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

请您关注➤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高达十几米的树顶上,两只叶猴跳荡着、嬉闹着。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它们是在打架吗?
在北极地区的冰雪陡坡上,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它们是在表演吗?
在美洲巴塔哥尼亚②附近的大海里,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正对着大风.以便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它们,得意洋洋地“驶”向海岸。靠近海岸后,这些巨大的海兽又会潜回去,重复刚才的举动……露脊鲸又是在干什么呢?
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这些动物是在游戏!并不是童话故事中拟人化的“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游戏,是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的游戏行为。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中最复杂、最难以捉模、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例如,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单独游戏时动物显得自由自在,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行为。
战斗游戏得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研究者认为,战斗游戏可能要比真的战斗更为困难,因为这种游戏要求双方的攻击有分寸,对伙伴十分信赖,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操纵周围事物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北极熊常常玩这样的游戏:把一根棍子或石块衔上山坡,从坡上扔下来,自己跟在后面追,追上石块或棍子后,再把它们衔上去。野象喜欢把杂草老藤滚成草球,然后用象牙“踢”草球。
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对此,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③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
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根据这样的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梯的游戏等。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特贝曾经在卡那里群岛④上研究黑猩猩的学习行为。他发现,如果给黑猩猩一根棍子,它们就会用棍子做出各种游戏行为:会用棍子互相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也会用棍子去取挂着的食物。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生活中容易学会使用棍子。同样,“捉迷藏”和追逐游戏,也使动物学会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的本领。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隐蔽、争斗、利用环境等能力很有效。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贝叶注意到,西伯利亚羱羊⑤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赖特发现,哈得逊湾⑥的北极熊冬季生活艰难,要花很大力气去捕捉海豹、鱼类,过着紧张的流浪生活。到了夏季,冰雪消融了,北极熊转移到陆上生活,这时,食物来源丰富了,北极熊不必为猎食而整天奔波。它们吃饱喝足了,就进行各种游戏,如摔跤、奔跑、追逐、滑坡等。夏季游戏好像体育运动,使北极熊在食物丰富的季节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力量,这对于它们冬季捕食显然大有好处。因此,这两位学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
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而且,目前这些假说都难以圆满解释的问题是,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潜力、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像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等,都远远超出人们对它们的估计。英国动物生态学家罗伯特·亨德指出:动物的游戏行为是如此复杂的行为,甚至要给这种游戏行为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也很不容易。游戏行为有点儿像体育运动,有点儿像演戏,它既无目的,又无结果,在动物行为中即兴发生,没有一定模式,没有不变的规则,内容复杂多变,实在令人捉摸不透。亨德和所有研究动物游戏行为的专家都相信,要解开动物游戏的所有秘密,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知识讲解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作者介绍

周立明,中国当代动物学家,科普作家,国际行为分析协会会员,曾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作品有《动物游戏之谜》《会说话的动物》《黑猩猩属于人科动物吗?》。  

科普说明文

说明文中的一种,是专门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工具。科普说明文遵循科学的原则传授科学知识,主要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内容相对集中,篇幅不是很长,语言准确简洁,浅显易懂,把科学知识推广到社会各阶层。

字词汇总

字音

(xī) 闹  聒(guō) 噪  默契(qì)  嚼(jiáo) 烂  反馈(kuì) 羱 (yuán)  

词语

聒噪:说话琐碎,声音喧闹,令人烦躁。     

厮打:相互打斗。

璀璨夺目:形容珠玉等光彩鲜艳,耀人眼睛。 

众说纷纭:存在各种各样的说法,意见不统一。

各抒己见: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本文是一篇介绍动物游戏的科普文章。在介绍动物游戏现象的基础上,介绍了现今世界上人们对动物游戏现象的研究成果,启示人们积极地去探求动物游戏的目的。

把握重点

1.作者说“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超出估计的“智力潜能、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证吗?

明确:智力潜能:动物们的游戏,“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这说明动物在游戏中蕴含着智慧。具体如:给黑猩猩棍子,它会用棍子做各种游戏,等等。 

    自我克制能力:战斗游戏,“看似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创造性和想象力:北极熊玩棍子或石头;野象“踢”草球等。

    狡猾、计谋: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闹。

    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动物群体的游戏活动,必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证游戏的组织、进行。如北极渡鸦排队滑雪,没有沟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动物游戏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说的各种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并不是说一种游戏只包含一种能力。

2课文为什么没有确定的结论?

