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镇》87 陈炉镇 耀瓷瓷趣 | 一壶能倒二酒的公道杯,会鸟叫的凤鸣壶,耀瓷四绝还有哪些奥秘?
《中国古镇》87 陈炉镇 耀瓷瓷趣
陕西省铜川市有一个叫陈炉的古镇,有神奇的耀瓷四绝。神奇的酒壶可以从同一个壶嘴里倒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酒。名叫公道杯的酒杯如斟酒超过一定限度,整杯的酒就会漏得一干二净。凤鸣壶在使用时能发出鸟叫般美妙的声音。注水口开在壶底的水壶,注水后翻过来壶里的水却点滴不漏,本期为您揭秘了耀瓷四绝的奥秘。
这是一把神奇的酒壶,从同一个壶嘴里竟能倒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酒。这个酒杯叫公道杯,如果斟酒超过了一定限度,整杯的酒都会漏得一干二净。
这把壶叫凤鸣壶,使用时能发出鸟叫般的美妙声音。而这把壶的注水口竟然开在了壶底,注水后翻过来,壶里的水却点滴不漏。
凤鸣壶
这几件陶瓷器具,人们称之为耀瓷四绝。他们的产地都在陕西省铜川市一个叫陈炉的古镇。陈炉是怎样的一个小镇?陈炉人又是怎样做出这些既神奇又富有情趣的陶瓷呢?耀瓷四绝的奥秘又在哪里?
陈炉是古耀州的窑厂之一,800多年的一场战乱后,铜川其他的窑厂都陆续衰落,因为远离交通要道,山上又出产制瓷的坩土和烧窑的煤炭,陈炉熬过了兵荒马乱的日子,窑火一直延续到今天。
当地的县志记载,陈炉因为窑炉陈列而得名。走在陈炉的街道上,两旁的景象都显示这是一个因瓷而兴的古镇。高国防,一位世代居住在古镇的陈炉人,对陈炉的民俗颇有研究。
陈炉人家的院子都不大,依山而建。初来陈炉的外地人,看到各家的院墙都用陶器垒成,常会感到好奇。原来这些匣钵是烧窑产生的废弃物,陈炉人没有把它们扔掉,而是废物利用,砌成了自己的院墙。匣钵是空心的,院墙建在别人家的窑洞顶上,也可以减轻墙体的重量。当地有一首童谣唱到“你家的窑背我家的院,院内再把房子建”。
除了这罐罐墙,陈炉还有另一个特色,瓷片路。这些用匣钵和瓷器的碎片拼砌成花样的的小路天天被人们随意的踩踏着,谁能想到它们竟是清代铺设的呢?不过这几百年的历史在陈炉真算不上悠久,小路两边,明清时期的瓷窑至今可见。和普通的砖窑没有任何区别,只有一块文物说明牌标识了它们的沧桑。
耀瓷四绝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倒装壶,倒装壶的壶盖与壶身连成一体,但往壶里注水时却要把壶倒过来,从壶底一个梅花形状的小孔注入,等灌满后再把壶身摆正。
青瓷是五代到北宋时期的产品,已经短烧了八九百年,陈炉人花费3年多时间,终于烧出了与耀州窑相仿的青瓷瓷器。经过了无数次失败,又花费了大半年时间,陈炉人又烧出了青瓷倒装壶。倒装壶的秘密悬在中心管上,往壶里倒水时,中心管起到导管的作用,当壶身摆正时,中心管又能防止壶里的水溢出。
公道杯
公道杯里的酒不能贪杯,倒满就会溢出“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公道杯告诉了人们办事必须讲求公道,为人不可贪得无厌。”
烧了上千年窑火的陈炉人,他们的生活已经融进了陶土的味道,来到陈炉的人都说他们的面食筋道,他们哪里知道,陈炉人用揉陶泥的功夫揉面,怎么能不筋道好吃?陈炉镇还有一种有名的面食叫窑背锅盔,在窑背上烙的锅盔加入了本地的花椒,比其他用电用煤做出的锅盔都好吃美味。在陈炉,还能吃上一种很宽的面条,外地人称之为“裤带面”,吃这种面条,最好用陈炉瓷窑烧制的大老碗,陈炉人自豪地说,这种青花大老碗只有陈炉镇才能制作出来。
在陈炉镇,我们见到了正在制作的青花大碗,大老碗的制作分为泥料储备、拉坯、雕花、釉药等方面。一件制品完成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各工序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掌握相关技艺的人被称为“匠人”。
陈炉古镇一角,还有一个巨大的瓷器坑,掩埋了7,800年来匠人们打碎的瓷片。这般精益求精,视质量为生命,难怪这里的炉火可以传承1400多年不熄,可以这样完整的复原古时技艺。因为,陈炉人对耀瓷的热爱,已经融入了骨血之中,从未改变,从未间断。
图文来源于最农公社,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纪录片《中国古镇》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