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柳宗元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聊的是几乎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一部作品,但我个人常认为越是熟悉的越容易产生陌生感,所谓熟悉的陌生人道理也是如此。这部大家非常熟悉但我觉得又有可能有点陌生的作品就是柳宗元的《江雪》。这是一首短小的五言绝句,但是这是一首非常独特的五言绝句。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仔细的朋友大概已经听出来了我读这首绝句的时候读的和一般其他的绝句读的有点不太一样,因为这首五言绝句几乎是古今的五言绝句中非常独特的一篇,它是压的仄声韵,它的韵脚“绝、灭、雪”,放在今天的普通话里面已经听不出来了,它其实压的是入声九屑韵,入声字呢短而促,往往会带来一种逼仄的效果。一般来说五言绝句是绝句中最玲珑剔透的小品,意境悠远,用仄声韵是非常罕见的,也很难写出神韵来。而柳宗元的《江雪》却另辟蹊径,居然用仄声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这种效果到底是什么呢?
有一派观点就认为,所造成的效果就是冷峻孤峭逼仄,甚至是透着刺骨的寒意,才说是寒江雪,如此说来其中的情感几乎说是绝望的。难道柳宗元要表达的真的是这样的情感吗?这一派观点认为确实是如此。你看甚至有人认为,这还是一首藏头诗,“千山鸟飞绝”的“千”,“万径人踪灭”的“万”,“孤舟蓑笠翁”的“孤”,“独钓寒江雪”的“独”,合起来就是“千万孤独”,没有千与万,孤和独也就平淡无奇,但是有了千山的鸟飞绝有了万径的人踪灭,在这种毫无生机的背景下,人的孤独就被无限放大。那种痛苦也隐喻在孤独之中,时隐时现。事实上结合体起作者柳宗元他当此时的创作背景,以及人生轨迹,这种说法就好像显得更有道理。
柳宗元的这首《江雪》作于元和二年,唐顺宗永贞元年的时候,柳宗元刘禹锡他们都积极参与了由王伾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但是这场锐意进取的改革只持续了半年,在宦官集团的反扑下,唐顺宗被迫禅让皇位给太子李纯也就是唐宪宗,宪宗一继位那么以王伾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就受到打击。所谓二王八司马事件,二王就是王伾和王叔文,八司马中最有名的就是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都纷纷受到迫害。那么柳宗元被贬官被贬为永州司马,就在今天的湖南永州零陵,因为柳宗元是罪官,所以到了永州之后甚至没有住的地方,一开始只能暂居在一个寺庙里叫做龙兴寺里。而过了半年柳宗元的母亲又因病去世,重重打击使得柳宗元十分苦闷,所以来到永州的第二年,在一场大雪纷飞的冬日,苦闷孤独无望的柳宗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江雪》。
所以这一派观点认为毫无疑问,《江雪》体现的是他的孤独与苦闷,所以他才会用五言绝句中极为少见的仄起入韵,以仄声入韵的方式,来写这首千古名作。
但这样说了又会产生一个问题,我们回头看这首诗,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灭,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尤其是渔翁的形象,精雕细琢,在漫天的寒江雪中,清晰明朗,完整突出,所以历代诗人固然对这首诗无不交口称赞,历代的画家千古的丹青妙手们,也大多争相以此为题,曾经绘出过不少的动人的江天雪景图。所以也有学者认为,这简简单单的20个字描绘的场景固然是幽冷凄清的,但是你看这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天地间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而渔翁的生活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如此孤傲,天地与天地间的这一个人形成了一幅完美的画卷。他是孤独的,但却不应该是悲苦而逼仄的,所以像吴小如先生就认为,他说柳宗元的主观意图是想在不动声色间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你看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的钓鱼,形体虽然是孤独的,但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柳宗元本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这是一种清高孤傲说。
然后再往下发展,甚至还有学者认为说柳宗元的《江雪》啊,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是“人境俱夺”的绝唱,深深体现了作者崇儒向佛的思想,以及由此构成的禅理机趣。也就是说很多人认为柳宗元的《江雪》,体现出一副禅机来,于是有学者这样判断说,真正能代表柳宗元之禅悦水平的山水诗,就首推《江雪》,说在千山万径之中,鸟迹绝了人踪灭了,孤舟孤翁在江雪之下独钓什么呢?实在耐人寻味,其钓的是情味,钓的是禅趣,这是诗人对禅空的一种诗解。
你看从悲苦逼仄的人生愤懑,要禅理禅趣的随机表达,理解简直就是大相径庭甚至走上两个极端,当然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还有一些论调。有些人认为,这其中寄予了政治的批判,也有人认为这其中寄予了政治的希望,是以严子陵垂钓自比,甚至还有人认为,柳宗元的《江雪》独钓,与姜子牙垂钓渭水,有着暗合之处。
所以你看经典的作品就是这样,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谓诗无达诂,相信每个人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对《江雪》这样的名篇都会有自己独得的理解和体会。
我个人揣摩《江雪》多年,有一些自己的观点。首先,这首诗是写实还是写意,毫无疑问肯定是写意。湖南永州地处湘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事实上一年无霜期会有达到300多天,平均气温呢会达到十七八度,可见要在永州能下出使“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大雪是极为罕见的。当然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据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零陵要件》,就零陵地区的大事年表,历史上的大事年表记载,元和年间,尤其是柳宗元写作《江雪》的元和二年前后,永州确实发生了灾害性天气。那么柳宗元自己也记载,元合二年永州曾经下过一场大雪。而这场大雪可能就是《江雪》构思的一个契机,但即使真的有这场大雪,柳宗元要表达的难道只是寒冷中的孤独与悲愤吗?那个独钓寒江雪的孤舟蓑笠翁,是不是就是柳宗元自己的精神自喻呢?
