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善名所录】民基:以民为本,以法为基

2017-05-17 智善法律新媒体 智善



从创造标准到成为标准


2006年8月18日,在当时还尚未成规模的“宜昌金融街”,一对律师兄弟摒弃传统作坊式的律师办所理念,斥资购买500平方米的办公写字楼,成立了湖北民基律师事务所。


(左:殷书国 右:殷书月)


宜昌律界的这样一对兄弟,被大家称之为“二殷”,哥哥“大殷律师”,弟弟“小殷律师”。弟弟是律所主任,民主党派人士,魁梧高大,温和儒雅,大家风范;哥哥是律所党支部书记,中共党员,善言敏行,睿智潇洒,谦谦君子(更多二殷的故事,请看文后番外篇)。虽二人个性迥异,却继承父母坚毅、勤劳的品质,他们用专业、坚毅和仁爱,在长江之畔默默走出了一条扎根市场、自带人格属性的律所之路。


民基的成立,源自2006年市司法局和市律协组织的西部律协和品牌律所考察。考察团先后考察了重庆、成都、昆明三地律协和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四川公生明律师事务所等六家品牌律所,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这次考察,对于当时正在筹备阶段的民基所,犹如久旱的春雨一般,滋润了民基创始人的心,确定了民基所走“品牌化、公司化、规范化、团队化”的发展思路。


(2006年在西部考察)


那个年代,宜昌律界远不像现在如此兴旺发达,除少数律所自购办公用房外,大部分律所都是租房经营、低成本运作。于是乎,那个年代整体写字楼、明亮办公室、统一品牌形象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一个律所实力的背书。


十年的时间,宜昌律界在改革开放、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律所大部分都进驻了高档写字楼,整体化、规模化已经从律所的加分项变成律所立足的基础条件。


民基“四化”


律师行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实力展示已经逐渐从现代的硬件办公向律所软实力转变。自成立之日起,民基所就确定了“规范化、规模化、团队化”的办所理念。如果说,“规模化”是民基立所基石,那么“公司化”则是民基不断突破自我的内在动力。


团队化:一加一大于二


团队至上,是民基生存基础;团队至上,是公司化之路的起点。


律师业务的不固定性、服务的无形性、当事人评价的复杂性,多数律师的业务一般是通过家人、朋友、客户等关系介绍或转介绍而来,在这种体制下,那些资历深、人际关系广、办案经验丰富、社会知名度高的律师往往掌握了大量的案源,但又限于个人的精力和时间,富余的案子往往又办不了。而那些新入行的律师却往往因资历浅、人际关系窄、社会资源不丰富、办案经验缺乏等原因没有案源或案源很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密集、新型复杂的非诉类法律业务层出不穷,而单打独斗、各自为阵是无法承接此类高端的、需要团队化运作的案件。


民基所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投身到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团队化的工作模式。由二殷牵头,组成律师顾问团,为宜昌市金东山商会、福州商会、泉州商会提供法律服务;组织律师专班参与顾问单位的企业改制、招商引资、企业并购、资产重组等重大项目服务。民基团队也因此担任许多大型企业、政府部门的法律智囊团。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至今,民基团队常年服务的顾问单位近百家,并且每年都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团队协作的优势被民基所充分发挥,民基所通过团队化运作,将法律服务覆盖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民基所的经营理念已经得到了同行律师的认可,对于有的大型综合体项目法律服务,同行律师直接向项目单位推荐并说,这种大型综合服务只有民基所能够承担。


制度化:专业化的第一步


团队化是公司化的雏形和内在形式,真正深化推进公司化律所光靠团队协作是远远不够的,更是要从人管人变成制度管人。


律师行业作为类似手艺人的职业特征,天生就与公司管理模式所区别。师徒制是律师行业最为普遍、最为便捷的管理模式,青年律师跟着资深律师拜师学艺,师傅手把手地教徒弟,出师一个再带一个。慢工出细活,如果业务在一定数量内,这种模式能够精细培养青年律师。可如果规模上来,徒弟多了,就会存在师傅无法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个徒弟。


律师虽然有手艺人的一面,但大部分律师业务还是可以流程化,提取公因式,将普遍的工作方法、思维模式提炼出来,从而指导青年律师的基本办案工作。民基所通过十年探索,从最开始资深律师亲自带徒弟,到建立诉讼流程制度,再建立诉讼总监制度,不断完善诉讼业务管理。


