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通史》64 西辽建国

请点击关注➤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第六十四集:西辽建国(上)




  

 第六十四集:西辽建国(下)


第六十四集:西辽建国

在世界的版图上,究竟有多少惊天动地的事迹曾经发生,我们永远无法全部知晓,然而今天我们所讲述的绝对是其中之一,旧的辽朝在内讧中走向灭亡,新的复兴需要历尽千辛万苦,雪山、戈壁、茫茫沙漠,新的敌人和新的朋友,无法预料的死亡威胁,他们需要不断的奋斗,从而建设新的家园,而更重要的是团结,凝聚自己的力量,团结周围的力量,为了共同的目标,一个接续大辽王朝的西辽王国在西部崛起。
公元1031年,辽圣宗奄奄一息,他继承前人的事业,使辽朝国力达到顶峰,称得上一代圣君,但他临死前始终放不下一件事,所以在他的遗诏中告诫他的继承人耶律宗真,千万不要与生母杀掉齐天皇后,齐天皇后生过两个儿子,但都夭折了。宫女萧褥斤为辽圣宗生下了耶律宗真,齐天皇后对耶律宗真视若己出,引起萧褥斤的怨恨,如果萧褥斤得势,以她的性格,很容易报复齐天皇后。如果是这样,不只是宫廷将发生内讧,大辽王朝也将陷入内讧的泥淖,辽圣宗深知内讧与国家衰亡的关系,他想竭力阻止内讧,尤其是宫廷内讧的发生,但是悲剧还是上演了。
齐心:它主要是内部的矛盾太厉害,争权夺势太严重,他们之间互相角逐,互相消蚀自己的力量。
十六岁的耶律宗真,刚刚即位成为辽兴宗,萧褥斤就马上烧毁了辽圣宗的遗诏,临朝摄政,胁迫齐天太后自杀,辽兴宗忍无可忍将彪悍的萧褥斤囚禁起来,为下一轮的皇族内讧埋下了祸根。紧接着萧褥斤的次子耶律宗元及其同党发动叛乱,最终自杀身亡。但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直道辽道宗杀妻弑子,这才有所醒悟,一场皇族内讧才由此结束。
贾从江:为什么讲这个辽朝的这个统治集团的内讧,他有一些制度上的原因,我们为什么这么讲呢,这主要是和两项制度有关系,一个就是针对皇帝的这个斡鲁朵制,我们叫宫卫制,每一个皇帝有自己的这个斡鲁朵,我们叫宫卫,他有自己的这个军队。另外一项针对和和这个皇帝制度斡鲁朵制有些像的叫下军州制,这主要是针对王公贵族的,这都是私人的收入,他们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军队,相对比较独立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这也是他导致内讧的一个最主要的一个制度原因。
公元1101年辽道宗死,耶律延禧即位,是为天祚帝,在他眼中,清晰耶律乙辛集团以后,已经没有什么忧患,在这样的心态下,天祚帝只知道享受,沉湎于游猎,根本不理朝政,他还常常征调女真部落的首领、贵族陪自己射猎,像使唤奴隶一样,让他们呼虎、射鹿,他还向女真索要海东青和珍珠,使女真苦不堪言。他们已经意识到辽朝的根基已烂,大厦将倾。     贾从江:在这个十一世纪末期的时候呢,实际上当时已经在他的这个西北边上的阻卜部落,就是漠北草原上的这些游牧部落已经发生了这个比较大规模的叛乱,辽朝和他们先后打了九年,其实对这个辽朝的力量损失也是很大的,但是他没意识到这些问题。
叛乱不仅来自于西北部,位于东北部的女真族也同样迫切地想要摆脱辽朝的压迫,他们组成部落联盟,形成较大的合力。当富有胆识的完颜阿骨打担任联盟长时,女真迅速崛起,完颜阿骨打率先违抗天祚帝的命令,成为女真的英雄。在他的带领下,女真内部团结起来,同仇敌忾,要与辽朝一争高低,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率领下,女真部队向辽朝发动了战争,辽朝节节失利。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攻占黄龙府,这是一场决定辽金命运的战争,公元1115年九月,天祚帝率十五万大军,号称70万,发动声势浩大的亲征,金军只有两万,武器装备均远远不及辽军,力量对比悬殊,天祚帝决定一举消灭女真。而金军内部在强大的压力下,产生了畏惧心理,就连首领完颜阿骨打也在悲壮的情绪中事先安排后事。他们很难想象会有什么奇迹发生,,然而奇迹还真实地发生了。谁也不曾想到,拯救金军命运的力量竟来自辽军,在决战即将爆发之时,一支辽军悄悄的离开天祚帝,直奔空虚的上京。这支队伍由辽军都督耶律章奴率领,耶律章奴认为天祚帝昏庸无度,大辽基业迟早要败在天祚帝的手中,所以他临阵发动政变,准备拥立天祚帝的堂叔耶律淳为帝,对于辽朝来说,这次内讧显然不合时宜。
