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古镇》64 古北口镇 京畿门户

请点击关注➤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中国古镇》64 古北口镇  京畿门户



古北口镇位于北京市东北约120公里的燕山深处,扼守着由京城去往东北平原北方草原的咽喉要道,故有“京畿门户”之称。当年一代帝王康熙曾形容此镇为“地扼襟喉趋朔漠,天留锁钥枕雄关”,山脉与河流构成了这里的“锁钥”之势。本期节目带您走进古镇——古北口。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一提到古镇,很多人就会想到乌镇、周庄那些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如诗如画般的江南水乡。


如今,在北方也有了一座水镇——古北口古镇,背靠中国最美、最险的司马台长城坐拥鸳鸯湖水库,是京郊罕见的山水城结合的自然古村落。与江南古镇相比,古北口古镇就显得多少粗放了许多。规制分明的四合院,墙上挂着的几串老玉米,一切都显得那么简约。



王长青是个地地道道的古镇人,一直致力于古镇文化的解读,近年来,他渐渐发现,对于江南的水乡,出游的人已经司空见惯,而北方古朴豪放的古镇却显得那么新鲜。如今人们越来越愿意回归这属于自然的小街小巷,靠着有历史记忆的活着的青石灰砖。


有一次乾隆帝由此上承德,路过北口时问刘墉古北口是怎么得名来的。刘墉说,因为南面有一个古关,这儿是北口,两者综合起来就取名叫古北口。


大约1500年前,北齐王朝在古北口修建了第一道长城,但北齐长城未能阻挡住塞外的铁骑。直到明朝戚继光修建了第二道长城之后,古北口才被牢牢守住。对于古北口镇的居民来说,长城就在脚下;对于中外游客来说,长城只是埋藏在心里的一个遥远的梦。



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之间的长城要塞,为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辽、金、元、明、清这几朝,大大小小争夺古北口的战役从未停止过。到全国解放时,经历了180多场战争洗礼的古北口长城依然坚固。


古北口镇域内长城由卧虎山长城、蟠龙山长城、司马台长城组成。其间的蟠龙山长城,尤以保持历史原貌而著称。到1935年的时候,拍了一个《风云儿女》,里面有个主题曲叫《义勇军进行曲》,作曲当中田汉老师当时已经被国民党囚禁起来了,在监狱里用烟盒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



可以肯定的是,当年《义勇军进行曲》初创的歌词向我们传达的信息,是田汉老师亲手所见,与古北口惨烈战争是相吻合的。



古北口长城不仅以其险峻,秀丽让无数人流连,更因为没有修葺,在崇山峻岭之中,横卧的残垣断壁更有一种苍凉之美。那残破、古旧、朴拙的砖石绵延于崇山峻岭之中,荒凉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更能令人感受长城金戈铁马的千年不屈风骨。



据老人们口口相传,当年乾隆皇帝由北京前往承德避暑,经由此地时恰逢正午时分,已是人困马乏饥肠辘辘,深知皇帝心思的刘墉将古镇上买来的小吃递上,乾隆一口气把六张小饼全吃了,并连连声称好吃。


古镇的小吃,大多食材都取自天然,各种杂粮面粉都由自己磨制而成。驴打滚是属小吃制作中稍复杂的一类,浸泡过的黏米,要经过碾压、蒸、擀、切等程序,才会变成软糯香甜的驴打滚。



素有“两步三庙”之称的药王庙也是古北口的名胜风景之一。药王庙建于明朝初年,明万历30年和清崇祯12年重修,“文革”时三座庙均被毁,只留下柱脚和搬不动的石块。

  

著名的药王庙庙会是古北口地区盛大的民间庙会,人数达3万多人。这里是人们祈祷风调雨顺、多财多福的精神圣地。药王庙重新修复后,供了五大神医:神农氏、扁鹊、华佗、张仲景和孙思邈。



在药王庙门外有座高三米,宽四米的影壁,就是那座出名的琉璃影壁。影壁檐脊和底座上有琉璃宝殿和人物,下边是大海图案。影壁正中有张牙舞爪、活灵活现的二龙戏珠图案;珠下是个大蜘蛛。据说,每逢天要下雨前,蜘蛛的肚子上就会凝满水珠;阴雨连绵时,看到蜘蛛的肚子上干了,就是要晴天了。



自古以来,古北口人就用这个蜘蛛的肚子来观测天气,屡试屡中,灵验无比。现在的影壁是新仿造的,预报天气也不灵了。



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正焕发着新的容颜,吸引着越来越大的中外游客来此,或追忆历史,或体味小镇生活,古镇的历史已翻开新的一页。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纪录片《中国古镇》合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