    明确第一,动物游戏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动物的游戏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人类对动物了解得还不多,现在提出的各种假说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必须深入研究,才能解开动物游戏之谜。

    第二、科学注重求实,即使作者倾向于某种假说,也要经过实验的证明,不能贸然下结论。

    第三、包容性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作者列举各种假说,其本意就有这方面的含义。让各种观点在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中自由碰撞、融合,最终才能辨伪存真,求得真理。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科普文章的语言,很注重准确、全面,避免含糊、偏颇。

“战斗游戏时,动物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厮打”表现动物战斗游戏的“激烈”和动物行为的特点

“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动物成年后,一般要脱离父母,自寻伙伴,所以用“结成”而不说“形成”,语义上有细微差别。

“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调剂和补偿”表明动物游戏的本质,两者是互相补充的,单说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全的。

“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组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提供”使“游戏”具有施动者的地位,使之超出个体行为的范畴,成为共性的事物。这样的例子在课文中还有很多,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4本文有哪些人文内涵?

明确:傲慢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会有超出生理反应以外的各种行为。现在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潜能、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

知识迁移

(2015  福建高考)阅读下文,完成1—3

说不尽的萤火虫

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中“町疃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枚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到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它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萤火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甙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千里迢迢从外省引入萤火虫,然后在公园放飞。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个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遭到破坏,也不会迁往别处。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徒,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不可能了。不少专家为此呼吁:与其引进萤火虫,不如改善自然环境。

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靠人工引进不能“引”来它们的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因而要靠自然来解决。而且,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白鹤也如是……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而发明的荧光灯,在减少热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但发光率不如萤火虫。

B.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用以制作LED覆盖层,这种设计在应用中将起到节能的作用。

C.人们选择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将其运用于癌细胞检测、玉米新品系的培育和水质检测。

D.引进萤火虫的做法不合乎自然规律,因为长途迁徙影响其正常繁殖,异地放飞又改变其栖息环境。

E.对一个物种的保护必将使其它物种获益,因而做好了萤火虫的保护工作,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

2.为保护萤火虫,我们要注意萤火虫的哪些习性?请简述。

3.请根据文本,分析“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这句话的含意。

4.(2016  吉安一中模拟)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蚂蚁的食物非常不固定,往往就地取材时不分精粗,并且蚂蚁一般饮少食微、细嚼慢咽,但它们的生命力却十分顽强。         。中国人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这是从对味蕾的舒适方面来说,而中医讲究人食五谷杂粮,粗粮有益健康;另外中医也讲究少食多餐,不暴饮暴食,他们认为这样也能增进肠胃新陈代谢。

A.蚂蚁还有诸多的属性,现在不一一讲明

B.中国人关于吃的一些理念和中医精神背道而驰

C.蚂蚁的进食特点,有助于提高人的饮食健康观念  

D.蚂蚁的饮食特点和中医饮食理念非常吻合。

参考答案

1.CE(C.“水质检测”用的是萤火虫体内的腺甙磷酸,而不是虫荧光素酶基因。参见第5段第二句。E.“对一个物种的保护必将使其他物种获益”不正确.原文是“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    

2.[要点]①萤火虫对栖息地生态环境有较高要求。②多不喜迁徙。③求偶时以闪光信号吸引异性。④对外界亮光反应敏感。(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此题需找重点语句,即第5段“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第7段“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徙”。  

3.[要点]①萤火虫“也是文化的”:有助于人类对血吸虫病的防疫;能启迪人类的科学发明;还是我们民族审美情感的寄托。②“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萤火虫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对它的保护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意思对即可)

解析:“文化的”指的是其在传统文化、自然科学、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意义;“自然的”指的是萤火虫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保护萤火虫进而保护整个大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

4.D(答题时注意分析横线前后表述的信息,题中,由上下文可知,蚂蚁的饮食和后段人的饮食应该结合起来,因此,AB显然错误,C和D的区别,在于D能紧扣中医饮食。

拓展阅读

关于动物的爱情

任惠敏

动物也有爱情,它们的爱情有的也很纯洁、很真实,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许多年前,我插队的时候青年点里养了两只狗,一只男狗叫“大大”,一只女狗叫“连连”。它俩与我们朝夕相处了两年,就如同点里的两个成员,和我们亲密无间。

我们生产队大部分是水田,每次收工的时候都得把鞋子放到窗外的墙边下晾着。青年点里有三十多个人,每天早晨,两只狗都跑里跑外的将三十多双鞋叼到每个人的炕头,从来也没有错过。我们总是在梦里梦外听着“唰、唰、唰”忙碌的声音。