诉讼总监制度已经成功运行两年,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要牵着牛鼻子。民基所利用“公函”这一律师办案的必要条件来引导、管理律师的工作。根据民、刑、行政,以及原被告的不同身份,提炼出不同的诉讼阶段及每个阶段应当准备的相应文件,并由诉讼总监进行审查,一方面检查案件是否有相关材料,另一方面,询问承办律师办案思路。一次简单的交流,可能就会打开承办律师思路。诉讼总监只有在相关材料齐全、代理思路正确的情况下,才会签字同意律所出具公函。正是因此,民基团队受到顾客青睐,近年来连续处理数个房地产巨额债务纠纷,每个纠纷金额十亿计,案件数量上百。之所以能在高强度、高密度的工作中,有条不紊,降低出错率,就要归功于律所在管理上的制度化、流程化。 


不仅在办理诉讼案件采用制度化、流程化,就连日常行政事务也严格依照规章制度、既定流程。 “律师如何拥抱互联网+”论坛的举办(详见文后番外篇)就是民基所行政制度流程化的缩影。包括每年所刊《民基律师》的编辑,到每年“民基春晚”的举办,全部都是民基人自己完成。每年都能高效并附有成果,与制度、流程的确立密切相关。《民基律师》每年的编辑部都是相对固定,谁负责统稿,谁负责编辑,谁负责校对,年年如此。


(一年一度的民基春晚)


再比如“民基春晚”,主持组、灯光组、道具组等每个组的成员也是常年固定,这样一来,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工作驾轻熟路,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又默契高效。律师既要当业务员,又要当销售员,在民基,还要学会当行政人员。虽然看似严苛,但却培养了律师综合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律师的这些职场综合能力在民基得到了十足的锻炼,成为了每位律师难得的精神财富。


(一年一度的民基春晚)



专业化:效率和专业的双赢


律师专业化如同医院专业化一样已然成为大势所趋,实际生活中,尽管有些疑难杂症需要特别对待,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需要律师通过量身订制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绝大多数客户选择某位律师的理由是他之前处理过类似的案件。因此,专业化成了律师行业共识,专业化保证了每个贴上独特标签的律师总是在不断处理同类似的事务,从而保证类似案件的丰富经验和精益求精。


2009年,民基所探索式地设立了民事、刑事等九大业务部。2017年,结合作为上百家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的自身特点,民基所重新调整专业分工,特别成立了“企业法律顾问中心”,将企业日常相关的法律事务分类成公司治理、合同审查、人力资源,专业分工,集中处理。


针对高频发生的合同起草及审查业务,在“企业法律顾问中心”下特别成立“文案部”进行对接。“文案部”律师,只负责合同起草及审查等非诉业务,不代理相关诉讼案件,从而保证合同审查不过夜,一个文案律师一个月的工作量在近一、两百份合同,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只有通过专业化才能熟练化,熟练化才能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杨晟)


民基所企业法律顾问中心副主任杨晟是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硕士,通过民基所文案部平台规模化、体系化的锻炼,从一个初出校门懵懂的学生,逐步成长为一个民基所文案部主任。这位年轻主任的工作特征就是高频率、宽领域。平均每月约150份合同审核、10份法律意见书/律师函,两周一次的企业重大事项谈判,每日电话解答咨询15个;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买卖、租赁、建设工程、股权转让、公司管理制度、行政处罚、立法建议等,既有常见的业务合同,也有包括诸如公司投资等重大事项决策这类并非传统律师处理事务;单份合同文件(中文类)审核最高标的额达80亿元人民币,单份合同文件(英文类)审核最高标的额为2亿美元。而他作为文案部主任,建立了一套文案工作管控制度:针对文案律师专业特长,分配不同门类的文案工作;根据文案工作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级别的文案律师处理;由文案部主任作为“文案窗口”对外联系沟通,成为我所文案的中枢大脑。


“法务派遣”成为民基所对应专业化的另一次探索。2016年7月15日,民基所微信公众号首次刊登了殷书国主任《律师“法务派遣”天地广阔》(点击查看)一文,对民基所“法务派遣”经验进行了系统介绍。传统的法律顾问制度和企业法务制度都存在相应的弊端,但通过律所“法务派遣”,将律师派驻企业进行“前台办公”,一方面解决传统法律顾问制度的粗狂式服务,另一方面解决法务人员经验不足的缺陷。“法务派遣”制度实施以来,大幅度提高了企业、行政机关法务工作效率,“前台具体服务”加“后台专家支持”的模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如果按照以往的法律顾问模式,一个律师是无法承担数百件企业顾问的。而通过专业化分工,不仅能够HOLD得住,而且还能够专业高效。


(曹娥律师)


另一方面,更是吸纳了更多的不同特点的人才进入律师行业。众所周知,律师对于综合素质尤其是社交能力要求甚高,可以说外向型性格(俗话说能说会道)成为了律师必备条件。而“文案律师”、“法务派遣律师”因为侧重点在于文书处理因而对外向型性格不做太高要求,这就让更多文字处理能力强、团队协作能力强的法律人才加入到了律师队伍。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研究生曹娥律师,在她单薄的身板藏着一个小女生的性格,说话也是和声细语。这样的女生可能与社会普遍律师的印象有所差别,但却在“文案律师+派遣律师”的工作乐此不疲。“既能当半个月的律师,还能当半个月的公务员,这样的工作多好呀!”一半时间处理文案,一半时间在环保局处理法务的曹娥律师可能是传统律师的另类,却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律政”模式。