贾从江:因为耶律章奴的叛乱的叛乱是在1115年,这个时候了辽朝已经被女真重创了,如果要是真的有一个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政治家的话,他能称得上是个政治家的话,在这个时候你会提出这样换皇帝吗。
耶律章奴釜底抽薪之举使天祚帝不得不赶紧从前线撤回,平息政变,金军乘着辽军仓促撤退之际,集中兵力追击其中坚,辽军死者绵延百余里,金军步步紧逼,辽军一败再败,上京陷落,天祚帝仓皇逃窜,局面继续恶化。为夺回辽朝占领的幽云十六州,宋朝与金朝订了联合灭辽的海上之盟,如此一来,辽朝将腹背受敌,面临前所未有的亡国危险。金军迅速攻陷了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天祚帝先逃到南京(今北京),接着又逃到鸳鸯泊,西京,继而逃往夹山(今内蒙古武川西南)。面对急转直下的局面,辽朝大臣们都想挽狂澜于既倒,耶律大石就是其中一员。
耶律大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不仅身份显赫,而且善于骑射,通晓契丹、汉文字,文武全才。他二十九岁时考中进士,不久升迁为翰林应奉。按照辽朝科举制,只有殿试第一名才授予此职,耶律大石因此闻名遐迩。天祚帝逃往夹山时,耶律大石正担任辽兴军节度使,镇守南京道,称得上辽朝的中流砥柱。耶律大石忠于辽王朝,但天祚帝弃国家而不顾的行为,深深的刺痛了他,此时的他,将另立新君视为挽救辽王朝的重要选择。
贾丛江:他的选择和他的这个政治,和他本身的这个价值观取向,政治报负是完全连着一块儿的,耶律大石他考虑很清楚,这个时候,皇帝这个大旗如果倒了,辽朝如果没皇帝了,那这个时候肯定就完蛋了,他必须有一面旗帜竖起来。
公元1122年,耶律大石等人拥戴耶律淳为皇帝,改元建福,降天祚帝为湘阴王,这就是北辽政权,北辽政权得到了许多契丹贵族的拥护,然而由于处于宋和金的强力夹击之下,形势也异常严峻,耶律大石被委任为西南路都统,统领军队,他的的英雄气魄和军事才能得到了展示,一度大败宋军,然而怯懦的新皇帝耶律淳不久即在恐慌中死去。北辽虽然击败了宋军的进攻,但抵挡不住女真的锐兵,南京失陷,北辽难以为继,耶律大石和他的部下该何去何从呢。
贾丛江:那么在这个南京这个小朝廷,去投靠哪的时候就出现了争议,一部分主张降宋,一部分像西王萧干,他主张的是直接到他的地盘上,到他的西王府去。另外一支就是耶律大石,耶律大石主张转投天祚帝,他为什么这么考虑呢,其实这主要是从辽朝的这个命运上来考虑的,这个时候要保持辽朝的这个正统王朝能够延续下去的话,那么这杆大旗下就剩下了天祚帝。
耶律大石参与了建立北辽的活动,对天祚帝来说无疑是一种背叛,但在北辽瓦解之时,耶律大石意识到,再不和天祚帝合并一处加强力量,辽朝就彻底完了。于是他冒着被杀的危险,向西投奔天祚帝,天祚帝质问耶律大石怎敢另立中央,耶律大石回答,陛下放弃国家而出逃,使黎民涂炭,即便立十个耶律淳也都是太祖的子孙,难道不比向他人乞求活命强吗。天祚帝无言以对,赦免了耶律大石,并任命他为都统。两支力量的团结给了辽王朝最后的希望,天祚帝又招揽了一些部落,迫切的想要出兵,马上收复失地,耶律大石保持冷静,认为辽军当前的力量根本不是金军的对手,急于求战绝非上策,而应该积蓄力量,待时而动。然而天祚帝执意出兵,辽朝内部再次出现了无法调解的争执。
公元1124年,耶律大石率二百铁骑连夜离开天祚帝,东面和南面是他熟悉的故土,但他无法回去了,西北部虽是陌生的土地,但别无选择,只有那儿才是辽朝的力量,他才可能东山再起,挽救辽朝。这是一条前途未卜的艰难之旅,他们要离开自己的故土,向西而行。经过三天的艰难行程,耶律大石翻过了连绵的大青山,渡过奔腾的黑水,到达白达达部落,契丹在这里仍有崇高的声誉,白达达首领床古儿,主动献马400匹,骆驼20头。短暂休整后。耶律大石继续向西北转移,蜿蜒千余里,穿过风沙飞扬,寸早不生的沙漠,奔向下一个目标,辽西北路招讨司所在地可敦城。艰难处境下,死亡随时降临,耶律大石越发思念美丽的故土,他一次又一次总结辽朝失败的根源,为什么如此强大的辽朝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弱小的金军打得土崩瓦解,他最终得出结论,辽朝其实不是亡于金军,而是亡于内讧,看到自己的队伍处在生死边缘,他也不得不想,离开天祚帝究竟是对是错。
