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古镇》57 哈达铺 生死之地 | 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

请点击关注➤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57 哈达铺  生死之地



哈达铺镇位于宕昌县西北部,国道212线纵贯全镇,距县城37公里,地域开阔,交通便利,人口稠密,集市繁荣。全镇总面积1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6万亩。全镇辖29个行政村,12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885户,总人口28603人,森林覆盖率24.05%,最高海拔2473米,最低海拔2283米,年均气温6.3℃,年均降雨量534毫米,无霜期131天。农作物以洋芋、小麦、蚕豆为主,盛产经济作物黄芪、红芪、大黄、当归、党参、柴胡等60多种中药材,尤以"岷归"享誉国内外,支柱产业主要有中药材加工、畜牧养殖、淀粉加工、旅游业等。
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坐落在由382家店铺组成的一条长约1200多米的街道上,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走过的最长、保留当年原貌最完整的一条街。《经济日报》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在"党必须指挥枪"一文中称这条街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义和昌"药铺地处上街,该药铺由三间北房和十一间南面临街铺面组成,均为平瓦房。北房为原建筑,中间正厅是当时中共中央办公室,左间是毛泽东住室,右间是张问天住室。房门中央上方悬挂着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哈达铺纪念馆"匾额。临街铺面是按原貌修建的,当年为药铺。"邮政代办所"在西距"义和昌"药铺约10米的斜对面,有两间临街铺面。"同善社"在"义和昌"药铺东南200多米处的下街,是一座紧凑的小四合院,北房是三间土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楼下是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和周恩来住室,东西厢房红军警卫和通信兵居住。所有房屋均为原有建筑。
"关帝庙"在离"同善社"东面约200多米之外的下街,旧建筑毁于"文革",现大殿、左右偏殿及过厅均为1989年按原貌恢复重建。"关帝庙"东南约100米即"张家大院",东、西、南三面房屋均是原有建筑,北房是按原貌恢复的三间二层木结构楼房,楼上是贺龙住室,楼下是任弼时、刘伯承、肖克、关向应住室;东厢房是李达住室;西厢房由警卫员居住。大门上挂着原红二万面军副总指挥肖克将军1995年题写的"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匾额。哈达铺是红军长征北上的里程碑,万里长征即将胜利完成的转折点,它以其特殊的地位,名载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被杨成武将军称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宕昌县哈达铺镇,西距迭部腊子口70公里。
肖华将军有诗赞云:"红军越岷山,哈达大整编。万里云和月,精兵存六千。导师指陕北,军行道花妍。革命靠路线,红星飞满天。"哈达铺已成为中国革命历史文化名镇,史称"红军长征,哈达铺报纸定方向"。可以说,提长征,基本上就会提及哈达铺,哈达铺已成全国著名的地方,也是宕昌旅游最知名的一个品牌。
哈达铺镇被誉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被列为我省红色旅游景点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78年,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建成,之后分别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哈达铺镇位于甘肃南部的宕昌县,地处国道212线的交通要道上,南距县城35公里,北距岷县县城35公里。
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都曾经过这里。1935年9月20日,党中央在这里召开重要会议,作出了去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在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称"哈达铺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
哈达铺是红军在甘肃省长征途中革命文物陈列最多,原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故址。现馆内存有文物52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级文物8件、国家三级文物14件。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纪录片《中国古镇》合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