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个人恩怨式的复仇,如何刺痛了社会的神经?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记者金微 Author 记者 金微
推荐关注:稻菽千重浪
关注
食物主权按:近日,因为手撕冯小刚、范冰冰,起底娱乐圈报税黑幕,崔永元又一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抨击崔永元爱结恩怨、爱管闲事;有人却把崔永元此番行动做出详实的解析论证。无论如何,崔永元再度引爆社会舆论,掀起一场全民参与的热点话题。本文作者金微从资深记者的专业角度,审视这场年度舆论大战的酝酿、发酵和爆发的过程,回顾崔永元揭露明星偷税漏税、和方舟子斗法、调查转基因三大标志性事件,分析这场看似起始于个人恩怨的纠葛如何演变为关系到你我大众的社会问题的过程。即便不被理解、处处碰壁,崔永元却以现代版堂吉诃德的精神,“零容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瞎说大实话,刺痛社会的神经。
崔永元又一次引爆了一起公共事件,以个人恩怨式的复仇,揭开一个巨大的黑幕,引起资本市场的震荡。
从成立公益基金、到斗方舟子、反转基因、再到这次手撕娱乐圈,很多时候,崔永元都有意无意中卷入,一次意外的斗嘴,一个十几年前的恩怨,但结果却总是出人意料。
在当下的社会体系里,崔永元是个异类。有人把他喻为现代版的堂吉诃德,面对生活中的不公,他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选择屈服,他像个斗士一样勇敢地战斗。
我和崔永元有些交集,熟知媒体上的他,也了解些媒体之外的他。我挺佩服他的勇气和坚持,比如转基因,这个早已淡出舆论视野的公共话题,他至今仍在坚持,(今年)五月份他又到美国调查转基因,这件事还要追溯到五年前和方舟子的那次微博斗嘴结下的恩怨。
记得去年的冬天,他到东北调查转基因,零下几十度,他穿着厚厚的棉大衣,在农村拍了些非法种子的照片。
他的坚持,很多时候起于个人恩怨,但往往又会超出个人恩怨。
崔永元爱管闲事,这很多人知道。生活中,似乎总有很多让崔永元愤怒要管的事。前阵子我们去见崔永元,他又在为些事愤怒。同行的朋友说,崔老师最近脾气不太好,你听着就行了。
我后来得知,崔永元愤怒倒不是因为自己那堆事,而是其他。他在帮助一些青年,提起来,他说:年轻人没有实现财务自由却要为守护真相付出代价。
他为此愤愤不平,他说自己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怎么样都没关系。
崔永元是敢于公开叫板公权力的人。记得2012年崔永元作公益找到红十字会基金成立崔永元基金,要把西部乡村教师聚集到一起组织培训,湖南省教育厅回复称:不反对、不支持、不参与。满腔热血的崔永元听到这话后当场炸毛,回应教育厅:不努力、不作为、不要脸!
这一次,崔永元为一段旧恩怨引起的舆论风波,其实意外也不意外。他为别人经历的不平事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反抗自己的不公,但在反抗不公时,必然会触及到公众利益。
很多人纠结于崔永元举报是出于个人恩怨还是维护法制维护正义。按他接受采访的说法“我没有正义感爆棚,我得教学、得过日子、得享受生活,谁愿意天天跟你们折腾。但你在家好好的,他招你。他折腾第一次,现在折腾第二次。”但是,他又提到了很多影视圈的不公、黑幕,很多人向他主动的举报。
病人、抑郁、狂人等都是外界给他贴的标签,不管怎么说,像一个不顺从、时刻战斗着、活在现实中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所以崔永元走到哪,关注到哪,他似乎都能遇到一个个的“坏人”、看到各种不公,触及到各种黑幕,这让他一次次震怒,然后又选择像堂吉诃德一样战斗,最终引爆一个个的社会事件。
