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被禁用的儿童感冒药、退烧药,你还在用吗?

丁香妈妈 丁香园儿科时间 2023-10-13
安乃近、安痛定、庆大霉素、柴胡注射液……这些高风险的药物,几乎伴随了一代人的整个童年。
而近几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频出重手,接连修改、禁用了一大批药品及使用说明,很多我们小时候被滥用的药品,都淡出了视线。
今天为大家盘点了一份值得警惕的「儿童用药名单」,里面包含了感冒、咳嗽、退烧等 10 大类常见药物。

1

感冒药物



01
小儿伪麻美芬滴剂

儿童禁用


禁用原因:2018 年 5 月,被国家药监局通知注销。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https://www.nmpa.gov.cn/yaopin/ypggtg/ypqtgg/20180601174601808.html


小儿伪麻美芬滴剂中含有的伪麻黄碱,是神经兴奋剂的一种;而右美沙芬,大剂量使用有抑制呼吸的风险[1]。这两种成分对于 2 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没有明确的安全剂量。

类似的药物还有美敏伪麻溶液,同样禁用于 2 岁以下儿童。

 


02
小儿氨酚烷胺颗粒  1 岁以下禁用
禁用原因:缺乏新生儿和 1 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药品含有金刚烷胺,过量服用有兴奋、胡言乱语、惊厥、心律失常等症。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03
小儿氨酚黄那敏

 

建议 2 岁以下不要用,6 岁以下不推荐用
不推荐原因:属于复方感冒药,其中含有的退热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在很多感冒药中都会出现,与同样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药同吃,容易用药过量,造成肝损伤。


以上三者其实都属于感冒复方制剂(大于等于两种成分的药物),家长容易搞不清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造成重复用药,增加肝肾负担。
对此,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建议感冒复方制剂不要用于 2 岁以下儿童[2],而国际权威医学资讯查询系统「临床顾问(UpToDate)」 建议 6 岁以下的孩子都应该避免使用,6~12 岁的孩子也不要用。
图片来源:美国 FDA(左),临床顾问 UpToDate(右)


2

咳嗽药物



01
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
18 岁以下禁用


禁用原因:可待因和吗啡一样都是从罂粟壳里提取出来的。长期使用这类药品止咳,可引起依赖性和成瘾性,甚至危及生命。


2018 年 9 月,药监局将含有可待因的感冒咳嗽药品列入 18 岁以下禁用黑名单[3]。


除明确标注了可待因成分的药品外,还有一些标注了罂粟壳、阿片酊等成分的药品,也含有可待因、吗啡的类似成分,有类似副作用,常见的一些产品有:


(涉及品牌较多,表格中仅为成分名)

图片来源:丁香妈妈整理



02
含有(非那根)异丙嗪的止咳药
2 岁以下禁用


禁用原因:副作用大,可能导致 2 岁以下孩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欧美多个权威机构也都曾提出警告:非那根(异丙嗪)禁止作为 2 岁以下儿童的镇咳药物来使用。


图片来源:Drugs.com

https://www.drugs.com/phenergan.html


3

发烧药物



01
尼美舒利


12 岁以下禁用
禁用原因:可造成儿童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目前,国家药监局已经将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禁止用于 12 岁以下儿童[4]

02
安痛定

 

任何情况都不建议用
不建议原因:安痛定为氨基比林与巴比妥钠的复方制剂,容易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和过敏性休克。
从 1931 年到 1934 年,仅美国一个国家就有 1981 人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欧洲死亡 200 余人。
图片来源:新京报 2013.7.29《副作用频现 “争议”药品或边缘化》


03
赖氨匹林

 

16 岁以下慎用,3 个月以下禁用
不建议原因:16 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可能出现严重的脑部不良反应——瑞氏综合征,出现惊厥、呕吐等症状,甚至会昏迷,严重时可能直接导致死亡。
2018 年国家药监局要求修订注射用赖氨匹林说明书[5]。考虑到该药品严重的不良反应,加上目前已经有更加安全的替代药品,建议大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易使用。

04
安乃近类药物

 

18 岁以下禁用
禁用原因:为氨基比林与亚硫酸钠的复方制剂,容易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休克,有致死风险。
国家药监局在今年 3 月发布了《关于修订安乃近相关品种说明书的公告》,其中明确指出,安乃近类药物禁用于 18 岁以下青少年儿童。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https://www.nmpa.gov.cn/xxgk/ggtg/qtggtg/20200317171101449.html