由此可见,专业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业务能力的提升,更是使得整个行业大发展、大变革。


品牌化:立德行,立口碑,立文化


正是有了制度化、专业化的铺垫,品牌化成为了民基人更高的目标与追求。坚持品牌化,是律师行业的特点所致。法律服务作为低频、一次性消费,客户在选择时再三选择,因为一旦确定,就将直接影响自身利益。这样的“一锤子买卖”可跟日常消费有着本质区别。日常买菜,这家不新鲜,下次可以买另外一家,而购买法律服务,案子输了可能就不会有第二次机会。这就使得法律市场存在着供需双方信息的极度不对称。


品牌化则是消除供需信息不对称的最佳方案,品牌的建立让客户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供方信息变得公开透明,需方在选择时也会对症下药,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


民基所自成立,在短短五年间完成了从新成立律所到市优秀所、省优秀所、全国优秀所的三级跳。回首发展历程,在公司化、专业化的基础上,注重品牌化建设,是民基所发展的一大重要支点。


民基品牌的建设是多元化的。律所党建、律所文化、律所责任、律师培养,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建设“民基品牌”。


2008年,民基所党支部正式成立,为品牌建设提供了组织领导和政治保证。同时,民基党支部成为了民基所一张靓丽的名片。不到十年的时间,民基党支部先后获得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律师行业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同样完成了市、省、国家级荣誉的三级跳。


(民基所所刊)


文化建设一直是民基所的最大亮点。所刊《民基律师》自创刊起,每年一期,从统稿编辑到排版印刷,全部由民基人自己完成,《民基律师》成为了民基人的精神家园。“民基春晚”由民基人自编自导自演,成为每年年末最热闹的联谊活动。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的殷之辂律师,求学数年在首都法治思潮熏陶,回到民基所,将自媒体与法律相结合,在律所微信公众号创办《民基法律评论》(点击获取精彩文章)的特色栏目,民基青年律师结合每周时事热点,发表有思、有理、有度的专业评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正能量。有了人气栏目的支撑,民基微信公众号为了全省律所最有影响力公众号之一。并还印刷成册,成为继《民基律师》之后,民基所又一次厚重的文化沉淀。


(殷之辂在“湖北律师互联网+法律思享会”交流分享)


“厚德铸民基,道义行天下”,民基律师始终不忘社会责任。从律师单独法律援助,到倾全所之力援助兴山普法。2015年12月30日,民基所与兴山县司法局签约,为兴山县全年提供法律援助服务。2016年民基律师共前往兴山县进行现场咨询20次,派出律师约73人次,接待咨询人数约480人。并协助兴山县举办两次大型现场咨询活动,每次活动均由主任律师亲自带队,至少7名同行律师参与,现场接待人数逾百人。


公司化律所,人才是关键。民基所为培养后备人才,创造各种培养激励模式。周一例会,鼓励青年律师上台演讲,锻炼青年律师表达能力;周四文案学习,文案部精心安排经典案例,提升律师文案业务能力;双周读书会,青年律师选择感兴趣专业方向,阅读专业书籍,并撰写读书笔记,开会分享读书心得。


(雷春华律师)


现宜昌市律师协会副秘书长、党支部副书记的雷春华律师,就是民基所公司化培养和激励制度下,从青涩的学生妹成长为优秀青年律师的典型。大数据时代下,用一组诉讼案件代理数据来看一下她的成长记录。执业5年来,雷春华共代理各类案件289件,年均办案数量为57件,案件类型从建筑工程、知识产权、合同、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劳动工伤到刑事辩护再到行政诉讼。实践是成长最好的老师,无论是案件代理,还是非诉项目和顾问单位服务,亦或是各类社会活动的举办,都能看到民基青年律师积极参与的身影,也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雷春华律师成为了民基所最年轻的一位合伙人,也成为了宜昌市律师协会最年轻的一位副秘书长。


民基所不希望仅仅将律师培养成传统一对一、单干、定制、面对面的咨询顾问,而是希望将下一代律师培养成更加灵活、懂得协作、跨专业,能够超越法律学科边界,能用通俗商业语言交流,志在运用现代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新兴律师”。通过总结多年来青年律师培养的经验,民基所成立“民基青年律师学院”,开设精品课程,从听、说、读、写、思等维度训练青年律师,“青年律师学院”只是民基所培养青年律师的一个缩影,在民基的体系制度下,处处皆学习,处处皆提高。而“青年律师学院”的学员不仅包括本所青年律师,还将邀请吸纳各个顾问单位的法务人员,通过这种兼容并包的形式,为更多的法律人提供一个交流、协作的平台,让一代青年人相互鼓励、相互进步。成人达己,“民基青年律师学院”不单单提升本所青年律师能力,还承担起为社会培养法律人才的责任。