不听耶律大石劝告的天祚帝很快被金军击溃,于1125年被金军俘虏,最终病死在白山以东的囚所。辽朝灭亡,耶律大石已经没有回头路了,这是历史上的一次罕见的远征,沃野千里的大漠,寒冷陡峭的雪山,数不清的戈壁、河流和群山,都成为了一种征服。恢复帝国,这一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信念,成为耶律大石远行的动力。
贾丛江:他选择的是完全相反的一条道路,就是不断地利用自己的这个才华,自己的职位,自己的力量来不断地实现自己的这个为保住辽朝、救亡图存的这种政治使命。
辽朝灭亡时,中国主要有四股力量,最主要的是金朝和宋朝,它们之间在维持短暂的和平后即展开战争,西夏王朝仍然维持着自己的统治,最后一支重要力量则在西北,属于辽朝的力量,金军虽然灭了辽朝,但在辽朝在西北的军事力量并没有受到损失。这里是镇郑(今蒙古图拉河上游),也就是可敦城,这里有肥壮的牛羊,有广袤的屯田,戍守在这里的辽朝将士听说国家灭亡的消息后,茫然不知去向,闻名遐迩的耶律大石来了,可敦城顿时充满了希望,耶律大石马上召集当地七州十八部的首领,以复国为号召,聚拢人心,共救君父,济生民于难,成为复辽的一面旗帜,耶律大石因此得到了七州十八部的有力支持,迅速发展到精兵万人,战马万皮,他自称王,依照辽朝制度,设立了南北面官署,完备军器,积蓄力量。     公元1128年,耶律大石已集结到数十万兵马,一个强大的新的国家已现雏形,此时耶律大石又一次面临重大的抉择,向东,还是向西。如果向东,意味着与金作战收复失地,这正是耶律大石梦寐以求的,但金朝处于经济和军事的上升期,耶律大石的力量还远远不能抗衡,如果向西,耶律大石则既有机遇又有风险,机遇是曾经非常强大的喀拉汗王朝已经分裂成东西两部,力量明显衰退,高昌回鹘王国也进入了衰弱期,风险是那儿的一切都是陌生而且混乱的,除东喀拉汗国、西喀拉汗国、高昌回鹘王国外,还有众多的突厥语系的部族。而这些国家和部族又与更西的花剌子模、塞尔柱王朝、葛逻禄诸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系非常复杂,在混乱的局面中。耶律大石能够在那儿立足吗。向西意味着更大的风沙,也意味着更加远离故土,但耶律大石和他的军队别无选择,当他们远行时,风沙中传来悲壮的歌声,现在向西,是为了以后能够向东,恢复故国,竟然如此,还有什么苦难不能承受呢。
钱伯泉:那他还是想恢复辽朝的,所以他是忠心耿耿,为他的祖国,为辽朝奋斗,但事实上金朝太强大了,新兴的国家太强大了,及时他想恢复辽朝也不可能了。
这里是北庭故城,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北20公里处,汉代时称金满城,曾是是西域36国之一,车师后国的王庭所在,后成为汉朝戍己校尉的驻地,并在唐代发展成为天山北麓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这里出土的彩绘泥俑见证了那时这一地区的繁华,9世纪中叶以后,漠北草原的回鹘汗国衰落后,西迁的部分余众攻下高昌,在次建立回鹘高昌国,北庭即为夏都。公元1130年,耶律大石率军西进,来到了这里,虽然是开疆拓土,但耶律大石努力传达团结与和平的信号,他借道高昌时。历数两国旧好,一再声称自己只是借道,没有其它意图,耶律大石发出友好信息,赢得了高昌政权的好感,高昌国王毕勒哥盛情款待耶律大石,大宴三日,表示愿意归附耶律大石。
钱伯泉:他带着一万多骑兵,都是精骑兵,从可敦城往西走,那高昌回鹘很小的一个国家,能有多少兵,他很容易把它卷进去,但是,他很明智,我借路,关系不能搞坏。