有一年秋天,生产队派马车帮我们运稻子,两只狗也和我们一起在田里。我们把捆好的稻子码到车上,堆积如山的运着。可是由于经验不足,有一次有一辆车码得很松弛,结果没走出多远,稻子一下子失去平衡,马车翻过来了,正好砸在“连连”身上,我们把它翻出来的时候,它只是略微蠕动了几下,再也没有睁开眼睛。

仿佛是面临了一场巨大的灾难,青年点的同学们个个难过极了。你依靠着我,我依靠着你,寻找着一种安慰。青年点的右边有一条大坝,坝东边没有人家,是一片荒地。晚饭后,大家拿着铁锹在那里挖了一个挺大的墓穴,把“连连”埋了。然后我们在荒地上拔了许多青草,绕坟冢围了一圈,“大大”无精打采地跟我们回来了,它眼睛里流淌着泪水。后来,我们把双倍的爱全集中在“大大”身上,想尽力早日抚平它心灵上的伤口。

几天以后,突然间从早晨起来天空就开始下雨,而且越来越大,近中午时已变成了倾盆大雨。

我们无法出工,就在屋子里打起扑克。中午吃过饭以后,伙食长说怎么狗不见了?从早晨至中午它就没有进食堂吃过饭,大家都很着急。

我们在青年点门口朝外面大喊它的名字,可是雨声太大,传不出多远声音就消失了。

时间越来越长,大家越来越着急,这时有人猜测,说它是否去了“连连”的坟冢?因为有几个同学经常看到它往那边跑。

我们立刻穿上雨衣,有的打上伞,往坝东边奔去。

果然“大大”在那儿,只见它张着躯体,四只脚深深插在土里,整个身体扑在坟冢上。它是在用身体为”连连”遮风挡雨,它怕大雨冲垮了坟冢。我们都被震撼了,认为它是那样伟岸、高大。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又到了运稻子的季节,我们不约而同的又想到了那只狗。

在它死去一年的日子里,我们打算到坝东去看看,去给那坟培点土,因为它生前对我们的帮助确实太大了,每个同学都能讲出一串儿关于狗的故事以及它对我们的恩德。

晚上收工后,我们随手采了许许多多的野花,全部放在伙房,准备第二天拿到坟上,献给“连连”。

早晨起来走进伙房我们愣了,一朵花也不见了。

急急地吃过早饭,我们一起往坝东奔去。

刚刚走到坝上,我们就望到了坝东的情景:“连连”的坟上堆满了花,厚厚的一层,黄灿灿的,远看像一朵巨大的落到地上的葵花。

那是“大大”送来的,昨天晚上它运了一夜,是用嘴一朵一朵含来的,每一朵上都有它的体温,我们深情的望着“大大”,抚摸它依旧芬芳的嘴,用手掌轻拍着它的头,表示着我们的谢意。

第二年春天,坝东的荒地要开垦,也要变成水田,种上水稻。

春天的农活格外繁重,我们也顾不上那边的事情了,每天早出晚归都很累。

翻土机轰轰隆隆地忙碌着,荒地在它的铁齿下翻滚,卷起了泥土的波浪。眼看就要临近“连连”的坟冢,这时可急坏了“大大”,它一次次疯狂地跑回来,疯狂地咬我们的裤脚,使劲往东边拽,可是万分疲惫的我们哪有心情跟它走,我们一次次的推开它。

这回“大大”急了,趁我们上工的时候,它把我们的牙刷、牙缸,毛衣等等每日必用品,全部一趟一趟用嘴咬过去。我们领会它的良苦用意:这是激发我们的情绪,使得我们必须过去取东西,同时去护一护“连连”的坟。

翻土机无情地挖掘着,也挖掘了“连连”的坟冢。从此我们不在过去,因为我们不愿看“大大”那双无神的眼睛。它稳稳地卧在那儿,经过六天六夜的时光,泥土里的它卧成了一尊塑像。

 巩固练习-打印版含答案 

巩固练习

基础积累

1.(2016  天津高考)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qiè)意   (sī)杀    (shóu)猎    金榜(tí)名

B(zhé)本   (jué)逐   (ān)装      (shì)犊情深

C(yán)席   (ruó)大   (zháo)陆    (jū)后恭

D岿(kuī)然   (pí)邻    (zhēn )   (jìn)若寒蝉

2.(2016  江苏无锡期末) 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震憾   陷阱    费尽心机    莫名其妙   

