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塞下曲·其二》 卢纶

请您关注➤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和张仆射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何当共读香云帙,最是诗情画意时。”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读一生不可错过的唯美诗词!

唐诗自盛唐进入中唐之后,虽然盛唐气象不再,但中唐的很多诗人,其实他们出生或者早年生活都在盛唐,都在天宝开元之际。所以他们的内心即便有没落,有不可抑制的江河日下之感,但笔端句中、字里行间,有时还是会自然地流出那种属于盛唐、属于大唐的刚健气魄来。今天我们就来讲一首中唐时期边塞诗中的杰作——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塞下曲》,诗云:“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我们刚才说了,这是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二首,这组诗呢总共有六首。第二首——这首呢,当然是最有名的,但其实它的第三首也非常有名,诗云:“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个张仆射[pú yè]呢,仆射是官职,在这个唐代,尚书仆射、仆射这都是相当于宰相之职了。张仆射就是贞元时期的名臣、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张建封(735年—800年6月8日),字本立,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寓居兖州(今属山东)。唐代中期著名大将,于家族子弟中排行十三。唐代宗时,张建封历佐使府。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任岳州刺史,建中四年(783年)改寿州刺史。兴元元年(784年)迁濠寿庐观察使。贞元四年(788年)授徐泗节度使,累加检校尚书右仆射。贞元十六年(800年)去世,年六十六。册赠司徒,谥号“襄”。张建封少喜文章,慷慨尚武,常以武功自许。镇徐州十年,治军有方,军州称理。权德舆称其“歌诗特优,有仲宣之气质,越石之清拔”  。又礼敬文士,秦系、于良史、韩愈等皆为幕客,时相唱和。﹞,张建封当时权重一时,贞元十三年,十三年的冬天他入朝觐见,到了贞元十四年的春天还镇,连德宗皇帝都亲自赐诗送之,朝中的士大夫也纷纷作诗为礼啊!那么卢纶的这首《和张仆射塞下曲》也应该作于这个时候,这是一组的七绝,他写了整个的一个过程。

第一首:“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这说的是什么?说的是军中发令。而第二首:“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说的是什么?说的是射虎,说的是将军的功夫。而第三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是什么?这是逐敌,击溃敌人之后的追逐。第四首:“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这写的是什么呢?写的是奏凯,齐唱凯歌还了!第五首:“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这是讲的将军战罢归来,奏凯之后的出猎。第六首:“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这是讲的最后的庆功、最后的志向,要建立彪炳史册的功绩。

所以卢纶的这一组《和张仆射塞下曲》,那是一个完整的组诗,可谓精彩之至。确实也是公认是当时所有和诗中的最为翘楚啊!那么在这组诗里头,世所公认第二首、第三首最好,事实上也是最有名,也是传诵最广、最为久远的名作。那么它们到底好在哪儿?你看第二首写的是什么?写的是将军射虎,他的本领。而第三首写的是什么?写的是作战,而且是击溃单于之后,趁夜逐敌的场景。第三首呢,像一个电影画面,特别有那种好莱坞大片的既视感(即视现象,又称“既视感”,该词源自法语“Déjà vu”,也可以翻译成“幻觉记忆”,指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也叫海马效应。)。“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这是月亮被云遮蔽,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的,所谓“月黑风高夜”啊。但是战斗已分了胜负,这时候匈奴的单于开始趁夜奔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逐敌之际、追敌之际正准备出发,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在弓刀之上就落满了雪花。你想,那紧绷的弓、锃亮的刀上面飘落了雪花,那种刚与柔的美感,那种动与静的张驰的力度真是动人心弦啊!

可是,第三首相比较于第二首,它就是一个场景,当然这场景里头有“大雪满弓刀”的细节非常传神。但是第二首呢,除了和第三首一样,有精彩的场景,它还有构思的巧妙,可以说是极巧妙的构思。“林暗草惊风”,一个“惊”字用得太漂亮了,草还在昏暗的树林里头,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沙沙作响,但是一个“惊”字一用,立刻就为将军的警醒埋下了伏笔。所以紧接着,出于一种本能——“将军夜引弓”啊!你想,所谓林暗的场景之中,目力难以看清楚周围的事物,但是一个作战素质极高的高手他会怎么样?他有时候是不需要眼睛去看的,他需要的是一种本能,一种高手的本能,使他对周遭的环境有种超于旁人的警觉。所以,一个“草惊风”的“惊”字,其实反衬了将军的警觉与他的高超的作战素质,所以他本能地“夜引弓”。那么“引弓”之后怎么样呢?该射出去了吧,哎,这个场景到这戛然而止。在这个昏暗的深夜林中,将军高超的作战素质使他本能地做出了一个动作——引弓欲射的动作,但只有这个动作。这个动作的结果不是当时,而是到了第二天早晨。

