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爱护牙齿很重要——古人就这么说了

2017-12-30 张佳玮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约稿。




牙与齿本来不算一回事。

春秋时候,宫之奇说人嘴唇没了,齿就寒,所谓唇亡齿寒——为什么不说牙寒呢?

因为齿最初特指大门牙,在嘴唇后面,铡刀也似,专管把吃的东西切断;牙特指臼牙,在腮帮子后面,专管把切断的食物磨一磨,好消化;嘴没了,也冻它不着。

正常人都喜欢牙齿整齐,好看,最好的是齿如编贝。牙齿在满嘴里横生倒长的,一张嘴,跟溶洞石钟乳一样,餐盘里的肉都要吓一跳。牙齿参差不齐的,叫做龃龉。如今人起纠纷,称为龃龉,其实就是两颗牙对不准,咬不齐,互相恨得慌。

牙整齐了还不够,还得白。《诗经》说姑娘“齿如瓠犀”,牙白得像葫芦子似的。评书里说穆桂英“牙排碎玉”,但生起气来就“咬碎银牙”,无论是银牙碎玉,都是雪白的,好看。“咬碎钢牙”,那一定是男主角。


圣人的品位很奇怪,不喜欢牙太整齐。周武王一龇牙,就能吓人一跳:他老人家是个骈齿,门牙都长重叠了。周朝人说好,说这是圣人相,性格刚强。之前的帝喾也是骈齿,之后的孔子也是骈齿。李煜亦然。想像李后主“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吟完一龇牙,门牙都叠了,很煞风景吧?

圣人小时候一定都没遇到好的牙科医生,也没见过矫正仪。

孔子曾经龇着圣人之相的骈齿大牙,去找老子说了几次话。老子后来不太喜欢他,骑着青牛出函谷关去了,说是道不同不相与谋,西赴流沙。他们的道不同在哪儿呢?《太平广记》里说老子,“大目疏齿”,大眼睛,牙齿疏疏落落的。

——你孔子的牙齿排得紧叠,都骈起来了;老子我的牙齿就很疏落,牙缝可以过火车。牙齿不同,怎么能做朋友呢?再见了您呐!


老子跟牙齿是有关联的。他师父常枞先生病重,老子骑着牛就去看他。常枞爷爷张嘴给老子看看,明知故问:我舌头还在不?老子说:在。常枞又问:我牙齿还在吗?老子说:没啦。常枞爷爷提问:你明白了吗?老子说:舌头在,因为软;牙齿不在,因为硬——柔能克刚啊!

老子当时心里一定想:师父真好,知道我牙缝大,还特意用自己一张没牙的嘴鼓励我。没牙怕什么,有舌头就行了。




但人营养不好,也可能掉牙齿。上古人吃东西,很喜欢各类带油水的肥嫩物,应该就和牙齿状况不好有关。宋玉招屈原的魂魄时,写菜谱是“肥牛之腱,臑若芳些”,这种东西,咬都不用咬,一口下去就好。


1615年,德川家康临终前一年,发动大阪之战,意图解决丰臣家,想在他老人家闭眼之前,把日本彻底划归德川幕府治下。当日也,对方的真田幸村奋勇突击,以寡击众,险些完成神话逆转,此后日本人都奉幸村为“真田日本第一兵”,漫画游戏等,都把他当日本赵云。但真相是,他老人家那年48岁,因为在九度山隐居过久,营养不良,头秃了不说,牙齿也掉差不多了。


龌龊这词,现在是骂人话。但最初,龌字就是在房间里吃完东西不净口,满嘴发臭;龊字就是牙齿咬合不齐者。如是,龌龊就是一口牙:又不洗,又不齐,嗅觉和视觉上都很折磨人。

《红楼梦》里,贾府规矩重。吃饭前,大家用茶水漱口,再洗手,另捧上茶来喝。贾宝玉除了用茶水漱口,还擦牙:用的是青盐。古代人不一定知道盐和茶里含氟,能消炎杀菌,但经验沿袭,用得恰到好处。

孙思邈就说:“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可以“口齿牢密”。孙爷爷这话,不知道救活了多少私盐贩子。聪明一点的盐贩子应该卖一车盐,送一本孙思邈的药方,嚷嚷“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




题图里是老版《三国演义》,曹操被射掉了门牙。那时曹操花甲之年,离过世还有一年多,这最后一年多吃东西都吃不好,让人心疼。

《天龙八部》里有一段:

孟老者满口牙齿被小锤击落,有三枚在忙乱中吞入了肚。他年纪已高,但眼明发乌,牙齿坚牢,向来以此自负,其时牙齿掉一枚便少一枚,无假牙可装,自是十分痛惜,满嘴漏风的大叫:“抓了这女娃子,抓了这女娃子!”

