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近日
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
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爱思唯尔
发布《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3》
南华大学王福俤教授、毕磊教授、林英武教授
牛湘衡教授、何卫民教授、刘阳博士
Mohammed Ghounim fouda Hamza教授
韦悦周教授、刘龙成教授、蔡涛教授
杨飞教授、杨斌教授、程丹教授、江金环博士
曹毅教授、张健研究员等16人入选
进入所在学科综合影响力世界前2%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基于全球约1000万名科学家的论文引用数、h指数(全称“H-index”,用于评估研究人员的学术产出数量与学术产出水平)、合著者调整的hm指数、单独或第一作者文章引用数等综合参数,反映科学家产出量和学术影响力,收录来自22个学科领域、176个子学科领域全球排名2%的科学家。
近年来,南华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积极营造“尊重学者,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学术生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具有卓越追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科研水平和学术声誉稳步提升,显示度学科业绩持续产出,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3年南华大学16位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简介
运用前沿生物医学技术和人群大数据平台开展细胞铁死亡新机制、微量元素代谢分子调控网络及重大疾病防控新策略研究,在靶向铁死亡防治心脏和肝脏疾病领域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在Nature、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Nature Genetics、Nature Medicine、Cell Research、Blood、Hepatology等优秀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90余篇,封面论文21篇、热点或高被引论文21篇,论文引用近15000余次、h-index 64;先后主持霍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重点项目(5项)、面上项目(5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
深耕于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电池领域,其研究包括关键材料的开发以及相关器件的构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成果,申请并主持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有 10 篇论文被选为期刊的封面论文,有 12 篇文章入选 ESI 前 1% 高被引论文,获得了6项发明专利,H 因子为 57;担任期刊Sustainable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影响因子9.6)的副主编、期刊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的发展编辑(影响因子5.4),并担任我国著名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影响因子16.9)的青年编委。
主要致力于研究金属蛋白特别是血红素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人工金属酶分子设计及应用等。在Nature、PNAS、JACS、Angew Chem、ACS Catalysis、中国科学(化学)等国内外期刊累计发表论文200余篇,h-index 32。2020年获得“徐元植顺磁共振波谱学优秀青年奖”;2022年,获得衡阳市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入选中国化学会第四届生物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
主要从事纳米酶卫生检验研究,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在Anal. Chem.、Biosens. Bioelectron.、Small、J. Hazard. Mater.、TrAC Trends Anal. Chem.、Chem. Eng. J.、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hem. Commun.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4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4件,受邀撰写专著书籍6章,相关成果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担任多个期刊的编委、青年编委和客座编辑。
主要从事绿色有机合成及原料药新工艺研发。近5年以唯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大于10分一区SCI论文24篇,SCI他引6600余次,通讯作者H指数为55。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项目,授权第一发明人中国发明专利21项;完成甾体药物醋酸氢化可的松(ZL201610300953.9)和结核病药物利福平的绿色生产工艺开发及产业化。担任中国科协卓越期刊Chin Chem Lett常务编委和Green Synth Catal青年编委,SCI期刊Chin J Org Chem青年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响应性微凝胶/水凝胶的设计及其在抗肿瘤药物递送、伤口修复和组织工程等领域的应用。主持全国医药学研究生在线课程建设重点课题和省思政工作精品项目等教学课题10余项,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专著4部,获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担任Non-Metallic Material Science 编委、医药导报青年编委,Gels客座编辑,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建委项目等各类课题10余项,主编或参编著作4部,发表科研论文近20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篇。指导学生团队荣获国家级大创项目等课题17项,获得全国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省级科研竞赛奖励10余项。
主要从事铀钍矿湿法冶金、环境水体中放射性金属的分离去除,纳米吸附材料开发,稀有金属绿色提取、重金属废水处理等研究。在埃及工作期间担任多个国家项目负责人,2018年入选中国科技部“亚非杰出青年科学家项目” ,累计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担任三个SCI国际期刊客座编委,兼任埃及姆努菲亚大学应用健康科学与技术系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核化工、核燃料循环、放射化学、放射性三废处理、稀有金属绿色分离及循环利用、吸附分离材料、稀贵金属功能材料等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广西创新驱动发展重大专项、中广核集团合作项目等,主持科研经费约6000万元。440余篇(SCI330多、ESI高被引10余篇),国内外授权专利32项;第一作者专著1本、参著4本;担任6个SCI国际期刊及2个国内期刊编委,曾担任6次国际学术会议大会主席。
主要从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与新能源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参与并完成多项欧共体及瑞典的重点课题,是晶体岩裂隙体系中非均匀吸附与迁移模型开发的引领者,在地下水循环及多场耦合、核素反应运移、电化学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基础,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电驱动采铀的概念和技术方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申请美国发明专利1项,近年来在WRR、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Journal of Power Sources、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等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60余篇。
长期从事光催材料体系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在环境功能材料设计合成、光催化及污染控制技术、高级氧化技术、资源回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已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单篇最高他引400余次。
研究方向主要聚焦“典型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及其生物防控”,是“水环境与农产品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ESI论文40篇,JCR1区 30篇。ESI(1%)高被引论文5篇,影响因子≥10论文1篇。自然指数(NI)期刊论文3篇,热点论文ESI(0.1%)2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担任了全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委员,湖南省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预防医学处的一审专家以及Journal of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Toxins等SCI期刊编委。
一直从事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图像信息融合、稀疏表示理论、多尺度几何分析、视觉神经计算机理及网络模型研究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湖南省教育厅项目2项,主持湖南省教育教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Fus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等国际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高档次科研论文40余篇,发明专利2项。
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机功能染料、分子探针及其生物医学成像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获湖南省优秀博士毕业论文等荣誉。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Chem. Sci.、Anal. Chem.、ACS Sensor.、Chem. Comm.等国际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高被引论文3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1项。
主要从事小分子药物抗肿瘤、抗炎等研究。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学术论文10余篇,单篇最高他引500余次。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等杂志客座编辑。目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中国药理学会教学与科普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主持多项教改课题,发表教改论文多篇。
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毒理学。课题组在国际上较早提出纳米材料与食品成分相互作用的新概念,Kruppel样因子在纳米毒理学中的意义,以及应用iPSC的类脑模型展开纳米神经毒理学研究。发表SCI论文一百余篇,H因子超过30。曾经获得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最佳口头报告奖,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科学家奖。担任中国化学快报,Journal of Applied Toxicology,PLOS ONE等期刊编辑或者客座编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各一项。
长期从事感染与宿主辅助性滤泡T细胞(Tfh细胞)、调节性滤泡T细胞(Tfr细胞)免疫应答相关研究。共发表SCI文章1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microbiology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主持参与湖南省级项目5项,参与国际合作项目1项及多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并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END
▼往期推荐▼
↓ ↓ ↓点击关注↓ ↓ ↓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南华大学官方微信(微信号:uscnews)
欢迎投稿 邮箱:uscnewstg@usc.edu.cn
这也太赞啦~
分享,点赞,点亮在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