的生疏,第二遍则带着问题阅读,认真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创意来源,一般遇到好的文章他要从头到尾读个三到五遍。他所在课题组的同学表示:“他是团队里做准备工作做得最充分的一个人。”
星光不负赶路人,一份份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国家级奖项,是他长久蛰伏与努力的证明。
感遇良人,一路相伴
人生中遇到一两个良师益友是很不容易的事,“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李小华教授”,李小华教授既是徐杨洋的老师,又是他的知心朋友。三十多岁年轻的他不仅自身科研实力过硬,而且关心学生,不少师生都受过他的帮助,对他赞不绝口。
“生活中,他是我热心的朋友,小华老师生活中和蔼可亲,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照顾有佳;工作上,他是我严厉的导师,负责、严谨,实验数据、撰写论文,他都严格把关、屡次修改;情感上,他是我的知心向导,烦闷时候的倾听者、迷茫时候的引路人。没有他的帮助,我无法走到今天。”
徐杨洋的科研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研二阶段,他撰写的第二篇论文遭遇到了拒稿,经过两次大修之后的稿件依然被退回,这期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让他陷入了自我怀疑,失去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这时他的女友站了出来,鼓励他支持他,帮助他重拾了信心。“虽然她的专业与我的方向完全不同,但是仍然陪着我一起分析审稿人的观点并完善我的论文结构。这大抵也是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活不失乐趣,工作才有动力
“会工作的人,往往都会休息。”每学期徐杨洋都会跟着李教授和组内的同伴们一起四处走走,去野炊露营、烧烤畅饮,在那儿没有师生关系,没有学长学弟的上下关系,大家就是朋友,不谈科研,不聊工作,谈天说地,聊聊各自的情感,各自的生活。学习科研上的压力、生活上的烦恼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他总是保持着劳逸结合的好习惯,既不会过度地放纵自己,也不会过度地给自己压力。“平时可以抽些时间出去走一走,接触大自然,放松心情,再次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或许会有更高的效率。”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奋发有为,追求卓越
愿我南华青年
勇敢追梦,脚踏实地
成为想成为的人
让青春无悔、绚丽多彩
END
▼往期推荐▼
党委宣传部
文案:唐俊杰
图片:受访者本人提供
编辑:罗思雅
审核:夏文辉 罗佳丽 罗思雅
↓ ↓ ↓点击关注↓ ↓ ↓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 ↓
南华大学官方微信(微信号:uscnews)
欢迎投稿 邮箱:xsjetw@163.com
分享,点赞,点亮在看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