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古镇》41 三河 土菜不土

请点击关注➤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中国古镇》41 三河  土菜不土



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位于三条河流交汇处,是典型的水乡古镇。三河人会吃,三河土菜更是远近闻名,许多游人到这里不仅是为了观美景,更是为了尝土菜。三河人总能将豆腐与应季的食材结合起来,制作出独具特色的美味,豆腐为何受到三河人如此垂青?


以下为百集古镇系列:三河古镇——土菜不土视频:



三河是由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交汇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故称“三河”。三河古称“鹊渚”,位于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故有“一步跨三县,鸡鸣三县闻”之说。三河人会吃,三河土菜更是远近闻名,2012年6月,三河镇被中国饭店协会评为“中国美食文化古镇”。




1


三河人经常到古镇中心的万年台表演河蚌舞,舞蹈是根据这样一个传说改编的。传说1500年前,东海龙王大将蚌壳精戏水长江、游玩巢湖,沿着杭埠河来到了三河的小南河,被三河古镇的一个渔翁用旋网网住,双方在小南河畔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搏斗,渔翁的手、头、脚都被蚌壳精夹伤,蚌壳精也在网中挣扎得筋疲力尽,最终被渔翁拖上了河岸。渔翁虽然受了伤,但获取了蚌肉一百多斤,蚌壳精的肚中还有很多“小蚌”,渔翁把这些“小蚌”放生于三河的小南河中。


至今,三河周边的沟、渠,河、塘中仍然有这些小蚌。因为这些小蚌的母亲是来自东海,又因蚌肉是三河地区一道鲜美的土菜,所以三河人都叫这些“小蚌”为“海菜”。



从三河古镇的古西街一路走来,传统的徽派建筑应接不暇。古镇的南街一向是最热闹的,鳞次栉比的土菜馆多得数不清,而每一家饭店的门前,都摆满了用于烹调美味的新鲜食材。由于盛产鱼虾,水产品丰富,在三河人的菜单上,从来少不了时令蔬菜和新鲜的鱼虾,什么时间吃什么东西都很有讲究。



自古以来,三河人就擅长做豆腐,因其含水丰富,细腻柔滑故称水豆腐!当地人认为,三河水豆腐之所以好吃,是由于三河水质清澈、冷冽,无杂质,源于大别山脉。


三河水豆腐“滋味似鸡豚,鸡豚无此美”,经过烹饪大师之手做成的豆腐菜肴美味无比。豆腐以其独有的品味,赢得绿色素食第一品的不凡身价。豆腐的味胜燕窝,集美味与营养于一身的豆腐,可以烹饪出美味佳肴。三河水豆腐已经历经两千五百多年历史,它的发明、发展、制作以及食用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所以在三河人的厨房里,豆腐似乎是经久不变的主题,比如面鱼烧豆腐、河蚌烧豆腐等特色菜肴都与豆腐有关。野生河蚌是三河人钟爱的食物,过去三河的河塘沟渠到处都能抓到河蚌。蚌肉性寒,传说从前有个厨师来到三河,开设了一家专门烧制河蚌的菜馆,生意一直不好,有一次他偶然发现,将河蚌与三河的水豆腐一起烧清凉解热,味道十分鲜美,从此河蚌烧豆腐一炮打响,流传开来。因此河蚌烧豆腐是三河人最爱的一道特色土菜。



2


在三河,米不仅能做主食还能做各种菜肴和点心,如包心粑粑、米粉虾糊、三河米饺、锅巴虾子等,其中最著名的的就是三河米饺了,这是一种以籼米粉制作的带馅饺子,所谓籼米是一种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元素,易于消化和吸收,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关于三河米饺, 它的由来与太平天国的青年将领陈玉成甚有瓜葛。



1858年陈玉成率太平军与清军另一主力湘军决战于安徽合肥的三河镇,经数日苦战,全歼湘军李续宾部,彻底扭转了天朝后期军事上不利的形势,天王洪秀全为表彰陈玉成的赫赫战功,加授他“英王”称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太平军“三河大捷”。


英王陈玉成的军队爱护百姓,所到之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三河镇老百姓拥护太平军,在战斗最艰苦的日子里,家家户户给太平军将士送吃送喝。其间,最受太平军战士喜爱的一道美食,因其形如月牙似水饺,也就称之为“三河米饺”了。以后,陈玉成及太平军的足迹踏遍了江南江北,“三河米饺”的美名也被传扬到各地。



三河人每天的早餐是从三河米饺开始的,镇子上几乎家家都会做米饺,但因其制作工序太过繁琐,手艺苦力一个不能少,还要坚持每天凌晨两点就得起床干活的艰辛,渐渐的以做米饺为生计的店面也越来越少了;不过还是依然有那么些人,在悄无声息的岁月中,默默坚守,代代传承,依旧在默默无闻中传承着这一地方饮食瑰宝。


3


三河古镇曾是著名的水码头,在以水上交通为主的岁月里,这里通江达海、商贸发达;由于地处要冲,这里还是历史上兵家必争的古战场,上至春秋时期吴楚相争的“鹊岸之战”,下至晚清时期太平天国取得的“三河大捷”,都曾在此留下浓墨重彩。



如今,依河傍水、百铺相连,小镇里古西街、古中街等小巷,各种土特产、小玩意儿应有尽有,往来商旅、游客络绎不绝。前门店铺,后门住宅,不少当地居民就地在自家门口开起了小店儿,有的表演手工工艺,有的推销自家美食,从他们经营生意时的眉飞色舞、路边小孩儿品尝美食时的喜笑颜开里,似可想象古时水路舟楫、商旅不绝的繁华景象。

  

而在小巷之外,青色低矮的古城墙,锈迹斑斑的铁炮台,蜿蜒曲折的护城河,又为这片秀丽的水乡小镇,增添了历史的斑驳与古韵。当年太平军在三河的驻地遗址,已被改建为“三河大战风云馆”,馆内展示的营垒攻防、陈列的作战兵器,高科技雾幕投影下的战场复原,为我们勾勒出那段岁月里的战火纷飞。

  


此外,名人多、遗址多也是三河与其他古镇相比较为独特的地方。位于古南街的清朝抗法名将刘秉璋的故居,庭院布置与室内装饰简约清新,仍保持着百年前主人闲云野鹤的悠然气度;在原址上复建的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故居,青砖小瓦,景色别致,游人络绎不绝。

  


最著名的要数“一人巷”了,杨振宁儿时曾在三河居住,家侧门一条窄窄的小道是他上下学的必经之地,虽只能容一人通行,但如今每天都有不少游客驻足留影,有的家长牵着小孩儿进进出出,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从小巷走向世界。

  


还有这里的美味与民俗。或于街口驻足,来两块三河米饺,一饱口福,或约三五好友,于老街店铺里尝几块儿三河茶干儿,傍晚时分,去小镇的花戏楼下看一出地方庐剧,再乘船游览一下小镇的夜景,自是一番悠然自得,舒适惬意。

  


旖旎的小镇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美食民俗,与众多古建筑交相辉映,总会让每一个来此的游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


图文来源于最农公社,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纪录片《中国古镇》合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