在我看来,崔永元近年来至少以个人恩怨的复仇方式引爆了三起大的公共事件,也揭开了系列黑幕。
一、明星偷税漏税事件
这一次崔永元复仇行动,引起国家部委层面的关注。
针对崔永元曝范冰冰4天6000万天价片酬,并起底疑似大小合同、阴阳合同等偷漏税等潜规则,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表态称已责成江苏等地税务机关依法开展调查核实,如发现违法行为,将严格依法处理。由于范冰冰工作室在无锡,无锡市滨湖区地税局目前已经介入调查取证。
近日,华谊兄弟等传媒影视股大跌, 相关版块市值缩水几百亿。
这件事说明,崔永元揭发范冰冰事件,已超出个人恩怨和网络舆论问题,变成了一个真真切切的法律问题和公共事件,并波及到资本市场。
就像蝴蝶效应一样,追溯这起事件的起源、传播,也有些意思。
最初是崔永元和《手机2》团队间的个人旧日恩怨。事件源头要追溯到2004年冯小刚拍摄的电影《手机》,邀请时任央视《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崔永元介绍节目和内情,后电影出来被认为影射自己。
5月10日,冯小刚在微博发布了《手机2》新款海报,配了主创十五年来的对比照片,彻底震怒了崔永元。第二天崔永元发微博点名:“冯小刚是渣子大家都知道,刘震云变成渣子的速度偏快了一些。”微博里晒了他和刘震云的往来短信。
继而,崔永元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复仇”,从冯小刚撕到范冰冰,再到徐帆、刘震云。
最初,崔永元向媒体讲述了他和冯小刚、刘震云长达15年的未了恩怨。当谈到他被京城某大报的记者出卖时,他愤愤不平,下意识地爆了粗口。崔永元似乎不想了结这档恩怨,他只想出一口气就算了。
但事件走向却有些超乎意料。最初的焦点还不是范冰冰,是冯小刚、刘震云、刘震云的女儿。针对范冰冰,5月24日,崔永元只是发微博称“一个真敢发,一个真敢领。”配图标题为范冰冰获国家精神造就者奖,这个微博并没有引起舆论界太大的波澜。5月28日,崔永元发布几张演艺合同照片并配上文字“你不用演、你是真烂。”
尤其是范冰冰工作室的一纸声明,引爆了公共舆论。
事后崔永元感叹说:“这么多人支持我说,说明我是对的。”
事实上,事件发展到此,已不再是崔永元个人恩怨了,因为这个合同来源是个问题。
崔永元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因为之前老好打抱不平,我那个节目叫《实话实说》嘛,所以我接到这个(合同)是常事。只要你投资过一次电影,你就会站在我这边。我们现在一年六百多部七百多部电影,但是进院线的可能就100多部,赚钱的可能就20部,你不知道有多少人血本无归,被人忽悠。因为不懂,挖煤挣来的钱、修马路挣来的钱,因为帮上个女孩想让女孩演个角色,然后几千万上亿就进去了,打水漂了。把合同给我寄来的那些人,都是尝了委屈的,是没有办法。
据说,“一小一大”的合同,几乎是娱乐圈公开的秘密。一些演艺明星通过小合同报税,以少缴纳企业营业税、所得税、印花税等,通过大合同实收巨额片酬。这些做法涉嫌偷税漏税,还可能被利用来洗钱、搞利益输送,是触犯税法的行为。
崔永元无疑在揭开这个黑幕上立功了。
最近,朋友圈流传着几张照片,一张是当年错怪了容嬷嬷,一张是中国电影与美国电影对比的主题。长时间,人们对于中国电影的质疑和失望,由崔永元引爆。
有深度的评论说:演员背后,一定有存在超乎艺术、电影之外的资本力量在操弄。中国电影很显然的不再是“艺术的”了,完完全全成了权力和资本的游猎场。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一位演员的身价报酬甚至于电影本身的价值标准,已经成为了权力游戏的附庸。谁能够在这场游戏中取得更大的筹码,就能脱开虚弱的艺术的桎梏,成为纵横江湖的赢家。电影变成了皮影戏,演出来的只是一个虚幻的影子,而真正的价值、利益、斗争都在后台。
