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台湾主妇联盟:集结消费者力量,寻回健康食品

文孟君 人民食物主权论坛 2021-01-26
食物主权按
食物在涨价,越来越多的激素、农残、添加剂随着我们每日的饭食,进入我们的身体,这一切让我们焦虑;而生产食物的农民长年辛劳却无所收获。问题出在哪?我们的食物供应链被食品大鳄控制了!他们的巨额利润建立在牺牲我们的利益基础之上。台湾消费者幡然醒悟,建立消费合作社开展“共同购买”运动,推动消费者与农民建立直接的联系,联手逆转利益集团对食品链的操控。

正文

2008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启动、国际数百名专家参与撰写的,《国际农业知识与科技促进发展评估(全球报告)》中,介绍并弘扬了拉美的农民组织”农民之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人民食物主权”理念,指出“食物主权”(food sovereignty)是“人民和主权国家以民主方式自行决定农业及粮食政策的权利。”该报告提出,在世界各地农民组织和公民社会组织的倡导下,近年来关于粮食安全的讨论已经发生了理念上的革命。同年,包括中国在内的58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认可并签署了该报告。



相对于常说的“粮食安全”或“食品安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主要指市场的供需关系,指人们能够获取安全、有营养的食物;而“食物主权”强调的不是市场,不是援助国,而是人民和主权国家自主地、民主地决定他们的农业和食品政策的权利,具体包括:国家的自决权、生产者的主权、消费者的人权、生态多样性的权利和反抗的权利。(参见严海蓉、陈义媛《呼唤人民食物主权》链接见文后)



其实,“食物主权”理念及行动,是民间对于由庞大的食品帝国来控制的世界农产品生产流通市场的反拨。据统计,全球80%的食物市场被五家跨国公司控制。这些食品帝国(food empire)垄断控制着全球食物由生产到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一个上下游贯通的全产业链格局,在农产品(食品)生产流通市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规定和操纵着农产品生产(食品)流通的规则和方式,甚至食物的概念和品质,以“看不见的手”建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影响消费时尚。

 
一、非食品(non-food)

在由食品帝国创造和形塑的世界中,所有产品都丧失了身份。食品不再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由特定群体所生产的并通过公众基本能够了解的流通渠道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产品。食品正在成为一系列“非产品”(non-product),它的原产地不再重要,它在上架销售前所经历的时空之旅也不再重要。食品帝国将“特定场所”转换成“非场所”,将特定的时间跨度和诸如“新鲜”这类界定清晰的概念转变成错误的信息。因为在重组过程中,食品已经被运输、转换、储藏和配送,而这些并没有被告知给社会。



例如牛奶,先将生的全脂牛奶脱脂,之后对乳脂进行巴氏杀菌和均质化处理,同时脱脂牛奶被加热并被微过滤。这样一来,微生物菌群几乎全部被灭除了。下一步,再次添加乳脂,重新制造“牛奶”。这之后再次进行巴氏杀菌。相对于原奶,通过这种方式再造的牛奶,其生物物理性质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同样,挤奶和加工牛奶之间的时间可以被延长,原本牛奶低劣的卫生质量就可以得到修正。通过被分解成不同的元素并进行不同的处理,现在食品真的能够实现远距离的时空“穿越”。牛奶来自哪里这个问题已经不再重要,它可能来自任何地方,它同样也意味着身份的丧失。


另外,不只是食品的概念,还包括食品这一物质实体都被改变了。食品帝国推出了“非食品”(non-food),它将“非食品”塑造成食品的形貌,以便“非食品”在销售过程中能得到食品一般的礼遇,也就是说,食品帝国在越来越多地生产着“仿真(lookalike)食品”。(参见扬•杜威•范德普勒格《新小农阶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链接见文后)

 

对照当前食品现状就可以发现,我们身边的食品充斥着大量的非食品的“仿真食品”,添加勾兑的白酒、食醋、饮料等等,生产商通过大量的添加剂,可以制造出色香味美的任何“食品”,而这些“食品”可能和我们普通意义上的食品概念和特质无任何关联。那些所谓的“食品”,只不过是一种被称作“食品”的东西!

