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古镇》62 兴安镇 寻找陡军

请点击关注➤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中国古镇》62 兴安镇  寻找陡军






兴安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一条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灵渠,在古镇中织成了密布的水网,数千年间,滋养着这片广阔的土地。古镇中的民居临水而建,依然保留着宋、明两朝的风格。数十座古老的石桥,连接着灵渠的两岸,柳树垂垂、漫漫水街,宁静而悠远。

兴安原名临源,唐代宗大历三年,桂州将领朱济时与广州番禺的冯崇道叛唐,先后攻下了周围10余座州县城池,唯独临源一地官民坚守,久攻不下。后朱济时被容管经略使王平定,唐代宗为表彰全镇官民忠义,遂改名为“全义”。公元976年,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因为全义的“义”字犯了他的名讳,977年,他便下诏将“全义”改为“兴安”,取意为兴旺安宁平安。兴安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灵渠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湘江和漓水相连,在古代交通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人说“入蜀难,难于上青天”,事实上,到岭南又何尝不是?延绵千里的华南五岭,几乎可以断绝两地之间的往来,灵渠的出现,才有了一条畅通之路,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以来,灵渠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说,灵渠是古代唯一能维持中原对岭南统治的政治、经济之路。

湘江战役纪念碑坐落于兴安县城西南1公里的狮子山,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由大型群雕、主碑、纪念馆组成,是全国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区。走进雄伟的烈士碑园,你便能感受到当年湘江战役中的一幅幅历史画面,在《记住乡愁》节目中,就为大家讲述了在那场战役中,兴安百姓和红军之间的感人故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一个多月后抵达了兴安。此时,国民党军队依然步步紧逼,妄图把红军主力消灭在湘江以东。为了摆脱敌人的包围,掩护大部队强渡湘江,红军部分队伍在兴安光华铺一带展开了一场阻击战。

湘江战役是整个中央红军长征突围过程中最壮烈、最关键的一场战役。在30万敌军的猛烈炮火下,八万红军折损过半。但是靠着战士们的浴血奋战,和百姓们的全力支援,从这里走出去的红军,最终取得了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刘发育老人是当年湘江战役的亲历者。光华铺阻击战结束后,刘发育和几个小伙伴在镇外无意中发现几个受伤的红军。战士们躺在树下,奄奄一息。

当时只有八岁的刘发育赶忙跑回家中,为红军送去水和食物。但因为伤势太重,几位红军战士还是牺牲了。知道这件事后,兴安的百姓纷纷把家里仅有的余粮卖了,一起凑钱隆重地埋葬了红军战士。

80多年过去了,刘发育老人依然忘不了当时的场景,这些年他常常心怀愧疚:如果当年自己问问红军战士的家在哪里,还有什么亲人,至少能让烈士的家人们心中充满慰藉。

这些年,每逢战士们的忌日,刘发育都会来到墓地,像当年一样,为红军战士们送上一壶清水,陪他们说说话。

当年,红军在这里为民族、为国家舍生取义,谱写出一曲曲悲壮豪迈的英雄赞歌。而那些远离家乡长眠在这里的红军战士,也始终被古镇百姓当作自己的亲人祭祀着。红军长征留下的印记从此汇入古镇千年的历史,化为一种更为强劲的精神力量,被后世的人们坚守和传承着。



湘江北去,漓水南流,连接两大水系的灵渠为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记住乡愁》节目中,就为大家讲述了修建灵渠的故事……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统一中国,挥师南下。在气候潮湿、毒虫遍地的岭南,五十万大军被困在了密林深处,因为交通不便,很快就断了粮草。为了解决后勤补给,秦始皇下令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连接起湘、漓两大水系,用水路运送粮草。

 

为修建灵渠,官府开始四处招募工匠。古镇上有三名手艺超群的石匠,他们既是同行,又是结拜兄弟。大哥姓张,二弟姓刘,三弟姓李。他们觉得修建灵渠是件有意义的事,便一同前去应征。

三人中,大哥张石匠的经验最丰富,官府就命他主持水渠的修建,并让张石匠立下了军令状,一定要按期完工。可没想到的是,工程的复杂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延误了工期,张石匠被斩首示众。一时间,灵渠的修建陷入了困境。

就在这个时候,二弟刘石匠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决定代替结拜兄弟完成这项未尽的职责。他在大哥的基础上改进了建造方法,加快了施工进度。当工程按期完工时,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可是,不久之后,一场罕见的暴雨来袭,洪水冲垮了新修的水渠,二哥也被砍了头。

三弟李石匠看着两位大哥先后丧命,痛不欲生。为了能够修成这座凝聚着三兄弟心血的工程,他决定全力以赴,接下重任。

李石匠吸取了兄长们的前车之鉴,在河床里打下了松木桩,加固了工程基础,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这项重大工程。大坝修成后,皇帝下旨重赏,却被他拒绝了。在他看来,渠道的修成是自己在两位兄弟的基础上改良以后,汲取了他们的经验教训才修成的,这个功劳不能自己独享。

三兄弟结义的时候,曾经许下诺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现在渠道已经修成,李石匠便拔剑自刎了。 