从初衷到始终,向未来稳步前行


很多人都认同公司化是律师事务所未来发展的趋势,但知易行难。作为手艺人的律师行业须借鉴现代化管理,在人合与资合之间寻找到契合点,这需要合伙人同心同力,员工心无旁骛,业务上专业化分工,才能达到公司化律所的真正目标——将优质、精细、高效的服务提供给客户。


大殷律师在谈到民基发展的问题上,这样说道:“专业化分工是高起点引领下的分工,专业化分工是以规模化、制度化为基础的分工,为实现真正的专业化分工我们将全力以赴”。


十年来,民基领域的全面发展,不断摸索,开拓出了一条符合律师发展的公司化之路。这条公司化之路,以制度化为原则,以专业化为基础,以品牌化为支撑,将律师事务所的合伙制度与现代公司制度相结合。第二个十年,将是民基所进一步创新发展,努力探寻精准服务与规模效应的契合点。


金融街对面的滨江公园,树立着爱国诗人屈原的雕像,来往船只行人无不对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驻足、敬礼。路漫虽远兮,但民基人将上下求索,笃定前行。



番外:二殷的故事


1987年7月,弟弟殷书国参加高考时正好哥哥殷书月大学毕业。哥哥不仅为弟弟做好后勤服务,还以自己对高校的了解指导弟弟报考了当时有“中国四大法律系”之美誉的吉林大学法律系,在求学的道路上弟弟可谓顺风顺水。


相比于弟弟考入名牌大学的荣耀,哥哥殷书月的求学路总有一种壮志未酬的感觉。83年高考,哥哥虽然考出了年级第四名的成绩,但高校招生指标的限制也只能进入宝鸡文理学院这所地方普通院校。为了弥补遗憾,大学四年里,他没有放弃,而是博览群书,在各个领域拼命的汲取着知识的营养。自己的缺憾不能继续,于是他常将自己的理想、知识、见闻传导给在读书的弟妹们,引导他们志存高远。


1991年,弟弟殷书国从吉林大学法学院毕业。当时法律专业学生的择业方向已转向经济发展的前沿,殷书国也不例外,他选择了在三峡热中打头阵的中国葛洲坝集团从事企业内部法务工作,一年后,殷书国通过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1993年,在葛洲坝党校教授法学的他与其他几位党校教员创办了宜昌市葛洲坝律师事务所。


哥哥殷书月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所重点中学任教,一干就是九年。也许是自己的工作与抱负落差太大,他在从事教学与教研的同时,坚持不懈的备考宪法学研究生考试。在备考期间,弟弟殷书国不仅把自己用过的法学教材寄回家,还省吃俭用购买大量的法律著作、英语教材支持哥哥。兄弟情深,可见一斑。


英语的障碍使得哥哥殷书月总是壮志难酬,郁郁中弟弟的一次开导改变了哥哥的命运。“你口才好,能言善辩,知识面宽,理论功底又扎实,你肯定能成为一名优秀律师”。一语惊起梦中人,哥哥的眼睛里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不到两年,哥哥殷书月以陕西省第二名的分数通过律师考试,取得律师执业资格。


1997年夏,殷氏兄弟在夷陵律师事务所开始书写属于他们的律师故事。


在夷陵所一干就是近十年,直到2006年民基所的成立。


番外:互联网+


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时代的正式到来,信息的传播和阅读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各行各业应势而舞的当今,律师行业又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步步完成优化转型呢?基于这样的初衷,2016年8月13日,民基所成立十周年之际,经过两个月的精心筹划,由民基所与三峡商报联合主办的“律师如何拥抱互联网+”论坛活动在长阳成功举办


(“律师如何拥抱互联网+”论坛现场)


此次论坛从策划到举办,全部由民基律师完成。总调度、接待、主持、会议文件、住宿观光、车辆、摄影摄像、晚会,20多名民基人完成了一次高效、细致、贴心的会务服务。大型论坛的团队协作,成为了民基所公司化理念的一次集中展示。


(嘉宾与论坛会务组合影留念)


点击下方链接获取更多民基精彩文章:

律师“法务派遣”,法律顾问新“钱”景?

打造民基所的社交货币

李铁祥律师:走专业刑事律师之路的感悟分享




冲榜、投稿请联系微信:18995580086

投稿邮箱:zhishantougao@163.com

转载联系微信:18995580086

后台回复“转载”获“转载须知”

商业合作:zhishantougao@163.com



责编 | 方晶

戳“阅读原文”看上一期“智善名所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