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古镇》36 溪口 小镇风云

请点击关注➤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中国古镇》36 溪口 小镇风云



1949年4月,浙江东部溪口镇一处幽静的小院传出繁忙的发报声,七部电台在这里日夜不停地工作,从这个小小的办公室发出的电波,指挥着全国数百万国民党军队的一举一动,此时,南京已经风雨飘摇,每天数百份绝密文件从全国各地汇总到溪口,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一夜之间成为国民党当局的神经中枢。溪口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在这里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往事?


溪口镇位于浙江省宁波奉化市西南二十公里,东靠武岭,南濒剡溪,北临雪窦山,溪口以剡溪之水而得名,这里山水如画,风景秀丽,融人为、自然、佛教于一体,是游览、观光、度假之胜地,是镶嵌在港城宁波一颗熠熠生辉的绿宝石。溪口镇之所以名声远播,是因为这里出了一位对近代影响巨大的人物--蒋介石,又因深厚的佛教文化而享誉中外,更因成功成为亚洲唯一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而名扬天下。


溪口在蒋家人的心目中,始终萦绕着挥之不去的思念,那么,这个美丽的小镇,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世,又承载着蒋家哪些难以忘怀的回忆?


溪口镇背靠风景秀丽的雪窦山,雪窦山是浙东地区的一方宝地。1000年前,一个叫契此的胖和尚经常光顾这里,传说中他永远笑容满面,平日里不修边幅,背着大布袋四处化缘,大家都叫他布袋和尚。后来这个开口能笑,大肚能容的形象被看作是弥勒的化身,雪窦山上的雪窦市成为著名的佛教胜地。



溪口是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故里,玉泰盐铺、丰镐房、武岭门、文昌阁、蒋母陵园、蒋氏宗祠等22处历史遗迹保护完整,堪称“民国文化第一镇”。整个建筑为传统的前厅后堂、两厢四廊的格局。中间小天井,两边有金银桂花各一枝,是宋美龄亲手所栽。而两旁则为东西厢房,东由宋美龄居住,西为毛福梅(蒋介石的元配)的住所。但因毛福梅居住在此,宋美龄直至1939年从未到过此地。



武岭门是进溪口镇的必经之路, 1929年蒋介石在这里改造成三间二房城楼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有“武岭”两字,外面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所写。1925年,建造飞檐翘角的两层楼房,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蒋介石名之为“乐亭”, 是蒋介石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


1927年12月,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后每到溪口,常在文昌阁小住,成了他们的私人别墅。文昌阁一楼为会客室,二楼是蒋介石、宋美龄的卧室和起居室。中间的天井有宋美龄所植的金银花。


西安事变后的1937年1月13日,张学良将军被送到溪口软禁,最先的落脚点也是文昌阁,住了10天后才移送到雪窦山。



旧时溪口人有传统习俗,即为祖房立名,且力求古雅。蒋介石父亲去世后,蒋介石兄弟分家,蒋介石一房为丰,其弟蒋瑞青一房为镐。瑞青早死,由蒋介石兼祧承袭,故称丰镐房。



今天行走在溪口镇,我们仍然可能看到这种浙东地区传统婚礼的热闹场面,自古以来,宁波一带迎娶新娘特别讲究,送嫁妆的队伍浩浩荡荡,因此有“十里红妆”一说。1901年,岩头村一个叫毛福梅的姑娘嫁入丰镐房,毛福梅比蒋介石大5岁,她为蒋介石生了一个儿子叫蒋经国。据蒋经国回忆,父母聚少离多,感情日渐冷落。后来蒋介石向毛福梅提出离婚,毛福梅提出的唯一 要求就是“离婚不离家”。虽然离了婚,但她仍以蒋介石义姐的身份居住在丰镐房主持家务。



现在来溪口的游客都会吃“蒋家宴”,有“民国第一宴”之称。一道用溪口亭下湖里的胖鱼头制作的鱼头煲,鲜美爽口,备受蒋介石推崇。“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奉化火缸腚骨芋艿独具特色。此外,蒋家大肉圆、野鸡蛋炖蛤蜊、笋干菜烧土猪肉、清蒸宁波黄鱼均极富“老宁波”风味。



民国时期溪口镇名声远扬,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别墅,这里是雪窦山妙高峰的顶端,因其顶恰好是一个平台,所以蒋介石便在这里建了一处别墅叫妙高台。



蒋介石一生三次下野,每一次下野都会回到妙高台,然而1949年,连妙高台也仿佛摇摇欲坠,人民解放军正在进行渡江作战,第三次下野的蒋介石就在妙高台用电报和发报机指挥着国民党军队。然而,正如他担心的一样,他所指挥的江防军队终于阻止不了气势如虹的人民解放军。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战领南京,蒋介石深知大势已去,于是在慈庵拜别了母亲的坟墓,最后一次眺望了溪口,在无限惆怅中,乘坐竹筏从剡溪出发,永远离别了家乡。20天之后,人民解放军解放奉化,毛泽东主席发出命令,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


今天,这座因蒋介石而文明的溪口古镇已经是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每年都会有来自台湾的蒋家后人来溪口祭拜祖先,溪口也成为连接海峡两岸六十载乡愁的精神纽带。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纪录片《中国古镇》合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