“平明寻白羽”,第二天早晨,来搜寻猎物,才发现这个羽箭怎么样?白色羽毛的羽箭,居然“没在石棱中”。原来昨天晚上那个蹲在地上的草惊风的、那个使得将军产生本能的警觉、本能欲射的根本不是什么林中的猛虎,而是林间的一块大礅石而已,而这个昨夜欲射虎的这只箭居然“没在石棱中”啊。石棱就是石头的凸起部分,箭头要钻进石棱之中,你想,这一箭力量何其之大呀!这个“平明寻白羽”的结果——早晨看到的结果,和昨晚“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的场景合在一起,虽然好像看上去时间有脱节,但是这样放在一起,何其的巧妙、何其的精彩呀!当然,这样精彩的构思并非卢纶的原创,因为这样精彩的表现本身就来自于生活,卢纶只不过是用诗精彩地化用了飞将军李广的典故。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善射,善射到什么地步?就举了个例子,说他在任右北平太守的时候,“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这就是说,李广当年在任右北平太守的时候,有一次出来打猎,大概就是“林暗草惊风”这样的场景,视线不好,见草里头有块石头,以为是一个猛虎趴在那,所以李广出于一种超绝的本能啊,引弓射之,结果一箭射过去射中这个石头。你想想一般的羽箭射中石头肯定是崩飞啊,但是李广这一箭居然“中石没镞”,把那个箭簇,也就是箭头都射进石头里头。射进之后,走近一看,仔细看才发现原来是石头。李广也很感慨呀,觉得这一箭射进石头里头,哎呀,难以想象,我再射两箭试试看,等他知道了这是石头,再射怎么都射不进去了。

这也讲了心理学上一个特别重要的定律,也就是当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开发出身体极大的潜能来。所以,王国维先生曾经论人生境界,所谓“入乎其内”,其实就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你会把你的潜能、你会把你的智慧、你的能力开发到极致。其实人体是一个宝库,我们知道,我个人一直认为所谓智商的差别,这不是根本性、本质性的,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大脑,据脑神经科学家研究,像爱因斯坦也好,牛顿也好,这些人类的杰出者也不过就是开发了大脑潜能的百分之十几,而一般人呢只开发了大脑潜能的百分之一二、三四左右。所以不光是大脑,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宝藏,而如何开发出这个身体的潜能,开发出这个身体的宝藏来,实在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李广射石的典故,被卢纶精彩地转化到了这首《塞下曲》中,使得这首五绝在整首、整组,使得这首五绝在整组诗中脱颖而出啊!说到脱颖而出,就要说到卢纶,被称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冕”的脱颖而出了。

卢纶的一生啊,可谓是跌宕起伏。他也是范阳卢氏的后人,但是到他的时候,家族,他那一支已经衰落不堪,而且就在他出生前不久,张九龄被罢相,李林甫开始专权,“开元盛世”的帷幕渐渐落下。卢纶少年丧父,(卢纶幼年丧父),少小呢只能寄托于外祖父家,可是卢纶少有志向,发奋苦读,而且他不仅从小就才学卓异,而且身姿秀伟,为时人所重。但无奈的是,时代的命运在时刻影响着每一个个体的命运。“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卢纶颠沛流离呀,只能远迹他乡。(1.亦作“ 远跡 ”。远大的业绩。《管子·小匡》:“昔吾先王 周昭王 穆王 ,世法 文 武 之远迹,以成其名。”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昔 夫差 承 闔閭 之远跡,用 申胥 之训兵,栖越 会稽 ,可谓强矣。”《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长算屈於短日,远迹顿於促路。” 李善 注:“迹,功业也。”2.犹远游。《后汉书·张衡传》:“盍远迹以飞声兮,熟谓时之可蓄?” 李贤 注:“言何不远游以飞声誉,谁谓时之可待?”参见“ 远游 ”。3.远窜。《汉书·公孙弘卜式等传赞》:“ 公孙弘 、 卜式 、 儿宽 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爵,远迹羊豕之间。” 颜师古 注:“远迹,远窜其迹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 汉灵帝 时, 陈留 蔡邕 ,以数上书陈奏,忤上旨意,又内宠恶之,虑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 吴会 。”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蝝蝗弗起,豺虎远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土番点卯》:“为民牧者,能畜盗以捕盗,亦犹畜猴以嚙鼠,俾盗皆远迹,而不为民害。”4.踪迹远离尘世。谓隐居。《宋书·隐逸传·雷次宗》:“吾少婴羸患,事鐘养疾,为性好闲,志栖物表,故虽在童稚之年,已怀远迹之意。” 宋 曾巩 《冬望》诗:“我生智出豪俊下,远跡久此安蒿莱。” 清 黄景仁 《僧舍夜月》诗:“远跡已堪邻虎豹,定心可许问鱼龙。”)

