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呼兰河传》04—06

请点击关注➤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呼兰河传》04—06




作品简介: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全书共分七章,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播音简介

才政,女,1961年生于哈尔滨。黑龙江省文艺奖一等奖和全国小说连播节目一等奖获得者。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政走进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成为一名专业播音员。从此,一个对播音和演播这门艺术一往情深的年轻人开始了漫长的跋涉。
学播音,讲故事,是才政儿时最喜欢做的事。小时候,一到小说连播节目时间,她一定靠近收音机旁,甚至连吃饭都顾不上。不是学收音机里播音员说话,就是模仿演播艺术家们的腔调讲故事读小说。久而久之,爱好成为特长。上初中的时候,老师安排才政给同学讲西藏农奴巴桑的故事,结果是讲者声泪俱下,听者呜声一片。名声传出,这个班请那个班邀。后来学校组织学生集会,还让她讲。面对黑压压的人群,她照样声情并茂,像是在讲述自己的经历,台下哭声阵阵。名声传到外校,纷纷邀请,“才政版”巴桑的故事从香坊讲到南岗,从道里讲到道外。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正是这份执着的喜爱成就了才政的职业选择和艺术追求。
进入电台没多久,才政就以其良好的天赋和勤奋的努力,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十余年时间里,才政主要从事新闻播音工作。上早班,值夜班,不辞辛苦;下基层,赴现场,勤奋有加。功夫不负有心人,才政很快就成为市电台播音员中的佼佼者。在从事新闻播音工作的的同时,才政还录制了大量文学艺术类节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广泛的涉猎,为她日后成为优秀的小说演播艺术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6年,才政步入了她职业生涯的第二个阶段,播讲长书。
从赵玫的《高阳公主》到毕淑敏的《红处方》、《血玲珑》,从梁晓声的《红磨坊》到铁凝的《大浴女》,从王安忆的《桃之夭夭》到邹静之的《五月槐花香》,从张平的《对面的女孩》到龙秀梅的《酷在雨季》,从张欣的《泪珠儿》到阎真的《因为女人》,从李燕子的《再婚》到严歌苓的《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从范小青的《女同志》到柯云路的的《芙蓉国》,从《三十二个女人的长征》到《逆境中的毛泽东》,还有美国名著《飘》、《廊桥遗梦》……才政播讲的长篇小说和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至今已逾五十部。
十几年来,才政播讲的长书作品除了在本台播出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其它省市广播电台陆续播出。随着广播电台专业故事频率日益增多,才政播讲的作品越来越受到欢迎。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故事频率自2007年开播以来,才政演播的多部作品在那里播出。《逆境中的毛泽东》播出后,2008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15周年纪念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故事频率邀请远在哈尔滨的才政通过电话连线与听众交流,直播节目进行了一个小时,听众热情参与,气氛热烈。一位参与节目的听众对才政说,“这部书八十多万字,一百几十讲,你把这样一部宏大的作品讲得如此生动如此感人,我代表陕西的听众感谢你。”
才政在创作一部又一部优秀演播艺术作品的同时,还不断探索研究小说演播的创作规律。她提出的“塑造小说演播中的叙述人形象”的理论观点,在业界产生反响,并对她形成自己独特的演播艺术风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