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知识点+图文解读

请您关注➤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课文朗读、名师解读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后来又自称秦淮寓客,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代表作品是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二、故事背景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设进士科,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更加严密,考试题目仅限于“四书”“五经”,必须写八股文,使广大知识分子变成思想僵化的“禄蠹”,受害更深。他们一旦科举得中,或把持官府,或横行乡里,而科举落第者则伪装名士,争做统治阶级的帮闲或帮凶。《儒林外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三、理解词义

1.带挈:提携。本文指“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2.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3.体统:规矩。

4.见教:指教。

5.腆着:挺着。

6.摸门不着:意思是被骂晕了,不得要领,不知该怎么办。

7.火候:这里指写文章的功夫。

8.商酌:商量斟酌。

9.权变:随机应变。

10.桑梓:家乡。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②):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穷困潦倒、受尽侮辱。

第二部分(③—⑩):写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喜极而疯,众人请胡屠户出面打了范进一个耳光,范进因而得以清醒,然后和众人一同回家。

第三部分(11-12):写范进中举后张静斋闻讯即刻前来拜访,又是攀认世弟兄,又是送银子送房子,极尽恭维拉拢之能事,进一步展示出当时的社会风气。


五、问题解疑

1. 第1段到第2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2.“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试简析。

这一段语言描写,突出了胡屠户这个以“杀猪”作为营生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女婿中了秀才是他修来的德,俨然以范进的恩人自居,对范进轻侮之至。

范进唯唯连声。表现了范进对岳父的任意辱骂已习惯了,是逆来顺受,甘受屈辱。


3.“胡屠户吃的醺醺的。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 去了。”这是对胡屠户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醺醺的”“横披”“腆”几个词语恰当地描画了胡屠户粗俗鄙劣的形象,把胡屠户在范进面前高人一等的傲慢刻画得入木三分,读来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4.课文第二段用在量的篇幅来写胡屠户对范进的辱骂,有什么用意?

作者这样安排情节,一方面表现了范进的地位低下,另一方面和后文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后的态度形成对比,从而更形象地刻画胡屠户前倨后恭的市侩形象,增强讽刺效果。


5.发榜之日,家中断炊,范进奉母之命到集上去卖鸡。这一情节的安排有何用意?

首先,中举前一刻范进家中贫困至极与中举后的富贵形成鲜明对比;其次,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有趣;再次,因为卖鸡,范进中举的消息才会由邻居去告知,才会有范进的不相信,由此出现了范进喜极而疯的闹剧。


6.“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分析句中的“飞奔”“一步一

   踱”“东张西望”这些词语的作用。

“飞奔”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邻居卖力的劲头和急于巴结范进的心情,与后文众邻居的行为构成了一幅世态炎凉、趋炎附势的市井图。“一步一踱”的动作描写和“东张西望”的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出范进卖鸡时的可怜相,为后文中举喜极而疯的情节作铺垫。


7.范进中举惊喜发疯这一情节,运用了什么写法?何作用?

运用了夸张的写法,但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普遍,却也是会有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痴如醉,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具有尖刻的讽刺效果。


8.看到榜文,范进是“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拍一一下,笑了一声”“噫!好了!我中了!”这些细节有什么作用?

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突出表现了心满意足的心情。反映了他几十年来追求功名富贵达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


9. 第五段描写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这些侧面描写的内容分别起了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写范进的文字属于正面描写。写其他人的文字属于侧面描写,对范进的疯态起烘托作用。

如:“老太太慌了”烘托范进昏厥的吓人。“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众人拉他不住”烘托范进疯劲之大。


10.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这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


11.课文第9-11段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刻画胡屠户,并对张乡绅拜会进行详细描写,有何用意?

作品通过描写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12.结尾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范进赠银给胡屠户,胡屠户喜极而归,与先前“母子两个,千恩万谢。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形成鲜明对比,活画出了胡屠户的虚伪、贪婪,也从侧面反映了中举给范进带来的巨大变化。


六、课文主题

作品以范进中举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把各种人物搬到生活的舞台上,调动讽刺艺术的各种手段,把一幕幕精彩场面展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通过范进和胡屠户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摧残和对人们思想的腐蚀,活现出某些人物的卑污灵魂,谴责了追求功名富贵的肮脏思想和封建社会的丑恶。




课后思考探究




一、示例一:喜剧。这是以夸张手法写范进发疯,揭露世人热衷功名的丑恶灵魂。范进最终醒来,结局圆满。

示例二:悲剧。封建科举制度腐蚀了范进的灵魂,他已失去了独立的人格,这个人物是悲剧性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在他身上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这个社会是可悲的。


二、胡屠户态度的变化可用“前倨后恭”四字概括。众乡邻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范进去应试,家里饿了两三天;发榜那天早晨范家断粮,范进只好去集上卖鸡。在范家如此困难的关头,没有一位乡邻前来过问);中举后对他热心帮助(拿来鸡蛋、白酒、米等招待报录人,又到集上去寻范进,细心照顾他)。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不屑一顾(从“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这句话可以看出);中举后竭力拉拢他(主动前来贺喜,叙“世好”,赠银又赠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故: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


三、示例: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可笑的背后隐含着讽刺。


四、1.“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这个细节,写出了范进对自己中举一事将信将疑,他必须经过确认,也暗写了他曾被骗过;“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一交跌倒,牙关咬紧”“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一脚踹在塘里”“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等这些动作细节,详细地刻画了范进发疯的过程和丑态;“噫!好了!我中了!”的语言细节描写,写出了范进对自己中举的狂喜。

2.“扯衣服”这一细节描写颇具讽刺意味,一个“扯”字,充分表现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他极尽谄媚之能事,把一个前倨后恭的市侩小人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3.“攥”“舒”“缩”“揣”等一系列动作,描绘出了胡屠户见财心喜却又假意推让的心理,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胡屠户这个见钱眼开、虚伪做作的市侩形象。


五、略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音频来源: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央广新闻、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美声图书馆、罗玲老师读课文等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