耶律大石没有食言,继续向西,不久,耶律大石率领的主力成功沿天山北路达到叶密立,并在那里建立起一座城市,这里是新疆自治区额敏县,当时被称为叶密立,耶律大石的军队受到了周围突厥语系各部族的欢迎,经过八年的努力和奋斗,耶律大石行程数万里,开拓了一块巨大的领土。如今的叶密立古城地面上已没什么遗迹可寻,曾经的繁华已被生长的绿草所替代,难道这就是耶律大石建立起来的城市吗,它就像一个谜一样,已消失在历史当中。     2014年6月,一项有关叶密立古城遗址的考古挖掘工作正在进行,西北大学的刘瑞卿教授带领他的学生们开始探究,这座西辽时期建立起来的古城。
刘瑞卿:整个遗址的范围,东西拆大概有两公里,南北宽度了1.5公里,总面积在300万平米左右,遗址的一个核心功能区的分布,我们目前因为还开展工作不够,但是有个初步推断的地方,这是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应该是这个遗址的一个手工作坊区。
经过他多年的探索,这个谜团正在被逐步地揭开,随着挖掘工作的展开,一段距今千年的已逝王朝的历史正在慢慢浮出地面。公元1132年,耶律大石正式在叶密立称帝,采用突厥汗号,菊儿汗,意思是汗中之汗,同时采用汉尊号天佑皇帝,建元延庆,西辽政权由此建立,历史上又称其为哈剌契丹,它是辽政权的延续。
贾丛江:西辽王朝它的所有的从皇统,皇统没问题,他是辽朝的,辽朝一脉相承,同时,他的这个典章制度、统治民族,就是皇统统治民族,典章制度和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完全是辽朝的一种继承,只不过是辽朝在新一块地域的延续。
对于此时的耶律大石而言,战略转移的任务已基本,接下来的任务却更加重要,他需要治理好这片土地,他开始以叶密立为中心,向周边拓展。这里是高昌古城,位于吐鲁番市以东40公里,是西汉王朝的屯田部队所建,9世纪以后,回鹘人在此建立高昌回鹘国,耶律大石在称帝的同年,率军进入高昌回鹘王国境内,高昌毫无抵抗,归顺了西辽,耶律大石仍让回鹘汗王统治这一地区,并设监国以示监督。他宽容地对待各民族人民,各种信仰都得以自由发展,这样的政策有利于团结归顺的人民。
贾丛江:他保持了原来的那些政权的这个那个原有的统治体系,就是光派一个建命官,征一部分,一年要征一小笔税收,他只要当地保持这个政治归属就行了。
在新疆额敏县,每到五六月份,一年当中的游牧生活要开始了,当地的牧民仍然保持着逐水草而居的传统习俗,牧民们要把自己的牲畜从春季牧场转入夏季牧场,这次转场要走上几百公里,赶着上万只牛羊,在天山山脉中迁移。1000多年前,耶律大石和他的部下同样经历着一次巨大而关键性的转场。那是在公元1132年,他们要向西,前往千里之外的地方,与其说是转场,不如说是一次战略的转移。他们要一路向西,这次西行的目的地,是位于中亚的东喀喇汗国首府,巴拉沙滚。这里是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首府比什凯克,在古代,这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之一,而在远处的雪山脚下,就是古城巴拉沙衮。古城遗址之上,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宣礼塔布拉纳塔,是唯一存在地上的建筑。
公元1134年初,东喀喇汗国的国王易卜拉欣无力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遂邀请耶律大石前往巴拉沙衮,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耶律大石决定在巴拉沙衮建都,并将国度名字改为虎思耳朵,耶律大石将东喀拉汗国国王降为土库曼王。不久,原来东喀拉汗国国王无法管理的康里人和葛逻禄人均臣服于耶律大石,西辽的国力成倍地提升,生活在这座浓郁的伊斯兰风格的城市当中,耶律大石内心的思绪却仍在东方。