《旧唐书》说他“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奉亲避于鄱阳。”就是说他天宝末年的时候,本来还蛮幸运考中进士,结果突然“安史之乱”爆发了,这个进士呢也等于白考了,倒霉透了!卢纶只能带着母亲流落江湖,最后避乱于鄱阳。“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呢,卢纶一心想北归,回来之后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这个天宝末年的科举考试明明考上了,但是被 “安史之乱”冲掉了。然后再考呢,到了代宗大历年间,卢纶的霉运来了,他再考怎么也考不上了,应试一再失利,终其一生,最终还是止步于进士门外。

但是你要说他倒霉吧,接下来他的命运又发生变化。卢纶一生中几个重要的贵人出现,一开始是宰相元载(元载(?-777年):字公辅,凤翔府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人,唐朝宰相,其妻是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女儿王韫秀。天宝初,因熟读庄子、老子、列子、文子之学,考中进士,后任新平尉。肃宗时,因与掌权宦官李辅国之妻同族而受到重用,管理漕运。代宗时,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即宰相),封许昌县子。后又授予天下元帅行军司马。因先后助代宗杀了李辅国以及后来的鱼朝恩两个掌权宦官而更加受到皇帝信任,此后营专其私产,大兴土木,排除异己,最后因为贪贿被杀抄家。)“取纶文以进,补阌乡尉”,后来,另一位宰相王缙(王缙出身于河东王氏,少好学,与兄王维俱以名闻。举草泽文辞清丽科上第,历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终太子宾客。文笔泉薮,善草隶书,功超薛稷。大历十年(775年)元载所撰唐赠兵部尚书王忠嗣碑,为其所行书。卒年八十二。王缙遗作不多,散文只有表、碑、册等体,意义不大,诗作与王维的风格相似,具有一种平淡清新之美。事迹收录于《金石录》《唐书本传》《述书赋注》。)也非常赏识他,奏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这个王缙就是王维的亲弟弟。

说起来卢纶坎坷的命运中算是遇到了贵人,可是好景不长,到了大历十二年,元载、王缙被论罪,卢纶呢就受到牵连,他自己说“因逢骇浪飘,几落无辜刑”(出自卢纶《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侯仓曹钊》),就是差一点因此而入狱。劫后余生,卢纶于永泰元年重入长安,这一次以文会友,交游日广。《新唐书》里说,他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李端等人总共十个人,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当时他们这个文学小团体“文咏唱和,驰名都下”。而且,我们在情诗系列里也讲到,这个郭暧,就是郭子仪的儿子,和这个升平公主——代宗的女儿,他们俩有一出著名的“打金枝”的戏。郭暧和升平公主夫妇呢,附庸风雅,那么“大历十才子”往往就是他们的门下之客。而卢纶和李端呢,就是这十个人里头年龄比较小的,但是却是最为突出的。尤其是卢纶,清代的大诗人王士祯称之为,叫“大历十才子之冠冕”,也就是说,认为他是这十个人里头水平最高的人。