B.抉择   熨帖    一愁莫展    至高无上   

C.萦绕   发轫    百无聊赖    天作之和   

D.急躁   寒暄    汗流浃背    古色古香

3.(2015-2016  重庆一中期中)下列加红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老师对近几年出现的“梨花诗”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她认为诗歌应该讲究含蓄美。

B.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C.邰丽华真不愧是一个长袖善舞的精灵,虽为聋哑人,却能靠着手势和节奏,将《雀之灵》中那只孔雀演绎得惟妙惟肖,高洁而轻灵。

D.王老先生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又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读起来实在累人。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物的游戏行为,是动物行为中被认为最复杂,最难以捉摸,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B.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C.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D.它们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它们是在表演吗?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________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2)动物为什么要___________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

3)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__________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A.调剂   消耗    熟悉      B.调节    消费     熟悉

C.调节   消耗    熟习      D.调剂    消费     熟习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动物的游戏行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被认为最复杂、最难以捉摸、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B.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和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

C.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D.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7.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

②单独游戏时动物显得自由自在,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行为。

③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

④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

⑤例如,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

A.①④⑤③②      B.①②④③⑤      C.②④⑤①③      D.②⑤①④③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高达十几米的树顶上,两只叶猴跳荡着、嬉闹着。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它们是在打架吗?   

在北极地区的冰雪陡坡上,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它们是在表演吗?

8.这是叶猴在玩的什么游戏?游戏的种类有哪些?

9.为什么“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

10.从以上两段文字中找出动物游戏时非常欢乐的句子。

阅读下文,完成1113

    王安石曾赋诗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这里,当白梅和落雪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混淆时,发挥重要辨别作用的就是嗅觉。人类能够识别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的气味,其生理机制却一直是个谜。为此,许多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以求找到解开奇妙的嗅觉世界之谜的钥匙。

    在嗅觉的早期研究中,气味的识别,一般被认为是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1977年,科学家发现这种受体存在于嗅觉神经元伸入鼻腔黏膜的嗅纤毛上。一旦将这些嗅纤毛移除,嗅觉能力也将随之丧失。这说明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

    但是,气味分子又是如何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呢?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发现,当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结合后,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经过属GTP蛋白(通称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复杂作用,转变为电信号后,便沿着嗅觉神经开始一场接力跑。这些信号先从鼻腔进入颅内,最后被传至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在那里它们被翻译成特定的嗅觉信息,即被人们感知。这就是阿克塞尔和巴克为我们描述的完整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科学家就发现在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G蛋白信号通路,而且前人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成果也暗示G蛋白可能参与了嗅觉信号的传导过程。当阿克塞尔和巴克在构建嗅觉信号通路理论时,他们发现嗅觉受体属于G蛋白受体家族,蒙在嗅觉系统这个谜团上的“盖头”终于被掀开了一角。

    作为优秀的科学家,阿克塞尔和巴克并没有在这里停下脚步。他们将嗅觉系统的研究提升到了分子水平,尤其是侧重基因方面的研究。他们认为人类能够识别众多气味分子,其自身必有多种能识别这些气味分子的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并且还存在着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家族。阿克塞尔和巴克这种创造性的研究为他们200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基础。

   11.下列对阿克塞尔和巴克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气味分子在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作用下从化学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

   B.嗅觉信号通路的末端是大脑嗅觉皮层中的某些精细区域。

   C.嗅觉信号通路理论阐述的是气味分子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过程。

   D.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到达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被翻译成嗅觉信息。

   12.下列对文中嗅觉研究成果的承接顺序表述正确的—项是(   )

   A.在发现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后,科学家进一步认识到气味的识别是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

   B.在嗅觉信号通路理论提出后,科学家又发现了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G蛋白信号通路。

   C.在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成果暗示G蛋白可能参与了嗅觉信号的传导后,科学家发现了在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有一套G蛋白通路。

   D.在得知G蛋白可能参与嗅觉信号的传导过程后,科学家即确认嗅觉受体属于G蛋白受体家族。

  1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可以看出,基因研究很有可能成为嗅觉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

   B.王安石的咏梅诗和阿克塞尔、巴克的嗅觉研究说明,中国人关注的是审美,外国人关注的是科学。

   C.人类能够识别约1万种气味,按照阿克塞尔和巴克的理论,人类自身也应该有约1万种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

   D.嗅觉研究的历史说明,科学研究应该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沿袭前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进展。


温馨提示:《综艺大观园》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