公元1134年,西辽在虎思斡耳朵建都后不久,耶律大石边派出七万大军开始了他的东征计划,从当年西行的第一天起,他的所有举动,无不以恢复辽朝故国为目的,那里是他魂萦梦绕的故土,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也是持续给予他力量和信念的土地,他的灵魂早已和那里无法分割,所以无论如何,他希望夺回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土地。此次东征寄托了耶律大石最大的希望,然而,由于西辽和金朝相距遥远,路途之中,自然环境恶劣,大漠阻隔,牛马多死,庞大的军队只能无功而返,耶律大石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不断向西发展,始终是为了恢复东面的国土,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离开故土太远太远,竟然已永远无法返回了,耶律大石仰天长叹,皇天弗顺,数也。现实如此残酷,耶律大石最终放弃了收复辽朝故地的目标,而作为一国之主,耶律大石已再无退路,他和他的将士们必须在西部开拓出自己的强大帝国。
恢复东方故土的努力完全失败后,耶律大石只能在西部发展,这一次他选择了主动出击,进攻西喀喇汗国,击败了马合木汗的抵抗,紧接着是西部强大的塞尔柱王朝。西部的形势对于耶律大石来说是异常的严峻,但他别无选择,只能放眼向西。
贾丛江:七万的兵力这不是个小数字,对于游牧民来讲,等于是对他自己的一个主张的一个交代,同时对当时随他而来的这些契丹西迁来的这些将士也是一个政治交代,这确确实实也给他应该讲打击很大的,东征失败实际上就阻断了这个耶律大石,或者是以耶律大石为首的这个西辽的统治集团,在光复故土的这么一种政治考量。
不久,塞尔柱王朝的君主桑加尔而发动了对葛逻禄人的攻击,葛逻禄人向耶律大石求援,
机会终于到来,耶律大石写信要桑加尔放弃进攻,桑贾尔反而来信吹嘘自己的军队无所不能,耶律大石随后准备发动进攻,这是耶律大石西进中最大的一场战役,也是震惊世界的一场战役,在西进的路途中,耶律大石从不轻易开启大的战役。但这一次,为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屹立在西部,他要集结所有所有力量打一个硬仗。公元1141年,激战在萨摩建以北的卡特万展开,桑贾尔有十万多骑兵,兵力远超西辽,但耶律大石毫不畏惧,面对敌方骑兵,耶律大石指挥若定,分左中右三路军马强攻敌军,迫使桑贾尔军队首尾不能相顾,全军溃败,塞尔柱王朝的势力从此退出河中地区,这就是中亚史上著名的卡特万之战。
贾丛江:卡特万会战呢是当时决定中亚整个政治格局的一个决定性的战役,这在这场战役打完了以后,中亚就是另外一种政治格局,当然这种格局我们现在都很清楚,就是西辽确立了在这个新疆中亚地区,就是葱岭东西地区的这个统治地位。
卡特万会战后,耶律大石的军事力量以空前强大,开始进攻位于阿姆河下游和咸海东南的花刺子模,花刺子模阿里耶愿意效忠耶律大石,每年进贡牲畜和物品,在失去东部疆土以后,耶律大石奇迹般的又在西部建立起一个可以与原来的辽朝相媲美的新王朝。其疆域之大,东起土拉河,西至咸海,北至巴尔喀什湖,南尽阿姆河,兴都库什山,昆仑山,领土面积远超南宋、西夏。耶律大石结束了中亚地区长期的战乱,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稳定、团结与和平,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久违的发展契机。在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上,耶律大石继续采取团结、务实和宽容的政策,促进和平局面。契丹人是信仰萨满教的,但耶律大石允许当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佛教、景教、犹太教等宗教,他也允许当地居民使用当地的语言文字。巴拉沙衮古城以北十公里处,天山脚下的旷野之中,就是碎叶城,经过千年的风吹,已化作一座巨大的土城遗址,在12世纪,碎叶城由西辽所统治,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当时西辽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耶律大石将中国的户口税赋制度带到了中亚,起初中亚地区多施行土地税,一般是收获量的三分之一,耶律大石施行户口税赋制度,不仅是城市居民还是农牧民,每年仅仅收取一个狄纳尔,显然比以前轻得多,他也因此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耶律大石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他的一些文诰是用汉文来颁布的,所铸钱币用汉文年号和汉族对钱币的称呼。