 

食品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和资本逐利的本性,不断推动食品帝国在全球范围内挖掘最便宜的原料和最廉价的措施,跨越时间和空间距离,食品不断被加以“设计构造”,这一切最终导致了食品质量的日趋退化和食品状况的恶化。



二、买是一种力量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台湾,食品安全问题也非常突出,消费者在问题频出的食品前茫然不知所措,于此情境下,一批台北“妈妈级”的女性组成了“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以下简称“主妇联盟合作社”),她们在台湾全岛掀起一场“共同购买”运动。所谓“共同购买”运动,就是消费者“一起来买好东西,一起来找好生产者”,集结“消费者力量”,共同寻找安全健康的生活必需品。目前,“主妇联盟合作社”拥有3万2千多名社员,约3万多户家庭参与,10多万人因此获益。更重要的是,其推动了台湾食品安全健康的进程,以及有机农业的发展。


“共同购买”运动,其实是一种“消费者力量”的集聚。在市场消费社会,诚如“主妇联盟合作社”第三任“理事主席”陈秀枝所言:“买是一个力量”!(见陈统奎《台湾:生活者的消费力量》,《南风窗》2010年第5期)“买”,或者“不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改变了台湾农业产品问题的状况。



这种“消费者力量”,往往容易被由全球少数食品帝国(food empire)控制的食品贸易主流市场所消解。在这场食品帝国一家独大的游戏里,消费者看似有“买”或“不买”的自由,其实是消费者无法“不买”。因为,无论是食品帝国对流通渠道和终端(如超市)的垄断,还是由其建构起的(消费者还以为是自己形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时尚,决定了消费者只能按照食品帝国划定的消费途径获取食品,或“遵从”食品帝国的意愿来选择食品。消费者实际没有选择“不买”的自由!


然而,这种“消费者力量”,一经消费者的觉醒产生,再而“集聚”,也不会无所作为。台湾“主妇联盟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便是消费者主张自己权力的实绩。尤其是在农产品生产流通市场中新型“巢状市场”的兴起之下,这种“消费者力量”伸张权力之举,可谓是消费者与“巢状市场”中农民生产者的一种“呼应”:消费者与生产者,终于可以零距离接触,共同抵制中间商的销路垄断和利润剥削,按照消费者、生产者自己的意愿购买和销售农产品,实现消费者、生产者的最大效益。


“消费者力量”的觉醒,是消费者“自我”意识的觉醒,使消费者不再是一个“任人支配”的消费者,有了自己的消费理念和诉求:安全、健康、有机,从而独立自主、生活优质、“尊严”消费。
而农民生产者,也在满足消费者的“安全、健康、营养”的消费需求下,独立生产,提供优质农产品,以较合理的价格获得较高的收益,从而实现了生态的保护、永续的发展、生活的提高,同样获得了“尊严”。


在“消费者力量”的感召下,作为农民生产者,应给以积极响应这场来自消费者的主权运动,去除对食品帝国、大型农业企业的依赖,尽量利用和挖掘当地资源,减少对外资源的依靠,有机生态生产,产品体现地方乡土特色,销售实行“地产地销”;与消费者建立“面对面”的互惠互信的社会网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信息经验共享,一同培育改进农产品,真正实现农产品的“私人订制”;同时,融入“自我”,发扬“创意”,蕴藉“文化”,打造个性化产品和独特品牌。


在这场以农产品(食品)“安全健康”为宗旨、独立的生产流通过程中,消费者和生产者,建构了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构成一个生命共同体,互为资源,互为服务,互换能量,互相依存,共生共荣。那种由于生产流通过程中“匿名”状态而带来的弊端: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不信任”;生产者对农产品的“无责任”;消费及生产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过剩”“紧缺”问题等等,将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得以有效控制和解决。


作为消费者或生产者,应留有一定的“吃什么”和“种(养)什么”的自由和权力。生产者的主权和消费者的主权,这二者的权力应得以保护并和谐,才能保证食品合理的营养结构,才有利于可持续的生态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保护生态多样性,维持乡村社会的存在。



“我们要健康,台湾要美丽!”这是台湾“共同购买”运动的理想。


“买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一旦发展壮大,必将“倒逼”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市场的改革,催生新型市场的产生,推动生态有机农业的发展。


民以食为天,“舌尖上”的权力,岂容小视!


相关链接
  1. 严海蓉、陈义媛《呼唤人民食物主权》: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4000/c6
  2. 扬•杜威•范德普勒格《新小农阶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755308/
  3. 陈统奎《台湾:生活者的消费力量》,《南风窗》2010年第5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8b4340100vk42.html



save-food 稻菽千重浪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谢谢阅读
特别声明: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食物主权论坛shiwuzhuquan2013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园地开放,欢迎投稿。来稿请投:shiwuzhuquan@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