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镇》82 元坑镇 拜猴奇俗 | 孙悟空原来是只福建猴!如今还被奉为“上神”膜拜,大圣待遇不输当年
《中国古镇》82 元坑镇 拜猴奇俗
美猴王孙悟空大闹天宫,本领超凡,在中国人的心中是正义和力量的化身。关于他的出处众说纷纭。在福建顺昌的元坑镇至今保留了一系列神秘习俗和众多历史遗迹,目标都直指齐天大圣。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七日,这里都要举办隆重的齐天大圣生日庆祝庙会。千年书香的元坑古镇与齐天大圣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元坑古镇位于福建省顺昌县的西南部,距离县城15公里,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千年古镇元坑,是当时的商贸中心,出现了元坑福丰村的朱百万、蛟溪村的陈百万、秀水村的吴百万和张百万等大批富商。这样一个富贵之地,却有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事情,那就是敬奉齐天大圣。
这个古镇上的人为什么要给一只猴过生日呢?看来齐天大圣对元坑古镇的百姓影响十分深远,那么这种影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因闽北山多,动物多,猴子对人类生产破坏不少,基于一种恐惧,当地人开始猴精崇拜。到唐朝末期,这种崇拜被改造,猴精的恶神形象被改为“上神”。
也就是说,元坑古镇福建多山,自古猿猴不少,时而成患,且闽越向称“好巫尚鬼”,因而崇猴之始,远早于《西游记》流行民间的时代。最早追溯到唐代,就有祭祀猴王的记载。不过此时的猴神,可远远不是齐天大圣孙悟空那种神通无边、保佑乡民的善神,而是暴戾无常、神格邪恶的恶神。
以福州师范大学黄活虎的研究成果来说,就可以发现,早期福建山民供奉祭祀猴神,多是出自对猴患的恐惧,而祭祀邪神本身,在世界宗教文化史看来,都是极为通常的事,对于这一类神,供奉的目的多在于平息怒气、避免灾祸。
如今元坑古镇还保留一些祭拜大圣的文化习俗。比如元坑古镇各乡镇村居传承至今的农历七月十七大圣诞庆祭祀活动,台湾、泰国等地信徒都来宝山朝圣,当地人则全县出动,采圣火、过火焰山、打油锅……祈求大圣保佑一年的平安顺利。
之所以被视为齐天大圣信俗文化发祥地,因为顺昌元坑古镇今天还存留了不少研究闽越先民图腾崇拜、《西游记》成书及孙悟空形象演变的重要实证和材料。
最重要的物证,在顺昌宝山顶峰的宝山寺,这里有一处“双圣墓”,两块墓碑上,赫然写着“齐天大圣”和“通天大圣”。这些古迹的时间都是在元末明初,比吴承恩版《西游记》成书至少要早一百多年。
神话传说总是零散跳跃的,追溯关于悟空最早的文字记录,应该是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书中说道:玄奘迷路踌躇之时,忽见远处走来一位白衣秀士,相貌儒雅,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要来助和尚取经。
这位画风与大圣明显不符的“白衣秀士”,也在顺昌找到了原型。2008年顺昌县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当地“通天亭”,发现了一尊“白衣秀才”的木雕神像,眉清目秀。
旧时顺昌县的宝山峰为县境内最高峰,象征“九九八十一难”的拐拐弯弯,愈显山路崎岖。这里还有一个猴子侧脸的巨石,极像一只眺望远方的猴头,也为传说增色不少。
随着时间推移,孙悟空的“猴形渐露”。它在元末明初,终于有了“大圣”的名号。根据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孙行者自报家门:“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祗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
在原著中,“通天大圣”才是孙行者,在随后的文学演变中,“齐天大圣”变成了孙悟空的呼号。
到了明代洪武年间,顺昌的大圣信徒众多,上年纪的老婆婆几乎都能口诵《通天经》、《大圣经》、《八戒经》。
总的来讲,《西游记》孙悟空的形象,经历了唐代的唐僧随行阶段、宋代的白衣秀才、猴行者阶段,元至明初齐天大圣、通天大圣等名号不定阶段,到了明代中期,终于经吴承恩大师的手笔,被确定为“齐天大圣”。
最迟在元明时期,顺昌的大圣信仰已经遍布全县城乡,早于吴承恩《西游记》近二百年。现在,顺昌境内已发现的实物遗迹中,涉及齐天大圣的坛庙(堂)府殿不下100处;每年与齐天大圣诞辰有关的民俗文化活动,也不少于20种。
每年农历七八月间,顺昌元坑古镇的各处的通天大圣神坛热闹非凡,很多人都赶来敬奉。大人们挑果子上山,小孩们像猴一样抢着吃,说是抢得越开心,许下的愿就越容易实现。
在通天大圣生日庆典的庙会,供桌上摆满糍粑、粽子、糕果各色供品。村民拿来的供品,从家到庙一路上,哪怕被抢个精光,只剩下空篮子也没关系。通天大圣好斗、顽皮,看见大家抢得越热闹就越高兴。
农历七月十七日,相传为齐天大圣生日。凌晨三四点,男女老少登上海拔1305米的宝山峰巅,来到“齐天大圣、通天大圣”双圣庙“采圣火”,形成长龙般的接火队伍,谓之“请神”。接着是第二阶段的“游神”,要从上午持续到下午。
夜幕降临,第三阶段的“显圣”活动将庆典推向高潮,村民们聚集村头的大土坪上,燃起木炭,堆出十多米长、两三米宽的“火山火海”,迎来一天中最精彩的活动——大圣化身们依次冲过“火焰山”,象征齐天大圣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打油锅、化替身……祭拜内容庞杂,寄寓美好祈愿。
“孙悟空不像具有贵族气质的正统英雄,而是一位来自民间的为各阶层民众所喜爱的豪侠、散仙。” 武夷学院教授杨国学说,顺昌大圣文化的“前《西游记》”民俗特色,可能比将其直接嫁接到百回本《西游记》上更有意义。
在他看来,今天仍抬着“猴神”走街串巷的民俗活动,虽未完全脱去娱神的意味,但新增了以建设和谐社会为旨趣的自娱自乐成分,使得旧民俗焕发出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光彩。
图文来源于最农公社,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纪录片《中国古镇》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