二、斗法方舟子事件
崔永元以个人恩怨开启的复仇行动,让人容易想起当年与方舟子的恩怨。
2013年9月7日,方舟子发起活动鼓励网友品尝转基因玉米。方舟子觉得应当创造条件,让国人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
此前从未介入过转基因问题的崔永元看到转发微博评论说:
转基因食品,你可以选择吃,我可以选择不吃。你可以说你懂’科学’,我有理由有权利质疑,你懂的’科学’到底科学不科学。
就一个这样的转发动作,两人就此开启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骂战,从2013年骂到2014年,骂到对薄公堂。
起初双方还有些理性的探讨,但到后来互怼互骂失控,双方从质疑对方的语言逻辑问题、到有无资格科普问题等,争议愈演愈烈。
最后,他们互相问候家人,骗子、流氓、疯狗满天飞,方舟子称崔永元为疯狗、主持人僵尸,张嘴就造谣、说谎的家教;崔永元则回敬方舟子“坑蒙拐骗都干过、网络暴力集团的头目,流氓肘子”。
崔永元与方舟子斗起来很有章法: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比如,在经历互骂后,方舟子实名举报了崔永元基金违规,而崔永元则针锋相对地举报方舟子安保基金诈骗。方舟子告崔永元侵犯名誉权索赔30万,崔永元反诉索赔67万,最后法院判他们平局,各自道歉。
众所周知的是,方舟子是打假斗士,通过打假,他被媒体塑造成大义凛然、嫉恶如仇、横目冷对等公众形象,没有媒体敢质疑,对其质疑的记者们都被他列为新语丝榜的不良记者。
几年前,我和方舟子打过些笔仗,深知这滩水之深。简单来说,方舟子通过借打假俘获的话语权,对学者教授迫害,打击异已,成为网络黑势力。
通过打假,方舟子制定打假标准,成为超越法律道德的新规,比如对中医和转基因奉行双重标准。方舟子推转基因,不仅自己科普,对力推转基因的人毫无原则保护,对质疑转基因的学者则打击报复,集科普、打假、污蔑、人身攻击、政治陷害等各手段一起,让人不敢言。
崔永元对方舟子不依不饶,从网上对骂到对薄公堂,从调查转基因再到调查安保基金,扒下方舟子那套外衣。也正是因为他的介入,吸引了打假方舟子热。央视知名记者王志安实名曝光方舟子伙同律师涉嫌“诈骗”网友钱财,更是详尽描述了买车的整个过程。
几次公众人物的大对决,让方舟子的影响逐渐式微。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崔永元与方舟子的对骂、各种脏话,自然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和社会评价。
直到现在,崔永元都认为方舟子影响了自己。崔永元说:“我在差不三四十岁之前,我都活得像一个孩子,特别简单。我的生活就是我和安娜(崔永元养的猫)这样的感觉,直到遇到了冯小刚,遇到了方舟子,我才变成了今天这样一个人,一个完全成熟的人,可以面对世界的人。”
崔永元打方舟子,一部分是因为自己,一部分也是因为其他人。记得有一次和崔永元聊到这段,崔永元拿出水军攻击一位女孩子的证据,他说:“逼得人家要自杀,要拿刀去砍他。”
对于他身边的人,有时甚至是网上素未谋面的网友,他们的遭遇,总让他愤愤不平。
三、调查转基因事件
转基因问题,这是崔永元近年来最受争议的事,也让他遭遇前所未有的声誉。
如果说,当年方舟子与崔永元之争仅停留个人恩怨上,那事件没有什么升华,吃瓜群众看看就散了,但崔永元因为那次事件,无意中进入到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他会面临什么,他会作什么选择?