4

抗病毒药物



01
利巴韦林
孕妇禁用,哺乳期、婴幼儿不建议用


禁用原因:利巴韦林有较强的生殖毒性,会引起胎儿先天畸形或死亡。因此禁用于孕期和哺乳期女性。并且在服药前后 6 个月,建议夫妻双方都避孕。


2023 年 4 月 24 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修订全身用利巴韦林制剂说明书的公告,对利巴韦林加入黑框警告。


图源:https://www.nmpa.gov.cn/xxgk/ggtg/ypshmshxdgg/20230424171604130.html


不建议原因:对普通呼吸道病毒感染等都没有疗效,且有溶血性贫血、致癌风险。哺乳期使用利巴韦林,还会导致少量药物经乳汁排泄,对宝宝造成潜在危险。并且目前对于儿童使用全身用利巴韦林依然缺乏详细的研究资料[6]


△ 利巴韦林药品说明书图片来源:用药助手

5

胃肠道疾病药物



01
庆大霉素
没有做耳聋基因筛查的人群慎用
慎用原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研究表明:庆大霉素在任何治疗方案下,都具有较严重的耳毒性和肾毒性。


耳毒性的中毒症状为眩晕、耳鸣、耳聋等。肾毒性表现为肾损伤或急性肾衰竭,严重的因尿毒症死亡。


而且我国目前没有雾化剂型的庆大霉素,雾化使用庆大霉素属于不规范用药,风险更高。



02
藿香正气水
儿童、孕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不建议原因:藿香正气水中的酒精含量通常在 40%~50%,无论内服外用,都存在很大的风险。


同类药品藿香正气口服液也要慎用,虽然不含酒精,但药品成份中的生半夏,对动物胚胎有显著毒性,有导致流产或胎儿畸形的风险。在国家药监局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也被列为了「毒性中药品种」。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https://www.nmpa.gov.cn/xxgk/fgwj/flxzhfg/19881227010101905.html?type=pc&m=



03
牛黄解毒片
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女性禁用


禁用原因:药品含雄黄成分,摄入过多可能导致砷中毒,或增加婴儿死亡率、自然流产率、死产率和早产率。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https://www.nmpa.gov.cn/directory/web/nmpa/xxgk/ggtg/ypshmshxdgg/20190308152601338.html


6

黄疸药物



01
茵栀黄注射液
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禁用原因:可引起胃肠道出血、肾功能异常的不良反应;其中含有金银花提取物,更是容易引发新生儿溶血,曾有致死先例。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https://www.nmpa.gov.cn/directory/web/nmpa/xxgk/ggtg/ypshmshxdgg/20160831171101146.html



02
茵栀黄口服液
新生儿不推荐使用


不推荐原因:可能会出现腹泻、便血、呕吐,对新生儿肠胃有较大损伤,不建议用。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https://www.nmpa.gov.cn/xxgk/ggtg/ypshmshxdgg/20170821171901498.html


事实上,大部分孩子的黄疸并不需要额外的治疗。如果黄疸真的很严重,权威机构一致认为,蓝光治疗黄疸不仅有效,还很安全,没必要冒风险给宝宝使用茵栀黄类药品。


7

中药注射液



01
喜炎平注射液

儿童慎用


慎用原因: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出现过多例寒战、发热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从 2017 年开始,国家药监局陆续多次发布通告,紧急停用多个批次的喜炎平注射液[8]



02
柴胡注射液  儿童禁用


禁用原因:2018 年 5 月国家药监局明确指出,柴胡注射液儿童禁用。可导致众多不良反应,因输液、肌注用药致死的事故也曾有发生。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https://www.nmpa.gov.cn/directory/web/nmpa/xxgk/ggtg/ypshmshxdgg/20180529163401297.html



03
双黄连注射液
儿童禁用


禁用原因:2018 年 6 月国家药监局发出公告,明确 4 周岁及以下儿童禁用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不明,有肌注药致死先例。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https://www.nmpa.gov.cn/xxgk/ggtg/ypshmshxdgg/20180611164901887.html