我看到这里,就很心疼曹操。


所以,古代人也知道,牙齿得疼惜啊。

宋朝人想过变花样,比如,以柳、槐、桑等树枝水煎熬,入姜汁,混兑些其他东西来洗牙——最后,还是不如盐好使。所以到《红楼梦》写作那会儿,大家还是青盐和茶。

欧洲人为了对付牙,可花了脑子。埃及人使过牛蹄子、烧焦的蛋壳和石灰粉,不知怎么想的;希腊人和罗马人是用碎骨头和牡蛎壳,这不知道是打算净牙还是磨牙。阿拉伯人用烧鹿角、蜗牛和石膏,也动过香草、蜂蜜、铅、铜的念头——反正外国人是真舍得拿牙齿做试验。到英国人发明正经牙膏牙粉之前,真不知道他们的牙齿挨了多少疼。

光漱口还不行,得刷牙。上古的人用手指刷牙,使的是右手中指。蘸点盐,或者其他什么,刷啦啦啦。很方便,但很土。明朝时,有人提出过改革意见:右手中指刷牙太落后啦!——我们要用左右手同时擦牙!!

你可以想像明朝时节,天蒙蒙亮,大家在井台上一字排开,抬双肘,伸两指,在嘴里唏里呼噜的一通擦;刷牙刷急了,手指皮都能磨破了。最怕的就是,有谁刷得正欢,忽然惨叫一声:“我早起刚拣了驴粪!忘洗手了!!”

当然不是没器具,唐朝时就有。将杨柳枝泡水里,要用时,使牙齿咬开杨柳枝,杨柳纤维泡发了,支出来,像细小的梳齿。点些药末,刷刷刷,就把牙给净了。寺院里尤其爱用这个,还总结出杨柳枝的十大好处。但这个毕竟不是广泛流行:谁家每天供你那么多杨柳枝呢?


世界一般公认:正经的第一柄牙刷是中国人发明,那是15世纪末,哥伦布刚发现新大陆不久,明朝孝宗皇帝把野猪鬃毛插进了一支骨质把手。欧洲商人把这玩意带了回去,先是当宝——没法子,之前欧洲人都使碎布擦牙来着。刷了一段,痛惨了:野猪毛太硬,牙龈出血!中国皇帝的牙龈是铁打的吗?只好再想法子改良:刷毛试试鹅毛如何?刷柄试试竹木如何?……

总之吧,又不知多少牙龈牙齿流血的代价之下,我们才见着现代的牙刷。


牙是很难伺候的,因为牙不是骨头——不然早被磨平了。牙外头是珐琅质,很硬实;中间是象牙质;最里头是牙髓,包含神经线和血管。不用问,牙髓跟牙龈那儿稍一打架,人就哭爹喊娘。抓不着挠不着,只剩哭。

哭起来就只能打麻药。以前世上还没有注射器时,都使过一招。你张着嘴,坐在唐朝或中世纪阿拉伯的凳子上,龇牙咧嘴,看医生把药物烧了或水煮开,拿烟或水蒸气熏你的牙。熏着熏着,你犯晕,有点恶心,但牙好像不疼。医生拍拍你:回去吧、

但第二天早上,你又被牙疼醒时,就知道这事治标不治本。你想治本,就得拔牙。


因为大家都恨牙疼,却又怕拔牙,江湖郎中才有饭吃。老北京天桥上,经常卖些“哭来笑去散”、“一咳掉牙丸”之类。都是号称往牙龈上点一点,你一咳嗽一喷嚏,蛀牙自落,方便得很——虽然这里头,许多其实是江湖骗子。


宋朝的时候,补牙镶牙已经很发达,许多老人家都爱去补个牙,以显年轻。陆游很豁达,就嘲笑大家说“染须种齿笑人痴”,由此可见,85岁高龄过世的陆放翁先生,一定须发皆白,满嘴牙一颗不剩也没去补,吟诵“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时,一定满嘴漏风,唏里呼噜的。



要是你也像陆游老先生这样缺牙少齿,或者牙色黑黄,那不但说话含糊不清,笑起来也怪瘆人的。所以“关爱你的牙齿,让每一次微笑和吐槽都更有力”的【趣爱牙】微信服务号就值得你好好关注。

趣爱牙是益达口腔健康计划旗下的口腔公益公众号。除了日常推送各种有趣的口腔知识,还有“病例百科”能快速解答智齿疼和牙龈出血等多种问题,不定期推出的“牙医问诊”集结牙科专家能让你在线轻松看牙医,爱牙打卡还能帮你记录护牙日程,培养爱牙习惯。

能实现这么强大的功能,是因为有一个庞大的专业牙医学术团队在背后支持。而真正站在前台的“爱牙君”,却是个贱暖痞帅的大暖男,讲个八卦都能找到机会关爱你的牙齿。

现在就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趣爱牙】,和爱牙君好好聊聊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