贾丛江:西辽是唐朝之后,汉文化又一次西渐,这个地方带来了这个,我们讲了他的制度,他的这个语言啊,他的官方的语言,语言和文字都是汉语文,它大量的生产技术都带过来,概括起来就叫做兼容并蓄的一种文化包容政策。
如今在西辽故地,吉尔吉斯斯坦地区,能够找到的与西辽相关的文物和遗迹屈指可数,经过千年的磨砺,这个昔日繁华的城市已经荡然无存,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慢慢消失。关于耶律大石、西辽、乃至于契丹的历史,似乎也都被这里的人们所遗忘,然而有些事始终无法改变,那就是血脉。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附近的山谷草原之中,依然生活崇尚自然,保留着传统生活方式的契丹人,他们大多数认为自己的身体里仍然流淌着西辽人的血液,他们不仅没有忘记,而且努力寻找更多的关于契丹人的根脉,乔罗波库洛夫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为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契丹部落协会主席,乔罗波库洛夫写过许多关于契丹人的书籍,并多次来到中国进行自己的寻根之旅,他在中国探究祖辈过去的历史,并寻找着和契丹有关的古代遗迹,当然他也忘不了西辽和耶律大石,他把自己走过的路线制成展板,向人们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他以自己身为契丹人而自豪。
契丹一词的含义,有专家说是东方太阳神之意,契丹人尊重太阳的力量,以期望蒸蒸日上,如日中天,也有人称他们为太阳契丹,他们似乎拥有超越时空的坚韧与力量,乔罗波库洛夫至今依然保留着崇东拜日的习俗,他用这种方式表达着自己寻根溯源的愿望和对自己契丹人身份的认同。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西辽有近百年的历史,一直延续到公元1218年,被随后崛起的蒙古灭亡,这些契丹人的后裔,始终没有回到东方,在这片土地上,希望与苦难像两块砾石磨砺了他们的意志,他们靠着辛勤的劳作终于把异乡变成了自己的故乡。目前在吉尔吉斯斯坦40多个大的部落中,契丹部落是最大的部落之一,人口达到50多万,将近占吉尔吉斯斯坦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采访:好像是小学、中学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讲过,我们是契丹部落的后代,然后长大以后才知道,这个每个吉尔吉斯斯坦人必须得给这个给自己的后代和自己的儿子,讲明白你是什么部落的。
上千年来,这些契丹人的后裔保留这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生活习惯,并以自己方式传承,追忆着那段已经消失千年的历史,他们遥望东方,寻找心灵的归宿,会不约而同的走入那个充满悲愤而又生机勃勃的年代,他们会随同耶律大石一起感受背井离乡的痛苦,跋山涉水的艰难,感受在苦难与坎坷中,契丹人建立起来的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这是耶律大石留下的最大财富。
公元1143年,耶律大石逝世,在位近20年,享年57岁,庙号德宗,他的一生是如此矛盾、坎坷、并富有传奇色彩,他是远离内讧的阴影之下,始终不忘复国,历尽艰辛,以团结的力量缔造了一个新的辽王朝,他是一位伟大的成功者。竟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开拓出一个强大的帝国,并赢得了人心,成为了世界历史中的伟人、然而,他最想要做的就是恢复故国,但他始终无法实现夙愿,直到临终,他依然只能带着浓浓的乡愁,遥望东方,那儿有养他,令他后半生一直魂牵梦绕的故土家园。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