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古镇》101 小榄镇 菊城菊艺 | 一株菊绽开千朵花,摘下就能吃,还有满桌菊花宴招待你!

请点击关注➤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中国古镇》101 小榄镇  菊城菊艺



中国人向来喜爱菊花,不仅因为它造型特别,更因为它傲雪凌霜的性格,总是在万物凋零的深秋时节才绽放。眼前的这些菊花状如牡丹,色彩绚丽,堪称菊之上品。


然而神奇的是它不但可以观赏,还可以采摘下来直接食用,更为神奇的还在后头,小榄的大立菊单株就可以开出三四千朵菊花,2004年,单株竟然开出了6200朵菊花,并且因此创下了一项中国之最。这种种神奇都发生在中国广东省一个享有菊城美誉的古镇——小榄。


小榄镇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中山市,面积只有75.4平方公里。因为所辖的区域地形酷似一枚橄榄而得名。然而从诞生起,小榄就和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数百年来,小榄人始终把菊花作为自身的象征,以菊会友,以菊为荣,菊绣、菊陶、菊画正是小榄人爱菊的体现。



历史传说相传在南宋咸淳年间,失势的皇贵妃逃出皇宫,隐居在广州府的南雄珠玑巷。后来消息走漏,咸淳九年,当时的皇帝度宗为追究此案,扬言要屠村灭口,于是发生南雄珠玑巷居民避祸南迁之役。


咸淳十年甲戌珠玑巷有部份难民逃至今小榄一带,时值秋高气爽,渔民见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黄菊遍野,认为是上天赐予的福地,于是在这片黄花盛开的地方开村垦荒,建立家园,逐渐繁衍。从此,小榄人便与菊与花结下不解之缘。因为这段历史,菊花在小榄成为一种图腾,一种象征。



到了明代,小榄艺菊之风已盛,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据当时在南京城朝廷任礼户两部尚书的小榄人李孙宸所撰之《两榄风景地势图说》文,已有“五松六路三丫水,洞梅花十二桥,岁岁菊花看不尽,诗坛酌酒赏花村”的赞美之句。


每年菊花盛放之时,聚集三五知已,酌酒赏花,籍此遣兴已成习惯。至清军入关,烽火又复四起,小榄亦难逃厄运,民不聊生。清康熙年间,社会逐渐稳定,小榄民间的菊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在栽培上对菊花的整形摘心,养护管理等有了一套系统经验。此时已开始从上海、江南等地引入新种,使品种花色增多,乡中一些绅商官吏之家,闲情逸致之士,则效法陶潜寄怀东篱,艺菊之风业更盛于昔。此时,小榄已得称“小柴桑”之美誉。


清代嘉庆甲戌年,小榄人为纪念先辈定居之功,举办规模盛大的菊花大会,并约定每逢甲戌年(即每隔60年)就举办一次菊花盛会。



历史上每逢菊花盛开时,各家族将各种菊艺摆设在一起评比高下,曰"菊试",后发展为菊花会。会期数天至十数天不定,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赏菊、赛菊、吟菊、画菊、尝菊、水上飘色、菊花戏等。小榄菊花会以花为媒,以菊会友,技艺精巧,规模宏大,构成了独具一格的汉族民间传统的综合性花会。


梁伟文正在和老朋友一起做菊花宴

 

梁伟文是小榄镇远近闻名的“花痴”,在小榄永宁社区的小河涌两边的老住宅区,梁伟文“藏”着千余平方米的菊花园。浇用的水都是由水浮莲净化过的,有机肥料也是专门饲养一群荷兰鼠,用它们的粪便经过长时间发酵而成。


梁伟文的当家宝贝就是食用菊黄莲羹,这个老品种因为天气变暖退化,失去原有的清香甘甜味道。经过5年试验,梁伟文把黄莲羹“捡”回来,并用黄莲羹设计了八大自创菜式。每年深秋菊花会时,梁伟文都会大摆筵席宴请朋友,一起坐在菊花园分享自创的菊花宴。凉拌菊花、菊花火锅、菊花粥,每一样都垂涎欲滴,清香四溢。



菊花最好的味道是花开之后的第15天,花期也差不多结束,通常整枝花都可以摘来使用。现在,他的菊花宴引得很多酒店都慕名而来订购。


利用菊瓣所特制的菊花宴,也是小榄镇人最驰名的菊花系列菜式。如三蛇菊花羹、菊花炸鱼球、菊花蒸肉丸、菊花鱼榄、菊花鱼片、菊花鸡、菊花海鲜、菊花焖猪肉、菊花炒牛肉等,都能使每种菜式都有肉的鲜味,更有浓浓的菊花清香。能在金秋季节赏菊之余,一尝难逢的菊花宴,成为中外游客的追求。



对于菊花魅力的诠释,小榄镇人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何湛泉是一位专业的陶艺制作师,从事陶艺事业已有30多年,他给自己的陶艺工作室取名“菊城陶屋”。工作室里全是菊花题材的陶制品。


这间“菊城陶屋”是小榄陶艺专家何湛泉在1983年创办的。制陶选用的瓷泥是从东莞、中山、佛山等地购来的高岭土,它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制陶第一道工序是炼泥,即在瓷土中加入其它材料,按一定配方炼成。每个制陶人都有独特配方,一般不外传。


小榄菊花大致分为造型菊、大立菊、品种菊、嫁接菊等类型。其中大立菊是小榄镇的独创,如今在小榄,单株大立菊,少则开出几百上千朵菊花,多则能看出数千朵菊花,其中的奥秘和一代代菊艺大师的精心培育息息相关。


大立菊要求循序布列,一花一竹,造型线条流畅,全冠型弧度准确,圈距花距均匀,独株原本或独株嫁接,花团锦蔟,富丽堂皇。适于展览和园林布置。大立菊的栽培,从品种筛选,基质选用,花期控制,摘心培蕾,施肥灌水,到吊竹“教行”,绑扎等各阶段均有严格的栽培条件和技术措施,在艺菊技术中是最困难、最复杂的一种。


这座被誉为“菊城”的古镇,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来此,品菊、赏菊、吃菊。在古镇传承近千年的菊花文化中,人们品味到了大自然的芳香,感受到了古镇因菊花而塑造出的性格。



图文来源于最农公社,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纪录片《中国古镇》合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