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阙题》刘昚虚

请您关注➤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阙题》

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刘昚虚的《阙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为什么要选这首诗呢?因为这是一首关于春天读书的诗。开学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校园里不仅长出了一丛丛的花花草草,还长出了一群群的年轻人。看着他们,真是眼睛都会亮起来,因为我们这些人的意义,就体现在他们身上。不过,年轻人并没有那么爱念书,毕竟“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才是他们的本性嘛。所以,一直以来总会有春天不是读书天的说法。其实每次听学生这么说,我都不免心生感慨,只有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有那么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才敢说,这也不是读书天,那也不是读书天。

 

那么春天到底是不是读书天呢?当然是了,关键是你要选对该读什么书。春天该读什么书呢?涨潮的《幽梦影》里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他说“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什么意思,中国古代的学问啊,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经指以六经为主的儒家经典;史指以二十四史为主的历史书籍;子是诸子百家;集则是文人的文集。涨潮说了,冬天人面对的诱惑最少,所以专心,专心才适合读经;而夏天呢,天最长,所以适合读史,因为史书多嘛,汗牛充栋,需要大量时间去读;而秋天,红树黄花,别有一番风致,所以秋天适合读诸子百家,看看在儒家之外,先贤们还有什么其他的思想。春天适合读什么呢?春天就适合读《李太白集》、《杜少陵集》这一类的文集,因为这个季节是生机盎然啊!正好和诗文形成共鸣,那这么看来,咱们春天开始读《唐诗三百首》,正是恰逢其时。前面咱们已经分享过春雨、春风、春思、春愁了,今天咱们一起分享一下春读的乐趣,读刘昚虚的《阙题》。

 

怎么读呢?先说说刘昚虚这个人吧。这个诗人,现在大家都不怎么知道了,但是在盛唐时代,他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曾经和李白、杜甫、王昌龄这样的大诗人齐名,而且和孟浩然的交情也非常的深。还有这个人还是神童出身,八岁就擅长写文章,还曾经给皇帝上书,受过皇帝的接见,被拜为童子郎,那可是享受俸禄,有政治待遇的头衔,比现在的少年大学生厉害多了。大家想想看,李白当时都四十多岁了,听说皇帝要见他,那还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呢,自己觉得骄傲的不得了。可人家刘昚虚呢,在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见过这个大世面了。不知是不是因为早年见过的世面太大,就比较容易抽辱不惊,还是天生性格就是如此,反正刘昚虚成年之后非常非常的恬淡,不爱慕荣华富贵,专门喜欢结交和尚道士一类的世外高人,官也只做到县令就英年早逝了。所以留下来的诗只有十多首,后世知道的人很少,但是就在这十多首残存的诗里,就有这首《阙题》诗,什么是阙题诗啊?就是连题目都丢掉的诗,可是即使连题目都丢掉没有了,却一直被广为传颂。

 

那这首诗好在哪呢?其实就是文如其人,清新淡远。好像散发着春茶的幽香一样,那咱们就一起看看吧。

 

先看首联“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你看这句话说得真好,一副高山流水的图画啊,就已经出来了。诗人此刻在哪里啊?他其实是沿着山路由山下往山上走,抬头一看,山间是白云缭绕,把弯弯的山路都遮断了,又仿佛可以通过这条山路一直走到白云里,这就是“道由白云尽”。那“春与青溪长”呢?你看诗人上山,被无边翠色包围,感觉山路长长,溪水幽幽,春意也好像一路陪伴他的清溪水一样,无尽悠长。估计在春天爬过山的人,都能体会到,这是一种无法言传的喜悦啊。

 

那接下来到颔联了,“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是从宏观转到微观了。你想啊,春天的溪水旁边一定是杂花生树,所以一路上,就不停有花瓣飘落在溪水里,随着溪水漂漂荡荡,而溪水呢,也仿佛带着落花的香气了。那听到了这个场景,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联想到什么呢?有没有人想起《红楼梦》里,“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那一回,是写大观园刚刚落成,贾宝玉陪着贾政参观,就看见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蜿蜒而来,这时候贾政就让宝玉给这个景致起个名字,贾宝玉当时不是脱口而出“沁芳”二字么,这“远随流水香”其实就是“沁芳”。那紧接着贾宝玉不是又写了对联么,写的是什么啊?“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这是什么呢?这其实就是“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啊。不知道大家想没想过,流水落花这个意象啊,本来容易和伤春联系在一起,不是讲所谓“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还可以讲“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但是在这首诗里,一点这种感伤的情绪都没有。流水落花引起的也只是喜悦,为什么啊?因为作者是在爬山,是在运动,人在动,流水在动,落花还在动,生命的律动和春天的律动交融啊,那就不再是水流花落之悲了,而是流水落花之趣。

 

这前四句都是在写爬山,那爬山是为了什么?为了回家。作者的家在哪啊?就在这白云缭绕、溪水长流的山上啊!那是什么样的家呢?“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什么是闲门啊?所谓闲门就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个悠闲所在。那诗人沿着山路回到这样的家里,就可以抛开世间的一切烦恼、一切扰攘,只需要与琴书为伴,与鸟雀为邻了。那回到家里干什么呢?这个家可不是一般的家,那可是一个“深柳读书堂”。柳荫掩映,闲人罕至,正可以静下心来读书啊。大家想这是谁的境界?这是陶渊明的境界啊。还记不记得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你看所谓“深柳读书堂”,这五个字,正是从《五柳先生传》这一大段话里化出来的。那换句话说,刘昚虚追求的是什么啊?不就是陶渊明的生活和境界嘛。因为大家太爱这种生活和这种精神了,所以“深柳读书堂”这首诗一出,后来好多人的书斋就叫深柳读书堂了。北京圆明园的福海西岸,雍正皇帝就题写过“深柳读书堂”一景。其实就是现在的“廓然大公”,大家春游的时候可以去看看,缅怀一下。

 

那从宏观写到微观,从一静写到一动,从自然写到人文,到这该收尾了。尾联是什么呢?“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这里需要解释一个字,这个“每”字是什么意思啊?不是每天的意思,是尽管的意思。因为有柳荫遮挡,尽管是在大白天,炽热的阳光都仿佛被过滤了,只从树枝、树叶的缝隙之间,洒下片片清辉,如月光般柔和地洒在主人的衣服之上。

 

你看写到这,爬了一路山的主人公,已经完全静下来了,他刚刚汲取了春天的元气,又要坐下来汲取书卷的幽香了。诗写到这,戛然而止,真是余音绕梁啊。那我为什么在这时候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这首诗呢?不仅仅是由于这首诗写得好,而且是由于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种值得期待的生活。爬山和读书,气定而神足,在自然的春天和人生的春天里,我们不正应该如此么。


温馨提示:《综艺大观园》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