猜中开头,却无法预知结局。
一个主持人,介入到生涩的转基因科学问题,确实有些吃力不讨好。名人都爱惜自己的羽毛,尤其是在转基因这种争议性问题上,公众人物都会避而远之。
但崔永元不一样,越战越勇,越要穷追到底。作为一位转基因问题的关注者,说句实话,我开始以为崔永元只是凑个热闹,但他坚持了五年,而且不是人云亦云。小崔让人佩服的是其学习能力,实地调研、采访,所以辩论起来格外有杀伤力。
2016年崔永元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激辩转基因问题,反问教授转入了几个基因。还有一年两会,崔永元给农业部的一份提案,其中写到:海南省的木瓜几乎都不是批准生产的这个“番木瓜华农1号”,而是GMYK16-0-1品系转基因木瓜。
因为这个“GMYK16-0-1品系”,我还曾特意向他求证过,他说这也是调查来的。他的知识不仅来源于课本,还有来自实践。针对不少人拿他的文科生身份说事。2017年,他曾有一篇文章《中国人不能傻死》写到:我是个文科生,了解转基因对我是有些难度的,但,没有砖家说得那么难。
事实上,2013年,国内的转基因争议虽然争论了几年,但反对转基因争议主要集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尤其是支持转基因方占据着优势地位,可以凭借其控制的舆论优势,将反转基因群体扣上反科学、科盲、愚昧等帽子。大多数人不懂,自然还是听主流媒体、主流科学的。所以大多数人会嘲笑他是个愚蠢的“科盲”,甚至觉得小崔反转反成了神经病。
2013年至2016年,小崔的另一个身份是全国政协委员。我作为当年的两会记者,见证了崔永元转基因论影响。每到大会堂,崔永元必然是记者追捧围堵的对象,报道铺天盖地,占据热搜。2015年的两会上,崔永元拿着自拍杆与某位领导交谈,成为热点;2016年全国政协委员双周座谈会上,也邀请崔永元专门谈转基因,这些都是公开的报道了。
在我看来,崔永元的强势介入,改变了挺转和反转的格局。借他的主持人光环效应,让转基因变得家喻户晓。原本反对转基因之声,主要在社会底层或者非主流学界,而崔永元让反对转基因的民意开始向上层主流蔓延。
对于崔永元最大的争议来自于2014年他次赴美调查转基因,该纪录片在国内引起千万级的播放量,但无异中又揭开了一个巨大谜团。
事实上,自从与方舟子斗嘴之后,崔永元对转基因更加困惑,为此他多次赴美、赴日追寻转基因真相。在他看来,转基因涉及到全民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是不是像方舟子所说经过科学验证无害而可以放心吃,美国是不是吃了转基因十几年没有问题?
在他去美国调查转基因之前,有人要出两亿元封口费,阻止他调查转基因。他那时是可以抽身而退的。
旅美学者曹明华当时跟随崔永元调查,其细节是近年才披露。据她说,在美国调查转基因,他了解了更多真相,却越不能安。那时他仍有选择,比如对转基因只要说出50%,选择中立,还会赢得优秀记者的美誉。
他已经意识到他触及了一个巨大的国际利益集团……但他最终选择了最危险的一种,他选择最大限度揭露和传播真相,并不顾虑自己的安危。
他说:
对于一个已经五十岁的男人来说,女儿也已经长大,还有什么可惧怕的,生死已经置之度外了……一开始还真因为,跟方舟子斗嘴引起的,我只是想寻找真相,但当我明白这件事,牵扯的厉害有多大时,我再也放不下手了……
后记
柴静评价崔永元说:
他是一个在这个时代里,在这样的夜里,一直醒着的人。
还有一句媒体采访崔永元的话说:
宁愿和社会格格不入,也不愿汇入那个洪流。
在我看来,崔永元不是不愿融入这个时代洪流,他玩朋友圈、玩微博、玩直播,玩得都挺好的。他不愿意汇入的是他不认可的时代,就像对《手机2》团队的报复,报复的是那些曾“杀熟”坑朋友的人。他对一些人嫉恶如仇,但对另一些人则频频伸出援助之手,爱憎分明。
有人说小崔有两个朋友,一个叫现代现实,一个叫儿时乌托邦。时代在变了,但崔永元还是当初那个小崔,初心未改,善良诚实,乐于助人或者说爱管闲事,他对这个社会,怀着善意,对于不公,他又无法顺从,只能选择战斗,从炮轰公益、打击方舟子、再到调查转基因,手撕娱乐圈,处处有不公,处处有黑幕,处处有战斗,借助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和舆论传播技艺,崔永元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公共事件。
小崔!加油!
写于2018年6月2日
责编︱猴 娣
排版︱候 雷
长按下方赞赏码,给小编加个鸡腿吧~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记者金微”,本号对原文文字略有编辑;
原标题:崔永元式的复仇,撕开的三大黑幕
推荐阅读
生 态 · 合 作 · 分 享
人民食物主权论坛网站:www.shiwuzq.org
邮箱:shiwuzhuquan@126.com
小编微信:shiwuzhuquan2017
特别声明: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尊重劳动成果,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田松:转基因是否安全不是专家说了算,民众也可以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