后来“朱泚之乱”﹝朱泚(cǐ)(742年-784年),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南)人,唐朝中期将领、叛臣。朱泚原为幽州将领,先后效力于李怀仙、朱希彩,后被部下拥立为节度使,上任后改善幽州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先派朱滔领兵入关中参与防秋,又亲自到长安朝见,并留居长安。唐朝先后任命他为陇右节度使、凤翔节度使等要职,加封中书令、太尉。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朱泚被哗变的士兵拥立为帝,国号秦,年号应天。兴元元年(784年),改国号为汉,年号天皇。不久,李晟收复长安,朱泚逃往泾州,因泾原节度使田希鉴闭门不纳,只得继续西逃。在逃到彭原西城屯时,被部将杀死,时年四十三岁。﹞,叛军攻入长安,连郭暧都自身难保,所以这些门下客也只能作鸟兽散。这时卢纶善于在命中总是遇到贵人的这种命又起作用了,郭子仪当年的部将浑瑊﹝浑瑊(jiān)(736年—800年1月1日),本名日进,铁勒族浑部皋兰州(今宁夏青铜峡南) 人。唐朝名将,朔方节度留后浑释之之子。浑瑊早年随父于朔方军征战。安史之乱爆发后,先后为李光弼、郭子仪、仆固怀恩的部将,大小数十战,军功最盛。仆固怀恩叛乱时,吐蕃军十万入侵,浑瑊率二百骑兵冲阵,大破吐蕃。泾原兵变时,浑瑊于奉天力战,大破数万叛军。并率军收复咸阳,出任奉天行营兵马副元帅,封咸宁郡王。会同马燧率军讨平李怀光叛乱,再升为检校司空,出镇河中。贞元三年(787年),浑瑊奉命主持唐蕃平凉会盟,但疏于防备,遭吐蕃伏击,浑瑊夺马逃归。此后仍镇河中。次年,加邠、宁、庆副元帅。贞元十二年(796年),升任检校司徒兼中书令。贞元十五年十二月(800年1月),浑瑊去世。获赠太师,谥号“忠武”。浑瑊精通骑射、武功过人,时人常将其与金日磾相提并论。他生性谦虚谨慎,虽位至将相,但从未有自矜之色,深受唐德宗信任,得以保持功名终生。﹞平朱泚之乱,居功至伟,来又任朔方行营副元帅,还平李怀光之乱,平定河中,所以浑瑊被封咸宁郡王,出镇河中。而浑瑊这个武将出身的节度使就特别欣赏卢纶,又把卢纶招入幕府之中,所以卢纶在浑瑊河中幕下长达十年之久,所以他这一时期呢,写了大量的军旅诗,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风格,表现出 “大历十才子”中独有的一种苍劲而有张力的诗风。而在他的军旅诗中,这组《塞下曲》就可谓是其中的翘楚之作。

当然关于这组《塞下曲》,我们前面说了,最精彩的毫无疑问是第二、第三首。第三首呢?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一个史话诗的小故事,当年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非常喜欢卢纶的诗,但他读卢纶的这组《塞下曲》的时候,用他科学家特有的敏感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发现这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有问题。他还写了一首小诗来质疑,说:“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这提的是很有意思,说“大雪满弓刀”的季节,作为候鸟的大雁早已飞到南方了,再说那么漆黑的夜晚,怎么能看到雁飞高呢?(华罗庚先生),华罗庚先生他问的真是很有意思,但他考虑的是一个普遍的情况,没有考虑到还有很多特殊的情况。

雁飞和大雪不是绝对不可以放在一起的,因为神州幅员辽阔,而边塞地域广阔、气候恶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啊,而李白也说“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而诗人刘驾的《出塞》诗更说“胡风不开花,四气多作雪”,也就是说以边塞而论,有些地方四季都有下雪的可能啊。所以“大雪满弓刀”的“大雪”和“月黑雁飞高”的“雁飞”之间并不矛盾。当然说“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这就是科学家的眼境(眼界。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外清眼境,内净心尘。”)了,但诗人并没有说是用眼睛去看雁飞高的,诗人的见可以不用眼睛去看的,可以靠感觉啊,因为诗本身就是一种灵感的超越!

所以吴乔的《围炉诗话》里曾经说,用米来比喻诗与文的差别,说是文则像“炊米而为饭”;诗呢,则像“酿米而为酒”(“二者意岂有异,唯是体裁词语不同耳。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俱变。”),读一首好诗,就像饮一杯佳酿。作为一个爱诗的人,我每次读到《塞下曲》,读到“大雪满弓刀”这样的诗句,心中都不由自主地慨叹:“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温馨提示:《综艺大观园》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