三兄弟用生命的接力,历时三年的时间,带领众多的工匠,终于完成了这项浩大的水利工程。灵渠建成后,中国从北到南的水陆运输畅通无阻,秦军势如破竹,很快便统一了岭南,并把疆域一直拓展到南海,实现了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兴安也因灵渠成为沟通南北经济的重要航运码头,南来北往的船只在这里中转贸易,形成了热闹繁华的水上集市,小镇里的人们在临水处开店经商,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当年的三位异姓兄弟没能亲眼见证灵渠发挥的巨大作用,也没有预想到小镇日后会因灵渠而兴盛繁华,但他们的义勇精神却感动了一代代兴安人。人们自发地在灵渠旁修建起一座墓碑以示纪念。明朝时,官府又对墓碑进行了修缮,并追封三兄弟为振国将军,把他们视为忠义无双的表率。义勇立世的文化从此伴随着经年不息的渠水,流淌在古镇的每一个角落,直到今天,依然滋养着这方水土。



谢序忠在古镇上开了一家中医馆,除了日常的坐诊,谢序忠还要不时前往古镇周边的几座大山,为居住在山里的人们看病送药。几十年来,不论刮风下雨,烈日严寒,只要有人前来寻求帮助,他都会不辞辛劳地前去。在《记住乡愁》节目中,就讲述了谢序忠的故事……

一年深冬,谢序忠和家人早已入睡,忽然门外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当时,兴安连下了几天大雪,山路十分难走,一位高烧不退的病人无法前来就诊。情急之下,家人只好半夜找到谢序忠,央求他去看看病人。面对出诊的请求,谢序忠没有丝毫犹豫,拿起药箱就出了门。

因为心里着急,再加上山路积雪湿滑,就在快爬到山顶的时候,谢序忠脚底一滑,滚落到山沟里,腿上被划了一个大口子。拖着流血的伤腿,谢序忠一瘸一拐地走到了病人家里。因为救治及时,病人脱离了险情,但谢序忠却因为伤口没有及时包扎处理,而留下了永久的疤痕。每逢阴雨天,旧伤总会隐隐作痛。但他却常常笑着跟人说,自己身上的一个疤,换病人的一条命,很值得。

爬大山、走险路,这些年谢序忠走遍了古镇周边的每一条山路。如今,已经80多岁的谢序忠,不能再像当年那样翻山越岭,四处奔波。但是,让老人家欣慰的是,他的儿子谢本合又背上了他的医药箱。

毕业于正规医学院的谢本合,本来有机会留在大城市做医生,但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和父亲当年一样,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虽然很艰苦,但是谢本合却从来没有怨言。在谢氏父子简陋的诊所里,挂满了一面面病人赠送的锦旗。红彤彤的旗帜,写满了古镇人对父子俩的感恩与敬意。

一个伤疤换一条命,这是医者的仁义之心,也是面对困难时,古镇人千年不变的勇气与担当。


喝着灵渠水长大的90后女孩陈秋岑,常常听长辈们说起古镇的历史、红军的故事,所以她从小就向往成为一名军人,有着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热血和豪情。2015年,她通过考核选拔,成为了中国维和部队的女兵,到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

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任务,是制止冲突、维护和平。陈秋岑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争丝毫不会因为她是女孩而手下留情。2015年7月8日,南苏丹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激烈交火,肩负着保护难民营任务的中国维和队员,在战火中用生命为前来避难的人们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交火中,武装分子的一枚火箭炮,击中了中国维和部队正在执行任务的一辆步战车,车上六名中国维和队员全部负伤。经过抢救,两名年轻的维和队员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当时正在营区内执行任务的陈秋岑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十分悲痛。

失去战友的悲痛,让陈秋岑越发坚定。在南苏丹的一年时间里,这个来自兴安的姑娘遇上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武装冲突。对她而言,每一次都是正义与勇气的考验。在危险面前,陈秋岑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2016年,陈秋岑退伍回到了家乡,褪去了一身的戎装,又成为了父母膝下乖巧的女儿。对于陈秋岑的父母而言,他们始终支持女儿的选择,并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如今,陈秋岑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警察,为家乡、为社会再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米花糖是将大米加热膨胀后,拌合蔗糖汁让其冷却,再切成方块,用白湘纸包上出售的一种糖果。在桂林地区,以兴安米花糖最著名,甜而不腻、入口即化、老少皆宜,深受当地人喜欢。


兴安米粉有着香、鲜、微甜的独特风味,兴安也是桂林米粉的发源地。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发兵统一岭南时,大批北方将士南下,聚集在兴安修筑灵渠,前后达数年之久。北方将士不服南方水土,他们习惯于吃小麦面,吃不惯南方的大米饭,患病的人很多。

情急之下,他们试将大米磨成粉或浆,加工成像北方面条一样的食品,就成了后来的米粉。兴安米粉做工考究,需先将上好大米磨成浆,装袋滤干,揣成粉团煮熟后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即成。圆的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通称米粉。

吃米粉用的卤水是用二十余种中草药加各种香料调配而成。卤水的制作最讲究,其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浓郁。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鲜粉、原汤粉、卤菜粉、酸辣粉、马肉米粉、担子米粉等。



兴安镇有天工之美、人工之奇、山水之秀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如今兴安已成为一个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具现代旅游风格的文明新城。游客来到兴安镇,不妨去到当地的农家乐入住,既可以感受桂林秀美的山水风情,还可以体验当地的文化氛围。


图文来源于记住乡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纪录片《中国古镇》合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