8

保健药物



01
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是腔镜技术的进化而非革命性改变
3 岁以下禁用


禁用原因:2018 年 3 月,国家药监局通知匹多莫德试剂(包括口服液、溶液、胶囊等)3 岁以下儿童禁用,安全性与有效性尚未得到验证 。存在消化系统损害、皮肤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多种不良反应。



02
保婴丹
不建议使用


不建议原因:早期的保婴丹含有朱砂、雄黄等重金属成分,后来虽然这些药物被剔除,但是剩下的依然有冰片、法半夏、钩藤等等,这些成分的神经系统毒性和肝毒性都教人忌惮,过量使用甚至可能会引起宝宝呼吸抑制。


9

皮肤病药物



01
一扫光药膏
儿童禁用


禁用原因:2016 年国家药监局要求修订一扫光药膏说明书,明确标注儿童禁用,使用后还可能会出现「急、慢性铅、汞中毒引起的各种症状」。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https://www.nmpa.gov.cn/directory/web/nmpa/xxgk/ggtg/ypshmshxdgg/20161028165601538.html



02
「消字号」「妆字号」药膏

 

不建议使用


不建议原因:一些民间偏方、宣称不含有激素却对湿疹有奇效的药膏,千万不能趋之若鹜。特别是没有经过审批的药物,成分不明,反而很有可能含有强效的激素,长期使用会对儿童产生很大的影响。


10

海淘药物



01
日本面包超人系列
6 岁以下儿童慎用
慎用原因:该药属于复方感冒药,2 岁以下不要用,6 岁以下不推荐使用[7]


目前在售的绿色版,主要成分是马来酸氯苯那敏、麻黄碱,还有甘草。红色和粉红色版,主要成分是马来酸氯苯那敏、麻黄碱和对乙酰氨基酚。和小儿氨酚黄那敏一样,容易出现相同成分叠加,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损害的可能。



02
美国无糖 Delsym 止咳药
官网建议 4 岁以下禁用


慎用原因:主要成分是右美沙芬,有抑制呼吸的风险。药品官网也明确提醒:4 岁以下儿童不要使用。而 AAP 的建议则扩大到 6 岁以下孩子都不推荐使用。



03
德国诺华 Otriven 婴儿感冒鼻塞专用滴鼻液
慎用原因:主要成分是赛洛唑啉,会引起流鼻血、加重鼻炎。在国内,3 岁以下孩子已不建议使用类似成分,而国外的建议也是 12 岁以上可以使用。


总结


每一种药物的上市都有自己的背景和原因,或许这其中的一些药物,有些人吃了、用了,也没出现什么问题,但我们绝不能轻视风险的存在。


《2016 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指出:儿童群体中,药物中毒占所有中毒就诊儿童的比例,从 2012 年的 53% 上升到 2014 年的 73%。从中毒年龄来看,0 到 14 岁的药物中毒儿童里,1 到 4 岁儿童占比最大。


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必须谨慎仔细,特别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我们有理由给孩子选择更安全的药物。



首发:丁香妈妈策划:自燃月排版:兰花花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本文经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药师 李晓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儿科学硕士 孔令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 周莹 审核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 美国儿科学会:https://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99/6/918

[2] 美国 FDA:https://www.fda.gov/consumers/consumer-updates/otc-cough-and-cold-products-not-infants-and-children-under-2-years-age

[3] 国家药监局:https://www.nmpa.gov.cn/xxgk/ggtg/ypshmshxdgg/20180906165801678.html

[4] 国家药监局:https://www.nmpa.gov.cn/xxgk/fgwj/gzwj/gzwjyp/20110515145101552.html

[5] 国家药监局:https://www.nmpa.gov.cn/directory/web/nmpa/xxgk/ggtg/ypshmshxdgg/20180131161701208.html

[6] https://www.nmpa.gov.cn/xxgk/ggtg/ypshmshxdgg/20060221010101401.html

[7] 美国 FDA:https://www.fda.gov/consumers/consumer-updates/otc-cough-and-cold-products-not-infants-and-children-under-2-years-age

[8] 国家药监局关于山西振东安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红花注射液和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喜炎平注射液质量问题的通告(2017 年第 153 号)2017 年 9 月.https://www.nmpa.gov.cn/xxgk/ggtg/qtggtg/20170923225201502.htm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