你看千山万径,踪迹绝灭,生机绝灭,在这个天地之间只剩下,也只凸显出一个灵魂。这个灵魂是属于那个渔翁的吗?从屈原的渔父开始一直到渔翁,包括渔歌子、渔家傲,历代文人志士都在这一形象上,赋予了清高孤傲的精神寄托。柳宗元想来也不例外,但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精神和灵魂寄托在这样一个几乎是封闭环境中唯一凸显的渔翁的灵魂身上呢?
事实上,柳宗元和同时期的像元稹、白居易不一样,他出身河东柳氏,是唐代有名的世家望族。事实上,唐代还是一个非常讲究氏族门阀的社会。李世民一统天下之后,立刻就编辑《氏族志》,为世家豪门正名。而像河东柳氏和河东裴氏,还有河东薛氏是河东郡的三大望族。举个例子就可以知道这些世家望族的影响有多大。我们都知道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曾经权倾一时,专宠一时,很多人都以为她是因为杨玉环得宠,事实上虢国夫人婆所嫁就是河东裴氏,背后河东裴氏世家大族的支撑才是她在政治上得以炫耀的真正资本。所以她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娶了皇帝的女儿,女儿嫁给了皇帝的儿子,所以连张祜都说她“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你以为她是性张狂,其实她是背景深呐。
另外河东柳氏也不得了。我们知道苏东坡的好朋友陈季常其实是一个侠士,但唯一的弱点就是怕老婆。他为什么那么怕老婆呢,因为他老婆就是河东柳氏族人,仗着娘家的背景深,所以连陈季常“忽闻河东狮子吼”,都要“拄杖落手心茫然”。所以这个成语浓缩为就叫“河东狮吼”,突出的就是河东柳氏的家族背景。而柳宗元就是标准的河东柳氏,他的母亲也是名门望族,是范阳卢氏。所以这样出身的柳宗元年轻的时候就有一番凌云之志,再加之他年少扬名天下,20出头中举,一路意气风发,后又不遗余力参与改革,一个出身世族的儒家知识分子的政治豪情被彻底点燃。
但是命运总是突如其来的浇上一盆冷水。“二王八司马”事件之后,柳宗元被贬永州,而且在永州一下贬谪十年。这就要说到这篇《江雪》引发我们注意的另外一个地方。就是元和二年,也就是柳宗元被贬永州第二年写下《江雪》之后,柳宗元从那个愤懑、孤独、凄清的贬谪官员的命运中走出来,和永州的山山水水融为一体,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像《始得西山宴游记》啊,《小石潭记》这些都曾经是语文课本所选的著名篇章。而事实上,中国古代文学也由此迎来了由柳宗元开辟的山水游记的盛世。
我也曾去很多地方游历,最爱寄情于山水。我个人最大的体会是,欲领悟山水的美景,必寻得山水的灵魂,欲寻得山水的灵魂,先要找到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与山水自然进行沟通交流,最后达到交融的境界,你才能真正的体会山水自然之美。
所以由此倒推,柳宗元在永州能够与山水合二为一,写下《永州八记》,开辟中国山水游记文学的新篇章。甚至在他后来又贬柳州,安下心来,为柳州兴利除弊、改法令释放奴婢、办学堂鼓励教育,凿井挖渠,开荒垦地,实际上安下心来,把自己的贬谪之地柳州,当成了自己的故乡,所谓“此心安处是故乡”。所以柳州的百姓无不视柳宗元为柳州文化的奠基者,后人既称他为“柳河东”,也称他为“柳柳州”。而柳宗元最后的生命之火也是燃尽在这片流放之地。
面对万丈的红尘,面对多舛的命运,人生最大的智慧是找回曾经的自己。你看千山万径,生机绝灭,再加上仄声入韵,一片逼仄的时空里头,一片凄清寒冷的氛围中,却凸显出一个鲜活伟岸的灵魂。那个独钓江雪的孤独的渔翁,正是柳宗元他自己那个孤独、但却又重新浮现在他自己面前的那个栩栩如生的灵魂。没有什么比在万丈红尘中找回无比通透、清澈、干净的自己,更高妙绝伦的了。
所以这样逼仄的空间里,凄清的意境下,凸显出来的江雪和渔翁的形象居然有了禅机,有了禅理。柳宗元钓的是江雪,找到的却是漫天风雪背景下自己那颗孤傲、清澈又干净的灵魂。人生终究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当有一天我们也面临千山万径生机绝灭的处境时,我们能不能也像柳宗元那样独钓江雪,独钓灵魂,找回曾经失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